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遗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土遗址加固试验——土遗址的锚固及裂隙灌浆

作者:李最雄




  锚固和灌浆是“凝聚力”的象征。自100多年前水泥问世以来,“锚固”与“灌浆”就逐渐发展为岩土工程实践中行之有效、应用最广泛的加强凝聚力的两种好方法。这两种技术是既独立又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的施工工艺和岩土加工技术,它们既独立使用,有时又联合使用。由于它们能在原位对岩土进行加工或改进,充分挖掘岩土的潜力,使一定范围内的岩土体成为工程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岩土工程界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锚固和灌浆两种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是近20年的事,主要用于矿山、井巷、采场、交通隧道与城市地铁、边坡与坝基等工程。但是锚固灌浆技术用于文物保护加固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70年开始,先后对龙门、云冈、大足等石窟进行过环氧树脂一类高分子材料的裂隙灌浆。首先用非预应力锚杆加固的石窟为麦积山石窟和克孜尔石窟。90年代又用锚索锚固和裂隙灌浆加固了榆林窟。以上都是将锚固与灌浆用于石窟加固工程,即加固的对象都是岩体。但对土建筑遗址的土体还没有进行系统的锚固与灌浆研究的实例。
  古代土建筑遗址大都产生严重开裂,最终导致坍塌破坏。为了使那些因开裂而遭受破坏的土遗址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我们一直寻求锚固并结合裂隙灌浆对其进行加固。
  土遗址的土体不同于石窟的岩体,强度非常低、松散、孔隙率大。过去对石窟加固时,采用了金属锚杆或锚索,裂隙灌浆采用了PS-F浆液,都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但是,对土遗址的锚固和裂隙灌浆从未做过,因此,我们分别采用了薄壁轻型钢管和硬质木杆为锚杆,以PS-F、PS-C为浆液,先后在安西的破城子和敦煌的河仓城进行了锚固与灌浆试验。
  (一)破城子锚固与灌浆试验
  1.锚杆设计
  锚杆分为五类组:
  50cm 6根 60cm 6根 70cm 6根
  100cm 6根200cm 6根
  锚杆全部采用薄壁钢管,钢管壁四周成四排交错的直径为8mm的孔,孔距5cm。管头焊接10cm×10cm钢板,其上成孔与管径同大,除200cm锚杆采用1.5英寸钢管①外,其余规格均为1英寸管。管头焊接的钢板,一方面起锚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用于做拉拔试验(图13-27、图13-28)。
  每类锚杆为6根是为了采用两种材料进行灌注试验,一种拟采用PS-F,另一种为PS-C。
  试验位置选破城子北墙内侧进行,试验区分为A、B、C、D、E五区,A、B、C均为稳定性城墙脚,D、E两区位于一错落体上。
  2.锚固
  为了减小震动,人工钻孔,采用螺旋钻,在A、B、C三区分别钻50cm、60cm、70cm深,孔径为1.5英寸的孔各6个,共计18个。在D、E区成100cm、200cm钻孔各6个,孔径为2英寸,共计12个。
  成孔后,先用PS溶液加固孔壁,待PS固化后将锚杆插入孔内,从管口分别进行PS-F、PS-C注浆。浆液将沿钢管四壁的圆孔内挤出,使锚杆与土体紧密结合。每种浆液灌注同类组锚杆中的3个,以便对比。
  3.裂隙灌浆
  完成锚固后,对锚杆穿过的、且平行于墙体的裂隙进行灌浆。其灌浆的程序和工艺与石窟加固工程中的程序和工艺基本相同。首先裂隙封闭,将裂隙周围喷洒适量的PS,待固化后,用5%PS调和的泥(遗址坍塌下的黏土)封闭裂隙,并选合适的位置插入注浆管。
  待裂隙封闭的泥完全固化后(一般3~5d),分别以PS-F和PS-C进行常压灌浆。以两种浆液注浆,是为了对比其注浆的效果。
  浆液凝固后,(一般约24h)切取注浆管,并以5%PS-C调和的浆液喷洒做旧。
  4.锚杆锚固力拉拔测试
  锚固完成1个月后,进行各类组锚杆的锚固力拉拔测试。
  特制一个钢支架,垂直支顶在墙体上,装上千斤顶。用0.3级标准测力计(天水红山试验机厂生产)测拉拔力。拉拔的测试结果见表13-27。
