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延安市拥军运动的新姿态

马豫章


  (二)拥军拥政,抚恤优抗
  延安市拥军运动的新姿态
  去年十二月间,延市召开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检讨了一年的拥军工作。紧接着市府本身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纠正了某些同志过去认为“拥军工作只是拥军委员会和一科的事情”的不正确的观念。以后我们便分头下乡工作,推动区的干部以全力来开展拥军工作。
  延市拥军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在群众中进行思想动员。除一般由拥军委员会拟写了二百余幅拥军大标语和二十余张巨幅漫画在市面到处张贴,帮助群众写新年对联外,并发动群众普遍的以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开过两次至三次的居民大会,启发他们的拥军精神,检讨以往缺点。计全市八十五个自然村,有八十一个开过了村民大会,有二十二个小组还开过了小组会议,到会者踊跃发言,说出了心里的话,如市场小商温志孝说:“去年有一战士来买旱烟时,我当时看见他很老实,就把二斤烟和土混在一起,成为三斤,现在想起来,真是太对不起人家喽!”曹永昌说:“有一天军队来我门上买洋火,本来市价每包四百元,我硬要五百元,还说了许多不好听的话,这真是我的最大错误。”贾左右也检讨了自己:“年时军队买了我三包洋火,全是坏的,但他们买时忘记了试用,刚走出门,就想起了该同卖主当面试用一枝,然后再买,但当他向我提出时,我即反眼不认帐,并说买卖人有一句行里话,‘货离物主,概不退还’。结果人家再没有说第二句话,拿着走了。我真没有商人道德啊!”此外在一般农民中间,同样做到了普遍的检讨和深刻的反省,如北区李家*(左土右爪)开农民座谈会时,在到会的十六个人中,就有十五个都发了言,有一个叫张钧忠的,他说:“有一次自卫军连长叫我抬伤兵,我没有理识这件事。又一次抬送伤兵,我也没有去,把人家在大路上冻了一整天。还有,在年时上,人家都做劳军鞋,我虽承应了一双,结果我没给好好做起。自前次开罢反奸会,我老陈可就开眼了,有了新认识,觉得要没有八路军,这些坏人可就不得了,把咱害死,还不晓得为了啥,毛主席八路军真是咱救命恩人。从这儿,我才慢慢化开,只有边区才能使咱过有吃有穿的安宁日子,你看这样好的军队,咱还能不拥护吗?”接着曹增喜说:“优抗这事情,过去咱可一满没认识,总盘算当兵的那是他自己愿意去的,又不是我要他去的,既然走了家庭没办法,那也不该怪别人,俗话说‘自己跌倒自己爬’,何必要人家优待他呢?年时优抗让我迟了整整八个月没给交,见了他们连话都懒得跟他们说。尔个我可解开了,没抗属可就没军队,没军队可就没有饭碗子,还能说得上什么吃安然饭,睡安然觉呢!说到这儿,我真想到过去的‘事实’,咱实在是不应该的。”继由张学富发言,他以掩饰自己的口吻说:“担架上我估计大半没问题,就怕优抗粮上咱可能出得迟了些。”话还没有说完,刘老汉就以某一次要他抬伤兵他没有去的事实提出质问,随着大家都提出其他许多问题要他答复,张学富终于承认错误,并说;“话是开心的钥匙,从今下后,你们众人要多给我受些教育,一次一次咱就慢慢会解开了。”
  各地小组会和村民会开过了,群众的认识一致了,继之而起的便是蓬勃的群众拥军运动。
  群众给抗属和退伍军人送年礼和拜年。在送年礼方面,有送羊肉的、有送猪肉、白面、馍馍、蔬菜的。南区,有130个抗属和退伍军人,群众见他们已有馍有肉,于是商量了给他们每户一斤烧酒。各区对那些家无劳力,每月都受政府优待着的抗属,逐户再送给年米一斗,和一个月的柴火,这使抗属得到很大的安慰。北区抗属孙老婆子,当她见到庄上的人们给她送年礼,贴对联、贴窗画时,她笑逐颜开的说:“我正熬煎着门上没对联,可好你们跑来给我贴了。……你们实在太关心我了!”北区庄家湾,姜甫耀的母亲,当得到群众送给她的年米、蔬菜、肉、豆腐、馍馍等慰劳品时,她兴奋得几乎流出眼泪来,说:“我儿子在家也不过是这样照顾!”。
  至于全市所送年礼的数字,现在手边有这样一个统计:猪肉183斤、羊肉2只又零26斤半、蔬菜419斤、米3石6斗、现金348,355元、柴1800斤、面129斤、肥皂26条、红肥皂10块、毛巾6条,精盐5包。
  正月初,各区举行军民联欢会,乡或村举行了抗属退伍军人座谈会,在这几次会议上,大家欢聚庆乐,同时互相都广泛的征求意见。南区安彩砭在开军民联欢时,军队的同志说:“去年一年中,我们住在你们这里,着实受到你们很大帮助,无论锄头镢头和日常用具,借用了不计其数,而我们却帮助你们很少,真觉得非常惭愧”。而与会的群众都说:“你们借用锄头镢头还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如果你们打粮食多了,不就是减轻咱老百姓的负担?帮助军队,完全是应该的,咱们就是一家人,不必再多心客气啊。”
  这次拥军运动的特点,就是群众中组织了达三百余人的市民秧歌队,延市70岁高龄的吴汉章老先生称之为“第一次见过的好秧歌队”。这说明边区群众今天的生活水准,已不满足于朴素的形式,而采取隆重显耀的形式去表现他们的拥军情绪。(详情已前志扱端故不赘述)。
