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在公营工厂工会工作中的两种偏向(1941.12.3)

希文


  在抗日根据地内公营工厂的工人,是比他处工人获得了较优越的条件:首先他们已不再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其次,他们与工厂的利害关系是共同的。正因为处于这样的条件之下,在不少的公营工厂中,就产生了取消职工会工作的两种偏向。
  第一,认为公营工厂与工人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没有斗争的对象,因而也就没有成立职工会的必要。因为抱了这种观点,对于工会工作就不感兴趣,不积极去从事工会的活动,或者认为工厂在组织、教育与保护工人的利益三方面都做到了,有了职工会,既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而增加麻烦、累赘,不如取消。这种偏向多产生于某些工会干部中。
  第二,把职工会放在附庸的(实际也就是取消)地位,不尊重职工会的职权,关于工会的工作多由厂方代办了,使得职工会没有什么活动。只有遇到烦琐问题时(如伙食的管理问题),才推给工会去负责,这种偏向,则多产生于某些管理工厂的干部中。
  这两种偏向的发生,曾使公营工厂职工会工作的开展,与工厂本身事业的发展,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表现在职工会不能真正成为团结和教育工人的学校,不能有计划的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来提高工人阶级的地位;不能积极地鼓励工人的劳动热忱;不能严格的执行劳动纪律与厂规。因此,也就影响到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生产技术的改进。
  产生这些偏向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正确了解根据地职工会的性质和任务。当前根据地职工会工作的中心方向和总的原则,就是“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提纲”所指出的:
  “职工会是工人阶级本身群众的组织,是他们保护本身利益的组织,是团结教育工人的学校,是抗日民主政权的重要的群众依靠”。
  所以,公营工厂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利害关系虽然是一致的,但工厂到底不能代替工人群众的组织。在今天的苏联,一切生产事业都归公营,而各种产业的职工会,在建设新社会的过程中,正起着巨大的作用。何况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之下的公营工厂职工会呢?所以,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职工会是有它的新的斗争内容与基本任务的,这就是:
  “……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去提高工人阶级的地位,注意工人日常生活待遇,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劳动纪律,动员广大工人阶级积极参加抗日军队,参加抗日民主政权,参加经济建设;同时又能照顾统一战线各阶级利益。协调劳资关系,团结抗日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共同抗战到底!”(邓发《中国工人》第十二期)
  要彻底完成上述的任务,并与工人阶级本身存在的弱点,如行会主义、经济主义、落后意识、迷信、帮派以及过左或右的偏向等作无情的斗争,就要更加增强根据地职工会的组织,充分发挥职工会的职能。公营工厂的工人,比一般私营工厂的工人,既处于上述的有利条件之下,就应把职工会成为坚强的工人阶级的堡垒:在执行劳动政策上成为一切职工会的模范,并耐心地培养工人干部,以加强党政军以至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骨干!
  (《解放日报》1941年12月3日第四版)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