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回忆录——陕北党团特委的有关革命活动情况*
张文华
1929年9月,党、团陕西省委决定我任团陕北特委书记兼党的陕北特委常委,与此同时,中共陕西省委也决定苏士杰任陕北特委常委。我们一道去陕北工作。
现就记忆所及,把两个特委,重点是团特委这一时期主要活动概述于后。
一、1929年10月或11月初,我和苏士杰带上党、团省委分别以私人举荐青年教师名义写的介绍信和110块大洋的盘费,离开渭南北行。为了行动方便,我们取道山西,先徒步至蒲州,然后乘汽车抵介休,再雇一辆马拉轿车,西渡黄河到吴堡宋家川。
按照党省委的事先安排,我们首先和绥德义合镇的霍世杰接上了头。霍曾在广州农运讲习所学习过,他领我们到了绥德完小,找到了党的县委书记马瑞生。马迅速派交通员赴榆林,通知党的陕北特委常委李子常(即李力果)安排我们两人到榆后的事宜。随后,马给我们弄来两头骆驼,兼程前往,5天后到达榆林。在一家小旅店里,李子常打发李文芳来接通了关系。苏士杰被安置在榆林中学任教,我被安排在榆林中学举办的平民夜校住宿(没有弄到公开的社会职业)。
这时期陕北共青团的组织力量是较强大的,组织机构也比较健全。当时,陕北团特委常委有5人:贾拓夫、李文芳、刘澜涛、刘公亭。我接任了贾拓夫的书记职务,又兼管士兵运动。陕北20多县中,一部分县团员数量大,如米脂、清涧、佳县、神木、府谷、绥德等县,建立了共青团县委;榆林和延安建立了区委。记得负责人有:绥德团县委书记马文瑞、米脂团县委书记常应黎(即常黎夫)、延安团区委书记李馥花。力量小的如安边、定边、靖边、吴堡、横山等县,没有设立县一级的组织。此外,黄陵、洛川、甘泉、宜君、宜川、安定(今子长)、保安(今志丹)、延川、延长等县,直接与延安区委发生关系,有的建立了县委,有的建立了支部。由于我在职时间短暂,又相隔区委这一层机构,情况不十分明了。这是我任职时,陕北团组织的基本状况。
二、我到榆林后不几天,在榆林中学参加了一次党的特委常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特委书记吉国祯、组织部长苏士杰、宣传部长李子常和我。一到会,大家首先传阅了中央发的关于严禁共产党人吃喝嫖赌的一封指示信。而原来陕北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就是因为乱搞两性关系和吃喝打牌被撤职的。
会议主要研究确定党、团员要加强非党群众的工作,使其向党、团组织靠拢;党、团要分别举办积极分子训练班,学习和贯彻“六大”精神。这个训练班到第二年就在榆中办起来了,共办了3期,每期六七人。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这天,在杨国栋曾住过的一个居民家里,召开了一次团特委常委会议。贾拓夫、刘澜涛、李文芳、刘公亭和我都参加了。为了安全,会议以打麻将为掩护,边打边谈,整整开了一个通宵。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地下工作要达到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指示,会议决定必须赶在学校放寒假之前,聘请下一届教师时,尽可能多安排些党员和团员,以利开展工作。因为当时团的力量比党大,革命活动的对象又大都是学生,所以团特委才讨论了这个问题。
12月12日左右,我又参加了一次党特委常委会议,地点仍在榆中。除几名常委出席会议外,刘澜涛也参加了会议,专门做记录。会议主要内容是纪念广州起义2周年,会上通过的纪念宣言,阐明广州暴动意义重大。记得有这样几句话:工人的斧头,农民的锄头,士兵的枪头,联合起来,推翻了广州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创造了自己的政府。宣言的落款是广暴纪念筹备会。
宣言草就后,大家对如何散发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人认为,不召开群众大会,也不召开党、团员大会,更不能在街道上乱撒。应该通过党、团组织有系统地层层向下传达,还可以通过邮局把油印件寄出去。其理由是陕北不同于上海或西安,弄不好则暴露了自己。
会毕,我们紧接着又在杨国栋住过的居民家中,召开了一次团特委常委会议,讨论团组织如何配合行动。此外,会议研究决定我去米脂、佳县,贾拓夫去神木、府谷巡视工作。
三、寒假前夕,我徒步到达米脂县城,在东门里一所小学校找到常应黎。他的社会职业是教师,该校仅有两名教师,另一名也是共青团员。一天晚上,就在这所小学,常应黎主持召开了团县委常委会议。除常本人外,还有县委宣传李仲英(李俊藻)、组织毕维周。会议研究了县委的日常工作,我也顺便传达了“六大”会议精神。
放寒假后,在米脂县立完小又召开了一次团县委常委会议。米脂党的负责人、完小校长高仰云参加了会。会上,县委提出我是否到下层去看看。因此我便和杜洪章(榆中学生,米脂人)一起到了镇川堡完小。本打算在这里召开一次团支部会议,但因学校放假,无法找人,我们只好找个别农民了解一下灾情之年的生活情况。
