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文教工作方向(1941.2.30)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文化教育部
由于工会干部文化水平的低落,同时,也由于各级工会推动文教工作努力的程度不够,致使当前文教工作还是工会工作中最弱的一环。表现在:特别是工会干部,文化水平方面,根据我们最近的统计,县、区级、二百七十余脱离生产的干部,其中文盲占百分之六十以上,除了县分区干部正式参加到同级学习组织以外,而大多数区乡级干部,还没有建立经常的学习制度和养成自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很多区乡干部,由于文化水平过分低落,看不懂文件和书报,所以造成工会工作不容易向前开展,还停留在已经过时的工作方式,所谓“老一套”的现状上。所以我们如果不迅速的加强工会文教工作,首先是消灭干部中的文盲现象,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休想提高一步。
一九四一年工会的中心任务应该放在教育上面。
干部学习及以工厂、城市、乡村的工人群众教育,我们提出以下的一些意见:
一、干部学习——(一)分区、县、区级在职干部,应全体动员参加同级学习组织。看懂书报的干部,应经常阅读党报、决议和指示文件,加强马列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党当前政策的认识。(二)不识字的干部应提高文化水平,经常的阅读识字课本,看群众报和党员初级课本,多注重识字,消灭干部中的文盲现象。(三)鼓励学习积极的干部,奖励学习进步最快和有显著成绩的干部。(四)把消灭文盲、干部的文化理论学习促成很大的热潮,说服不愿学习的干部,克服忽视学习的现象。(五)各工会系统下,负责同志应推选或指定专门领导学习的干部,建立上下级的联系,并负责指导和帮助下级学习上提出来的问题。
二、工厂的群众教育——(一)配合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加强工人的技术教育为主(从理论上研究改进技术,并且注意和工厂生产环境联系起来)。(二)政治教育,特别是提高工人对共产党,尤其是边区政府性质的认识,以及公营工厂和党政的联系。(三)教育工人改变旧的劳动态度,代以新的劳动观念。 (四)生产任务决定组织工人民主讨论,以便使工人自觉地愿为生产任务的完成而奋斗。(五)加强工人阶级互助互爱的团结精神,防止旧社会那种传统习惯:工人与厂方、职员与工人、技术工人与普遍工人、甲地工人与乙地工人、新老工人之间的各种工团的、行会帮口的旧观念。(六)生活教育,在可能的条件下,工会应负责适当的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注意卫生教育,保护工人身体的健康。(七)工会定期的召开技术研究会,政治辩论会和各种竞赛、讲演、游艺会,加强俱乐部工作,消除工人的疲劳现象。(八)经常的聘请党、工厂负责同志给工人做各种政治和时事传达和报告,或担任一定课目的教员。
三、城市工人——(一)以工人集中的地区如延安市、延长市、绥德、三边、陇东等市镇,应普遍的建立和活跃俱乐部的工作,利用工余(如晚上)进行识字教育,加强政治宣传工作,拥护政府,执行政府所颁布的一切法令,保证政府战时一切动员工作顺利的完成。(二)提高城市工人生产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社和私人营业;提高工人对边区经济建设的认识。(三)娱乐宣传,利用旧历年节,组织闹秧歌和各种为群众所愿意看的游艺会等。召开各纪会节的群众大会,如“二七”、“五八”、“七七”、“十月革命”等。(四)聘请社教团体的教育人员给工人上识字课,读群众报。
四、乡村工人教育——(一)因散居各地,过分不集中,一般地工会不单独进行教育,动员他们参加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如冬学、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等。(二)在工人中集中最多的地区,建立文化支点,加强对他们的文化卫生,生产教育,并应以文化教育为主,可能的尽量的动员工人子女参加小学、高小、社会教育。
最后,我们谈到关于新文字的问题。新文字是最容易学会,也容易很快使用的大众文字,各县区如果已经建立新文字教育的时候,工会应发动工人去参加,这方面工厂要起它最先进的作用,建立工厂新文字学习组。
以上是一九四一年工会教育方面的比较具体的意见,至于是否得当,则希各级工会详细的讨论后,再补充和修正它,方针先定出来,实行的具体步骤,今后继续的再发表,则更希望做教育工作的同志,在你们的教育实践中,给以更多的宝贵经验。
(《中国工会历史文献》第四集)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