  锚杆锚固力拉拔实验表明,锚杆都是从锚孔四壁PS加固夯土和原夯土接触面破坏。因为破城子夯土属中密度粉质黏土,抗压强度为0.3~1.0MPa,经10%的PS加固后,提高到1.5~2.5MPa,这远大于原夯土的抗压强度。另外,PS-F浆液结石体的强度也远大于高密度夯土的强度,同时所有拉拔出的锚杆表明,浆液结石体和锚杆牢固粘连,而锚孔四壁加固的夯土又和浆液结石体牢固黏接。
  锚杆锚固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野外条件所限,无专人看管,部分锚杆被人试图偷走而松动过,测得的拉拔力数据较分散。但正常的锚杆以70cm长锚杆为例,采用PS-F浆液锚固,其最大拉拔力为11.99kN,最低也有4.02kN,对夯土来讲,这样大的锚固力已足够高了。
  5.结论
  破城子夯土的锚固和锚杆锚固力拉拔实验表明:
  1)薄壁大孔径钢管,在孔壁上开孔后是夯土较理想的锚杆。在西北地区干燥的环境中,锚固的钢管基本不产生锈蚀。
  2)PS-C和PS-F是夯土理想的灌浆锚固材料,比较之下,PS-F有更好的灌浆锚固效果。
  3)锚杆从原夯土和浆液结石体接触面拔出,证明这种锚固对夯土是安全的。其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适合现场推广使用。
  4)土建筑遗址的裂隙可用PS浓度为7%~10%的PS-F(或粉煤灰加适量黏土)的浆液进行灌浆。其工艺与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工艺相同。
  概括总结以上结论:薄壁钢管锚杆、PS-F浆材以及上述的施工工艺适于干燥地区土建筑遗址的锚固和灌浆。但要注意,小电厂出产的粉煤灰呈灰黑色,施工时要注意漏浆污染遗址。在有条件时,尽量采用大电厂出产的灰白色粉煤灰,这样可达到和遗址外观基本一致的效果。也可以在粉煤灰中掺加适量遗址黏土,在不影响锚固和灌浆效果的情况下,这样加固的土遗址外观会更协调。
  (二)河仓城锚固试验
  1.锚杆设计
  锚杆采用市场上购买的白蜡杆(表13-28),直径在25~45mm之间。白蜡杆质硬,表面光滑而较直,比较适合于作锚杆。为了增大摩擦力,即增大锚固力,杆体上均匀削成单向似鳞形刀口,锚固时,鳞形刀口向锚孔内(图13-29)。
  锚杆分为三组,每组3根锚杆
  30cm 3组 9根
  80cm 3组 9根
  120cm 3组 9根
  每种长度的锚杆分三组,是为了试验三种灌浆材料,即PS-F、PS-C及PS-(F+C)浆液的灌浆性能及锚固力。
  试验位置选在河仓城北面的土体。为了减小震动,采用螺旋钻人工成孔,孔径在50~60mm之间。
  2.锚固
  人工钻孔,钻杆为螺旋钻杆,螺杆转动时土可自动旋出,钻到预定深度后,将孔内浮土清理干净,将钻孔封闭,用5%的PS对孔壁进行渗透加固。待渗透的PS稍干后,对钻孔灌浆。浆液的稠度以能流动为限,水灰比见表13-29,采用胶管注入和人工捣入孔内填充相结合的注浆方法,将孔内填满后,将锚杆加压,压入孔内,然后将孔口周围的缝隙用浆液填满捣实。各锚杆均进行编号,便于拉拔时确认。
  3.拉拔力测试
  锚固40d后,进行锚固力拉拔测试。荷载由0.3级标准测力计确定,千斤顶加荷在专用加荷装置上进行,由于木质锚杆端头局部承荷能力较小,除为数不多的锚杆拉动并拉出外,大部分木质锚杆的破坏形式,均为端头拉坏,见表13-30、图13-30。
  4.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锚杆的拉拔力在1.97~5.63kN之间,破坏形式均为锚杆端头拉坏。因此受力集中部位的破坏将是锚杆失效的主要方式。
  对直径在30~40cm之间的木质锚杆,其承受的最大拉力宜以2kN为限,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宜超过2.0MPa。锚固长度应大于500mm。注浆材料与土体及木质锚杆均有较好的固结性。作为一种非予应力和具有安全储备作用的构件,对剥离土体具有很好的加固作用。
  相同锚固长度的锚杆的拉拔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与锚固质量有关,而锚固质量主要取决于浆液的密实程度,浆液密实则锚固力大,反之则小,因此锚固质量是锚杆承荷大小的关键。
  经过薄壁轻型钢管锚杆和硬质木锚杆对土遗址锚固试验证明:硬质木锚杆和PS-F浆液适宜对土遗址进行锚固。对体量大的土体锚固时,经过荷载计算,以木锚杆为主,适当设置一定数量的大口径薄壁钢管锚杆。
  ①1英寸(in)=2.54cm。

丝绸之路石窟遗址保护/李最雄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