春节之前,我又到了佳县,在佳县完小找到了魏幼武(即魏小立)。我把贾拓夫写的私人介绍函给他,信中写着:“小立:我的知己朋友,特别问候您。他生活有困难,因是关中人,请您帮助。”魏见信,已知其中意思,悄悄地告诉我:“团县委在离县城30里的木头峪镇,书记在小学任教。”于是我没在县城停留,即刻起身到了木头峪小学,找到团县委书记苗乐山。苗为我安排了住宿后,就把佳县团组织的分布情况向我谈了,还谈到大旱之年光景不佳,农民生活极其困苦。
1930年1月29日(阴历腊月三十日),由于我关节炎发作,只好骑上苗乐山弄到的毛驴到了乌龙堡团支部。支部负责人是王振华,他还是团县委的常委。随后又到了高起家坬,住在王振华的家里。在这儿我参加过一次团支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七八个人,主要讨论了团组织要动员群众,反对地方税收部门苛收宰羊税。
约在2月13日前(阴历正月十五日前),我返回米脂,见了毕维周、刘澜涛和杜洪章。刘告诉我说:榆中校长马济川(党员)被撤职了。新任校长柳砚琛,究竟政治上如何,还摸不着深浅。目前党、团特委在榆林活动比较困难。
我和刘不敢在米脂停留,赶紧返回榆林,方知马济川已调绥师任校长去了,并发现榆中门口有一个带枪的士兵站岗。这时寒假已过,学生都来上课。我偷偷地问一个学生道:“这岗哨是怎回事?”学生说:“是老井(岳秀)来看杜(斌丞)先生。”当时我并不理解杜先生为什么回榆林来。只知道杜是进步人士,而井则相反。至于党、团组织暴露问题,我回来后才觉得可能井岳秀注意我们了,但问题不很大。
四、1930年2月中旬,有一位叫张东皎的地下党员从甘肃来到榆林。他是甘肃杂牌军王子元部的副官,来榆林后找到刘公亭,问党、团组织是否给王部派人。因为我们同张比较生疏,所以没有和他有更多的接触。
此期间,团特委曾给甘军苏雨生师刘志丹补充团派了8个人去搞兵运工作。其中有张秀山、刘维洲等。
2月下旬,因为榆中校长马济川已到绥师任校长,而吉国祯和苏士杰去绥师当教员,要保持职业的合法化,不得不决定党、团特委迁往绥德,仅留我一个人在榆林继续工作。但我考虑到没有一个公开的社会职业难以呆下去,遂通过井岳秀部的书记、原渭阳中学同学唐士杰作保,到榆林私立职业中学应用化学科学习,公开身份是学生。职中虽有6名团员,但没有发生过关系。
与此同时,井岳秀组织了一个军官教育团,旨在训练所属部队的基层干部,学员300人。当时,陆续来军官教育团受训的就有我们的党、团员80多人,组织了一个秘密支部,支部书记是姜海龙(今名姜兆莹,现在渭南县油脂公司工作)、组织委员姓崔、宣传委员姓马。他们直接和我发生关系。为了便于工作,于是我自己决定,教育团中的团员一律转了党。
此外,井岳秀炮兵营有一个秘密党支部,党员13人,也和我发生过关系。
4月初,党的省委书记杜衡来榆巡视工作。他首先召集榆林团区委在红石峡开了一次会,到会委员有榆中的吴乃贤、石作奇、王家星,私立职业中学也来了两人。会上,杜首先指示要加强对手工业(主要指织毯和皮革)工人的教育;要在井岳秀兵工厂建立共青团组织;榆中的团组织要协助私立职中和女子第3师范发展团员等。其次,谈到筹建陕北学生联合会问题时,杜说:榆中要尽快选派学生代表,先去绥师,然后再去延安四中联系。会议研究确定,榆中的石作奇和刘文春(非团学生),为陕北学联代表。
会后,两位代表即去了绥德。我陪着杜衡来到米脂。杜在这里召集了一次党的县委负责同志会议,专门研究大旱之后如何抗捐税问题。高仰云在会上说:“抗捐抗税,人家说咱是捣乱分子。”杜听了对高很不满意,认为高不适合当县委书记,当即决定党的县委书记团的县委书记由毕维周担任。其实,高的话仅仅是一般谈谈而已,结果杜一怒之下,高就被撤换了。
过了几天,我又陪杜到绥德,首先见到吉国祯和刘澜涛。杜提议让贾拓夫和刘公亭去西安团省委工作,我表示同意。在此,我曾召集过两次绥德团县委常委会议,布置组织陕北学生联合会的工作。马文瑞、马子章等均到了会。
此外,杜衡决定马上召开一次陕北党的特委扩大会议,并指示吉国祯筹备一下。
4月间,陕北党特委在绥德合龙山的一个小茅草亭里召开了会议,到会的除杜衡外,有吉国祯、苏士杰和我,还有清涧县委书记师应三、府谷县委书记白明善、佳县县委书记苗乐山等10余人。延安党的区委负责人李馥华报到后,因他同国民党员王维汉同行,杜不让他听会。
杜衡在会上做了职工运动、士兵运动、妇女运动等共12条指示。同时决定在榆林发动一场红5月运动,召集群众大会,纪念“五一”和“五四”,着我即赴榆林。我说北上不如南下。他问为什么?我说:延安有参加过渭华起义的尹保民和李锦峰,尹在高双成旅当兵,李在后九殿的大刀队任队长。杜坚决不允许我去延安。
会议结束后,我只得北上榆林,分别于“五一”和“五四”召开了两次群众纪念大会。此后井岳秀曾派人到私立职中查询我的情况,迫使我也提高了警觉。
7月间,我因公到绥德团特委,这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迎接新的革命高潮,举行全国武装起义,争取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传到了陕北。在这种形势下,党的省委和团委在人事上也做了一番调整。一天,党省委发来一封有线电报,内容是:“凤洲(即吉国祯)、缄三(即我)速回西安。”接电后,我即迅速离开绥德。自此,陕北团特委的活动就不知道了。
(1981年6月9日,黄钟奇整理)
*本文本书编者有删节。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