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中共西北工委、军委成立,党组织和红军领导的统一周家崄会议,中共西北工委、军委的成立
任学岭
随着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对其实行统一的领导已经势在必行。早在1934年6月,陕北特委书记崔田夫去天津向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汇报工作时,已将这一问题提出。《中共陕北特委给中央驻北方代表的报告》再次提出:“请中央派代表驻西北,统一领导西北工作,现在派一巡视员来。”随后,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立即派巡视员黄翰来陕,向陕北、陕甘边两特委传达了孔原的指示:同意在适当时机统一两特委的领导。10月末,黄翰归返。10月14日,陕北特委再次写信给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除汇报工作外对北方代表提出批评:“党对西北工作的领导表示着极度不足与忽视”,“我们和你们的关系不密切除过了政治路线领导以外的那些适于某一时间的指导,常常是我们工作的尾巴”。①12月8日,中央驻北方代表写给中央的信《陕北最近工作报告》中说:建议中央“建立西北领导机关,派人巡视陕北工作”。②12月,陕甘边区特委根据中共北方局黄翰的建议,派刘志丹、惠子俊到陕北,与中共陕北特委协商统一两块根据地的领导问题。
1935年元月上旬,刘志丹率领红二团北上,20日到达安定水井沟,一方面探望伤病已久的谢子长,另一方面就两支红军的统一指挥和两块根据地的统一领导等重大问题进行商讨。两人就当时的形势、党的政治策略、军事战略战术、两地区和两军统一领导、军委主席人选等问题交谈很久,意见十分融洽。只是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人选问题上推让未决。刘志丹让谢子长担任军委主席,谢子长对刘志丹说:“那就交给联席会议做决定吧!”刘志丹临走时,摸着谢子长盖的被子,关切地说:“你的被子太坏了,应当给你换好的。”谢子长笑了笑说:“只要能把伤养好,被子坏点没关系。”刘志丹走后,谢子长对身边的同志说:“老刘来了就好了。”③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陕甘边特委委员刘志丹、张秀山,陕北特委委员崔田夫、郭洪涛、马明方等出席会议。会议秘书白坚。会议讨论了两块根据地统一党政军领导以及反“围剿”斗争的战略方针等问题,决定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北工委)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和红二十六、红二十七两支红军以及地方武装。选举惠子俊为西北工委书记,组成人员有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崔田夫、郭洪涛、马明方、张秀山、高岗等。选举刘志丹为西北军委主席④,副主席谢子长、高岗,政治委员高岗,秘书长白坚。作战训练科科长雷恩俊,情报侦察科科长高朗亨(兼任医疗卫生科科长),总务处处长刘汉武,经理部长张成武,总会计王彩文。同时,决定撤销中共陕北特委,其原来所属之党组织由西北工委直接领导。保留中共陕甘边特委,在西北工委领导下继续领导陕甘边的党政军民组织。
谢子长因病情严重没有出席会议,于1935年2月21日不幸与世长辞。谢子长逝世后,为防止敌人乘危袭击,中共西北工委决定:暂不发讣告,不举行丧礼和追悼会,不戴黑纱;对下级和老百姓绝对保密,行文、布告仍签署谢浩如的职衔姓名。谢子长的家属毫无怨言,件件依允。直到5月上旬,安定县城和延川县永坪镇等地解放后,才逐渐解除保密。为了纪念谢子长,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改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为子长县。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修建谢子长烈士陵墓。毛泽东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荣。”并亲笔写了碑文:“谢子长,名德元,安定人,1925年在北平加入共产党,自此即以共产主义为解放中国人民之道路,创农民运动讲习班,组织农协,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子长起义于清涧,继参加渭南暴动,败不丧志,奔走西北、华北各地,九一八事变后,于陕甘之间组织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即是第二十六军前身。1933年赴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回陕北组织第二十七军,协同刘志丹、高岗诸同志创造了陕甘宁边区。1934年于河口之役负伤,1935年春,因伤逝世。党政军民各界感子长功德,改安定县为子长县以志纪念。于政府及人民为子长立墓之时,书以述之。”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陵墓。2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移葬公祭,凭吊者逾两万人,毛泽东再次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⑤朱德题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中共中央西北局送的挽联上写着:“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真、贺龙、刘伯承也题了词。
周家崄会议,是西北革命斗争史上的一次关键性和转折性会议,它统一了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党政军的领导,确定了反“围剿”的战略方针,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西北革命的向前发展,标志着由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构成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将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③ 叶滨:《谢子长负伤以后》,见《解放日报》1946年3月1日。
④ 一说谢子长为军委主席,刘志丹为副主席。谢子长因养伤实际未到职,具体工作由刘志丹负责。
⑤ 程秀山:《子长陵》,《解放日报》1946年2月28日。
⑥ 《瓦市二万人举行公祭,谢子长同志灵梓移葬》,《解放日报》1946年2月27日。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