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自力更生 进行农业大生产:第二节

张水良



  
  第二节 自己动手 克服困难
  在这物资匮乏,供给困难,财政拮据,军民交困的极其严重的时期,解放区的面积缩小了。到1942年为止,人口降到5千万以下,八路军减员至30万,新四军也由13万5千人减少到11万人。
  国内外敌人对此幸灾乐祸,拍手称快,他们认为我们的困难是不可克服的,他们每天都在妄想解放区因此“塌台”。
  但撼山易,撼英勇的解放区军民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久经革命战争考验的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并没有被这严重的困难所吓倒。他们懂得,我们目前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胜利中的困难,也就是所谓“黎明前的黑暗”。在这物质上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却仍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粮食不够吃,新四军战士“总是乐呵呵地说什么他们吃的是‘三鲜饭’,喝的是湖仁汤”。服装供应不上,八路军战士唱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虽然补得不好看,省钱耐用又耐穿”的歌谣。而在前方,在“十月雪飞白”的寒冬里,“战士仍单衣,夜夜杀倭贼。”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则宁愿自己节衣缩食,忍饥受寒,也要保证自己的子弟兵吃饱穿暖打胜仗。正如农民群众所说的:“只要在边区,不怕没饭吃。”①以粮食一项来说,在1941年和1942年两年间,也就是解放区处在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的时期内,陕甘宁边区缴纳的公粮36万石,晋察冀边区(北岳区)432,641石,晋绥边区367,630石(见表三)②。
  在广大农民热烈缴纳公粮供给抗战需要的同时,解放区工人也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捐献物资,支援前线,如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工人从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慰劳人民军队的物品就有如下成绩(见表四)③:
  随着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激烈发展,解放区军政人员的不断增加,对于物资供应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急。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许多党、政、军以及民众团体的领导机关、后勤机关和干部学校、高等院校等都驻在这里,工作人员众多,开支费用巨大。据统计,单粮食一项,部队和机关每年需细粮(小米)26万担(每担300斤),也即7,800万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多么大的数字!无疑的,这对于只有150万人口而又是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边区来说,是无能为力解决这“鱼大水小”和“支出大,家底薄”的矛盾的。显然,这一矛盾,对于处在敌人堡垒如林、封锁沟墙密如蛛网、生产经常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基础同是极其薄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来说,那就更为尖锐了。因此,尽管广大人民群众如此节衣缩食、热情踊跃地支援,而解放区所存在的物质上的极端困难却仍然解决不了。
  毛泽东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这是个“绝大的困难,绝大的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个困难,不解决这个矛盾,不抓住这个环节,我们的抗日斗争还能前进吗?显然是不能的。”④这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一困难、这一矛盾能否解决,不仅是个严重的经济问题、财政问题,而且是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它关系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运。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及时地为解放区军民指明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不断前进,夺取胜利的航向。
  1939年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考察一下从古代的人类到今天的贫农,他们之所以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同野兽不同的原因,无非就是他们有两只手,并且将手接长起来——拿着工具。我们再来考察一下我们自己,原来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两只手,我们也可以将手接长起来——拿着工具。这个考察很重要,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就立即解决了。总之,我们是确信我们能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是‘自己动手’四个字。”⑤
  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就是要我们军民依靠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挖掘自己的潜力,改造客观环境,改变物质的现实;
  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就是要我们军民不怕苦,不怕死,横下一条心,快干、苦干,干出一个丰衣足食的边区来。
  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就是要我们军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建立革命家务,使公富民裕。
  自己动手,克服困难,也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它是我们党的优良的革命传统。
  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对党内的指示(即《论政策》一文)又明确地把自力更生,规定为我们党的一项根本方针。“我们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靠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的集团。”⑥毛泽东同志多次地论述了自力更生与外援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⑦
  总之,解放区军民,在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中,在处理关于自力更生与外援的关系上,应当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对待外援的态度上,我们不能单纯依赖它,尤其是当我们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坐等它,更不能乞求人家。但当我们有外援的情况下,“我们并不放松力争外援,因外援愈多,对我们的帮助愈大。”⑧
  我们党的自力更生的方针的无穷威力,就在于坚定不移地信赖人民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并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地动员和组织起来,充分地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而使得我们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解放区军民热情歌颂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自力更生的方针,他们编成民歌唱道:
  “毛主席的号召呼拉拉传,
  自力更生闯难关。
  自己动手干,
  有吃又有穿。
  气得蒋介石,
  扑闪扑闪干瞪眼。”⑨
  ① 见《解放日报》1942年3月20日。
  ② 见李成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财政出版社1959年出版,第94~95页。
  ③ 见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工会历史文献》,第四册,工人出版社1959年版,第353、354、478页。
  ④ 毛泽东:《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毛泽东选集》第1008~1009页。
  ⑤ 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版,第99~100页。
  ⑥ 见《毛泽东选集》第723页。
  ⑦ 毛泽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毛泽东选集》第917页。
  ⑧ 李富春:《生产运动总结与新的任务》,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经济》(1940年出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北京版,第444页。
  ⑨ 中国人民解放军84870部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7~58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张水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