  年节中,市民们以无比的热忱争先恐后的请军队和抗属们吃饭。今年市民请客情形,有这样一个初步统计:
  区别 该区户数 请客户数 请到人数 请客户数占住户的百分比
  东区 553 129 401 24.5
  南区 1,588 936 1,099 59.0
  北区 344 164 258 47.0
  西区 441 66 268 15.0
  总计 2,896 1295 2026 47.0
  就拿新市场全乡768户,请客者达730余户,这种空前盛况就是一幅军民团结的生动图画。
  在请客中,群众言谈间流露他们对军队的谢意和敬爱。如西区候家沟宋进德在请客时说:“你们一向经常关心我们,锄草时又帮助我们锄草,饭也不吃,我们真不知怎样感谢才好,现在我请你们来,就是冰水烧成开水,也多少是我的一点心。”新市场商人石来成说:“我们前年从河南逃难来延时,只挑着两个筐子,啥都没有,现在我的家当怕二十担也挑不完的,还搭了两间楼,三间平房,开了机器面铺,不瞒你笑话,今天咱已经是有二百万资本的人了。二三年中,从难民变成了富商,这还不是全凭沾了八路军的光,在咱边区生了根。请你们来吃吃饭,我心里才欢喜!”又如张盛茂说:“我们能够安居乐业,过这太平年,全靠你们八路军。警报时,警察就跑到街上给我们看门,一点东西不掉,我们避飞机也避个安然放心。你们对待老百姓真太好啦!”商人刘占海感叹的说:“只有像延安有八路军的地方,咱才能拥得上军队。在咱边区,军民真是一家人,能够拥护你们,我觉得是最光荣的。”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而最有感动的人是文化沟居民请某部战士吃饭,请50个人,只去了16个,于是群众跑到路上挡着,又请来22位,大家都非常高兴,部队里赴席的人分配不过来,有的群众请不到一个,结果就合起来集体请客,如老乔把他预备好的请客火锅子和烧酒端到老贾家里,叫战士们吃喝,他说:“你们多少尝尝我们便饭,我心里也就痛快了。”
  在这拥军热潮中,延市群众普遍帮助抗属和退伍军人建立家务。市府制定统一的抗属和退伍军人登记表,逐一进行了调查登记,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形,识别那些是真正的抗属与退伍军人,然后即依据各个不同的情形,按户给他们订立生产计划,将计划拿到村民大会或小组会上进行讨论,并在会议上由群众自动的给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截至现在止,在全市103户抗属和147个退伍军人中,已订计划的计抗属79户,退伍军人73人。新市乡全乡22组,18个抗属和退伍军人,已全部订了计划,并一一开过了讨论建立家务的小组会议,依据他们所提出的物质困难,群众样样都给了完满的解决,使抗属和退伍军人如苏才清等,感动得流泪。一般地方人士也备加赞扬。
  新市乡第15组和第9组是帮助抗属、退伍军人建立革命家务的模范。第15组有居民44户(其中有移难民13户,流动工人和小商人21户,工属二户,退伍军人一户),一般生活较差,财力比较簿弱,但在组长冯承基的领导下,切实帮助了退伍残废军人马丙仁建立了家务。他们首先替马丙仁订了生产计划,计全年访毛340斤,共可得工资米11石8斗。除掉全年一个人的消费,计需8石9升,可余米2石8斗1升。计划订好的第二天,召开了全组居民会议,专门讨论他的计划,会议进行不到两点钟,马丙仁的一切困难问题,群众都热烈的帮他解决了,高治厚站起来说:“我帮助马丙仁两个瓮。”李子良说:“我帮助他蓆子”。李长喜说:“我送他米1斗。”工属孙林也提出要帮助马丙仁还债500元。当场有刚从河南逃来的晁长书、张金秀等10户难民,也十分感动,要合起来送一口锅子。大家解决了马丙仁的食用及工具的需要,并在决定地开冻时抽工给他打窑洞,并由组上居民轮流帮助他每天挑水一担。
  新市乡第九组是一个纯是工人的小组,在他们组上,仅有苏才清一个是退伍军人。
  苏才清以泥水为业,他今年的生产计划主要是包做泥活,全年要赚洋15万元(折米7石以上,再加做些其他零活,足够供他全年食用)。但他目前最感困难的是没有房子,和缺少锅、杓子、铁铣、蓆子、木箱、水桶、刀子、瓦翁、泥叶、瓦刀等建立家务的必需品。居民小组公议上,群众争先恐后的报名送东西给老苏。铁匠工人们说:“铁器家俱我们捎着给你们打出。”铁工杜成明说:“明天我就打送你一张铁镰。”张宝山说:“我马上就打送你一张泥叶”。不到一个钟头,苏才清所需用的东西都齐备的。不仅如此,当场凑合了3万元,买进一间房子给老苏住下。老苏得到五家的帮助,经常同人说:“我活了65岁,没见过这样义气的人啊!”
  现在新市乡的商人们,不仅只就帮助本乡的抗属和退伍军人建立家务为满足,而且筹集大批款子,要帮助南关和旧城乡的百余户抗属和退伍军人建立家务。至目前为止,这笔款子已达到了479万元的数目。最近,商户中又酝酿着每家商户帮助一家抗属建立家务的义举。
  我们不能以初步的收获自满。我们除坚持给抗属和退伍军人建立家务外,还在深入下层,进行调查,发现大批的模范退伍军人、模范抗属、模范的拥军工作者,拥军模范群众,准备在拥军运动月将结束时,来一次隆重的奖励。
  (1942年4月22日《解放日报》)
  

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