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苏维埃政府的成立—陕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任学岭


  阎家洼子会议结束后,谢子长、王世泰、黄罗斌等率领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三团北上陕北。8月15日,到达安定,反“围剿”的序幕拉开了。
  首先取得了景武塌大捷。8月17日,驻守石湾镇的国民党军一个连窜入景武塌,伺机与红军作战。谢子长等集中红军第三团,陕北游击队一、二、五队全部,抓住有利战机,突然包围了这个敌军连。18日清晨,红三团在团长王世泰的率领下,首先攻占了东北的垴畔山,卡住了其退路。随即由贺晋年率领的游击队,从沟底向村内进攻,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国民党军见势不妙,拼命向北突围,被迂回的游击队打了回去,向南溃退进入红军伏击圈。红军从四面进攻,很快结束了战斗。击毙敌人30多名,俘虏80多名,缴获长短枪100多支,大获全胜。
  景武塌大捷后,红军在玉家湾稍事休整,挥师向东,迅速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8月22日进驻绥德张家圪台,歼敌两个排,缴枪70余支。战后,红军乘胜向东南疾进,8月26日深夜包围了河口镇。河口镇位于清涧东南无定河与黄河的交汇口,与山西隔河相望,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里驻守着国民党军八十六师的一个连及一些地主武装,与清涧、延川守军遥相呼应。群众见红军围攻河口镇,纷纷赶来助战。27日拂晓,红军偷袭未果,改为强攻,守军凭险固守。红三团从河西山顶上往下强攻,游击队从黄河渡口截断其后路,两面夹击,迫使驻军放弃外围据点,退守到碉堡和村里的工事负隅顽抗。红军数次强攻,因缺乏攻坚武器而未能奏效。总指挥谢子长见进攻部队受阻,便亲自到阵地前沿查看地形,不幸被碉堡中射出的子弹击中胸部。谢子长受伤后,红军再攻一日未克,遂主动撤围。次日,守军惧怕红军再来进攻,即放弃河口,东渡黄河绕道山西返回清涧县城,河口遂告解放。战后,谢子长不顾身负重伤,率师北上,在横山县董家寺与国民党高玉亭营相遇,激战数小时,将其击溃。
  1934年9月至11月,驻神府的国民党军采取“围堵”和“追剿”相结合的办法,“围剿”神府苏区。敌人以八十六师二五八旅两个团在根据地边缘的石窑上、瓦罗、沙峁镇、新寨子、万户峪等地“围堵”;以高锡庚、杨相枝两个营进入根据地“追剿”。但红军游击队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利用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采取运动战术反“围剿”,取得了胜利。
  至此,红军三战三捷,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敌人苦心经营的“围剿”在陕北红军英勇的战斗下破产了。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