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男供养人像
作者:贾应逸编著

这是一幅比较完整、色泽仍然鲜丽的回鹘供养人图像,原位于中心殿堂前壁、门左侧。画面上有三身人物,每身人物的前面都墨书回鹘文题名,但只有前面一身的字迹可辨。勒柯克在《高昌》中译为“布拉格·萨里都统”。这是回鹘人中的一显赫家族,兴盛了很长时期。
站立于前面的一身,自“眼睫而下多虬髯”,正值壮年,戴白色圆宝石耳珰。后面的两身,眼睫以下无虬髯,耳垂孔内仅穿一绺黑色丝线,尚处于青年时期,头戴小冠,长长的黑发后垂。他们的冠既不像古代塞克人那样的圆筒式尖顶毡帽,和波斯、粟特等往来于丝绸之路上商人的帽式也大不相同。这种小冠后面竖起一个顶部较尖,宛如莲花瓣,又像花蕾,边饰金缕,绣大红云纹图案,用红色丝带系结于颚下,显得格外华美。
他们身穿圆领长袍,用红地散花锦缝制。这种锦具有时代特点,流行于唐末至五代时期。腰系镶有金饰的鞶带,佩帛鱼、短剑、刀、算筹袋、砺石、打火石等蹀躞七事。脚蹬长腰乌皮鞋,站在黄地红色四瓣花纹的地毯上。双手拢于宽袖内,并置腹前,手持的一茎花卉挺立。他们身穿的锦袍和佩戴的蹀躞七事是唐代武官的服饰制度,也是唐王朝与回鹘关系的真实写照。从画面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蹀躞七事的形象和佩戴情况,是研究唐代和回鹘历史及衣冠服饰的珍贵资料。
吐鲁番壁画/贾应逸编著.—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