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欢迎华侨来边区兴办实业(一九四一年六月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中央档案馆


  在今天帝国主义战争火焰正在蔓延到太平洋上的时候,我海外华侨,特别是旅居南洋的一千余万同胞的安全和财产,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越南,日寇兽蹄所至,我华侨已遭到悲惨的蹂躏。在泰国,当地政府受日寇指使,对于华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摧残无已。在马来亚、荷印、菲律宾等地,战争计划的巨大负担和帝国主义财政资本的垄断限制,也大大阻碍了华侨工业的发展。因此,引导海外侨胞在国内投资兴办实业,不特为抗战建国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保护侨胞血汗资本的一个重要步骤。
  抗战以来,海外侨胞不辞艰苦,出钱出力,为国牺牲的忠勇义举,已为众所周知。即以捐款助战而言,已超出二十六万万元之数。近年来各界侨胞更感觉到不但要参加抗战,而且要参加建设,树立百年大计;各地华侨领袖纷纷回国慰劳,考察国内实业状况,组织企业公司,准备开发国内富源。但据统计数字,去年一月至九月,华侨投资国内不过数百万元,而华侨资本总额不下四十万万元。爱国华侨对于投资国内,既抱无限的热忱,而实际效果则微弱如此。推原其故,不能不归咎于大后方政治倒退,缺乏民族资本发展的条件。而政府当局颁布了许多护侨法令,只是装璜粉饰、向侨胞伸手要钱,并没有诚意和决心,来消除侨胞在国内兴办实业的障碍,和保证他们对于自己的辛苦资金得到应有的收获。在这里,只举两个例子:华侨商业巨子胡文虎先生筹办华侨企业公司,拟定资金三千万元,准备开发云南资源;由于当局不予积极赞助,迄今未能顺利开展。又如泰国排华以后,成千成万的侨胞长途跋涉,奔回祖国,当局把他们设置在云南佛海车里,思茅等地,从事“垦植”;由于当地侨务机关的弊端丛生,这些侨胞不但不能安居乐业,甚至过去毕生积蓄不旋踵而荡然无遗,势非再行出国谋生不可。这种惨痛事实,使许多热心投资国内的侨胞,大有望洋兴叹,爱莫能助之感。
  在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里面,情形就完全不同。在这里,民主政治和廉洁政治已经确立,苛捐杂税已经取消,合理税制已经施行,工农业生产已有显著进步,人民生活已有相当改善。过去以全国最贫瘠地著称的边区,在抗战中不特尽了接济前方人力物力的责任,击破了敌人多次的残酷武装进攻,打击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而且已经造成了全边区没有乞丐,没有游民,家给户足的现象。反共顽固分子们在海外散布各色各样诬蔑边区的谰言,如说“边区正在实行共产,进行土地革命”等等,这些谰言的毫无根据,已日益为海内外人士所洞悉。去年到过边区的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曾根据他亲身考察的经验,对报界谈话时这样说:“在当地(按指边区)的地主和富人,可以合理地生活得很好。其次,当地人民生活虽不富裕,但一般生活还好。当地只有一种统一税,统一税上之后,即可通行无阻”。(见长江著:陈嘉庚先生的祖国观感)。现在边区政府正在尽力有计划地提倡实业,它对于私人经营的生产事义,奖励保护不遗余力,而施政纲领关于“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文,更足以粉碎反共顽固分子的无耻谰言。侨胞们只要检阅边区政府的实际措施和施政纲领的具体内容,便可以看出它在各方面给予私有企业以自由发展的机会,和使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向繁荣之途迈步前进。至于欢迎华侨在边区兴办实业,施政纲领里面也有明文规定。以上这些证明:边区具备了发展实业的最基本条件——进步的政治和正确的政策,而华侨在边区投资,必定能够享受边区政府的特殊优待和切实保障,这是可以断言的。
  华侨同胞们!你们远适异国,备尝艰苦,多年惨澹经营的结果,卒在海外创立了自己的基业。今天在我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我大西北的腹地,巍然矗立着一座光明进步的新民主主义的堡垒——陕甘宁边区,它正向你们招手,欢迎你们到它的怀抱里来,发挥你们的伟大创业精神和爱国传统。边区无限的宝藏——煤油、煤、盐等等,和广漠的原野,都是你们自由经营的对象。你们过去曾以赤手空拳,把异邦的荒地,变为繁荣的城市。今天你们把雄厚的资力和丰富的创业经验,用来开发祖国的田园,一定能够帮助边区人民,把边区从农业区域,一变而为工业发展的区域。这样在全中国前面,树立华侨兴办国内实业,以加强我抗战经济基础,夺取抗战建国最后胜利的光荣模范。
  华侨工商巨子,各界领袖和爱国志士们!赶快组织和行动起来,来完成这一有历史意义的任务吧!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央档案馆.—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