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回忆录 >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红旗漫天山.53

章涌


  53.组建第5军和第22兵团。解放大军继续向遥远的边疆挺进,迅速构筑起新中国的边防哨卡。
  第一野战军进驻新疆后,自身的力量又得到了发展,增编了两支部队。
  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
  民族军的前身是伊犁、塔城、阿山地区革命初期形成的各地暴动武装。随着三区革命形势的发展,这支武装不断壮大,年底前,第1兵团2、6军一部与民族军先后在哈密、迪化、阿克苏、喀什、和田、伊犁、阿勒泰等地胜利会师。按照统一的部署,驻扎在玛纳斯河西岸的民族军开进迪化。
  在1兵团入疆时,驻特克斯的民族军骑兵第1团移防阿克苏,尔后该团一部配合第2军一部进驻喀什、和田及边防哨卡。第1兵团与民族军密切配合,巩固了进军成果,保证了新疆局势的稳定和祖国边境的安宁,显示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威力。
  经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任命,第5军领导成员为:军长法铁依·伊凡诺维奇·列斯肯、副军长兼参谋长伊斯哈可夫·马尔果夫、副政治委员曹达诺夫·扎依尔、政治部主任奴尔也夫·巴吾东。
  第5军下辖两个步兵师(每个师辖3个团)和两个独立骑兵团。步兵第13师师长买买提依明·伊敏诺夫,辖第37、38、39团和炮兵营;步兵第14师师长阿里木坚诺夫·乌拉拜音,辖第40、41、42团和炮兵营。
  军直属部队有独立骑兵第1、2团、城防营、战斗营、后备队、警卫连、教导营、医院等。
  1950年1月10日,第5军在伊宁召开大会,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授旗仪式。
  1950年初,中共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党委决定,从第1兵团抽调一批久经考验的老红军、老八路及部分优秀的共产党员、政工干部到第5军工作,在该军建立党的组织、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制度。
  3月,顿星云任第5军政治委员,李恽和任军政治部副主任,马洪山任第13师政治委员,胡政任第14师政治委员。中旬,第5军和所属师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使第5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1952年3月,中央军委命令由第2军5师13团、第6军骑兵团和新疆军区通信团,组建步兵第18师,隶属第5军建制。师长冯祖武,政治委员贺劲南(未到职)、胡天舜,辖第43、44、45团。
  此后,第5军兼伊犁军区的部队大部改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担负起“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光荣任务。
  1949年12月20日,中央军委命令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
  当天,新疆军区宣布任命了第22兵团团以上干部。29日,新疆起义部队改编工作胜利结束。
  起义部队改编后的序列及领导成员是:第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震(兼),副司令员赵锡光,副政治委员饶正锡,参谋长陶晋初,政治部主任李铨。
  第22兵团下辖:第9军,军长赵锡光,政治委员张仲瀚,第一副军长王根僧,第一副军长陈德法,参谋长李祖唐(后叛变)。第5军编有第25师,师长刘振世,政治委员贺振新;第26师,师长罗汝正,政治委员王季龙;第27师,师长陈俊,政治委员龙炳初。
  兵团直辖骑兵第7师,师长韩有文,政治委员于春山;骑兵第8师,师长马平林,政治委员张献奎。1950年9月25日,第22兵团隆重举行授旗典礼,王震宣布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授予陶峙岳。
  一面完成对起义部队改编工作,壮大力量;一面还要继续进军,向着祖国最偏僻、最遥远的边疆进军。第1兵团进驻新疆后,迅速挥师挺进,迅速筑起了新中国的边防哨卡。
  旧中国,从清朝后期起,中国边患丛生,西北边防开始承受沉重的压力,也开始旷日持久的抗衡。
  清朝前期西北边防的哨所设置靠后,多在边境城镇附近,基本上不搞巡逻,最多是3年巡一次边。
  守卡军士的国土意识也很差,例如,被沙俄吞并的斋桑湖原属中国领土,湖中产一种美味的鱼,沙俄军人经常越界下湖捕捞,中国守卡军士竟对此无动于衷,认为只要他们承认这是我们的土地就行,结果,导致沙俄军队在事实上控制了斋桑湖。谈判时,眼睁睁看着人家夺走了这片美丽的水面。
  在清政府时期,沙俄总共强占我西北疆土50余万平方公里。除去国力衰微这个主要因素外,边防斗争不力也是原因之一。
  民国时期,西北边境的某些地段,国民党部队虽也设了哨卡,但多是在贸易通商口岸或是民间交往地带,基本处于“有边无防”状态。
  新疆、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有关指示,驻疆人民解放军迅速接管了边防,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从帕米尔高原到喀喇昆仑山,从巴里坤草原到伊犁河畔,冰峰雪岭,直播青云,山石险怪,壁立千仞。一支支精心挑选的优秀部队,冒着狂风大雪,继续向西奔进……
  1949年12月,第2军4师派1个连接管国民党蒲犁边卡大队防守的达不大、明铁克、伙什比、罗布盖子、红其拉甫、苏不拉克等哨卡。
  1950年3月,第5军13师派出1个加强骑兵连进驻蒲犁,守卫通往阿富汗的要道伙什比。
  当年7、8月间,第2军4师派出骑兵侦察连和10团加强步兵连,接替第13师骑兵连的防务。
  同年5月,第2军5师15团、4师11团各派出1个加强排,分别进驻赛图拉、巴扎大拉,并在黑孜江干、康西瓦等地设立哨卡。
  随后,第2军教导团组建边卡营,接管了上述地区边防哨卡。
  1951年8月,阿里骑兵支队派兵驻守中尼(泊尔)、中印(度)边境的科多、赤代、姜叶马、新张等哨卡……
  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时而穿行在两山壁立、微见天日的高山峡谷中,时而攀登在高耸入云的悬崖绝壁上,克服了饥饿、严寒、高山反应等重重困难,终于查清了通往国境的每个出口,摸熟了边界地带的详细情况,设立了许多边防哨卡,构筑了必要的防御工事。一句话,在祖国的西大门,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彻底改变了“有边无防”的状况。
  某部曾在进军报告中这样写道:“我们已经到了祖国的西部边疆,我们祖国的旗帜要永远插在我们的边疆上。只要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敌人还没有消灭,我们的战斗意志,永远不松懈。”
  英雄的边防战士爬冰卧雪,扎根边防,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谱写了中国边防史上的新篇章,使积弱的中国从此挺起了腰杆,长吐了积于胸间数百年的一口恶气。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章涌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