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参加革命工作前后在绥德的活动情况

王生源


  193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小时候的同学王学善来到我家。我告诉他:“现在我们这里也在闹红军哩,好多人都不敢在家睡觉,我们还是到村外找个地方睡吧!”他说:“好!”于是我们就到王家山村外一个麦场上睡了一夜。现在想起来,就是在那一个夜晚,我才开始接受了党的启蒙教育,并立志于献身革命的。当时他告诉我:“你们不要怕,红军都是些穷苦人,他们专打土豪,杀那些欺压人民的恶霸地主,是为咱老百姓打天下的。”他还告诉我:“将来革命成功了人人有吃的,有住的,还要搞社会主义,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对于这些朴素的革命道理我虽然大都似懂非懂,但当时确实被他所描绘的一幅革命远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我开始考虑,并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参加这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斗争。我踊跃地把自己家里的土地、房屋拿出来,分给贫苦农民,和广大贫苦百姓站在一起。后来大约过了两个来月,绥德县地下党委又派李德平到王家山活动,他直接向我布置任务,要我在本村串连穷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绥德县的王家山、绿家山、沟口村等几十个村子都随了红军,并把那些平时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孤立了起来。1934年冬,我们的红军游击队和地方党、团组织就在这一带公开活动了。我开始担任少先队的大队长。那时我们可以公开召开贫农会、妇女会、青年会,宣传革命道理。记得开会的头一件事就是教唱一支歌曲,一人来领唱,大家齐响应,搞得气氛十分活跃。比如我们开妇女会,就用大家都会的陕北民间小调,编新词教唱:“人人来宣传,妇女们脑筋开;宣传的话儿好好听,参加闹革命。”也往往把当时当地的革命任务编成歌,使大家听得明白,记得牢靠,同时也能起到震憾敌人的积极作用。
  在群众初步发动起来以后,为了进一步打开局面,解除一部分贫苦农民的顾虑,不打掉乡间土豪劣绅的威风,就不可能有革命群众运动的进一步高涨。1934年底到1935年初,我们在绥德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枣林坪一带组织了赤卫队、少先队,经常配合县上的地方武装,打土豪、分田地,很快地就把这个地区的革命推向一个新阶段。记得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王家山十几个少先队员,配合三四十人的赤卫队,由耿家山村的地下党员引路,打了4家土豪,我们还贴出公布他们罪状的告示。方圆几十里的贫苦农民拍手称快。耿家山村很快就红了起来。
  1935年1月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发了《土地法》。我们在绥德一带开展了土地革命。首先在工作基础好的村子,以贫雇农为骨干,成立土地分配委员会,由土地分配委员会出面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粮食,分浮财,分土地,发放土地证。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了土地的主人。那些过去骑在农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老爷”,再也不敢乱说乱动了。“天”真正变了。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