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4.西汉金山国与敦煌国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当张承奉最终获得节度使职权时,中原正纷争不已,907年时朱全忠已弑哀帝,篡唐建梁,各地割据势力纷纷称王称帝,中国社会重又进入大分裂时期。处于这种动乱纷争的时代,偏居西隅的张承奉自然也不甘寂寞,遂效法李唐符谶编造白雀之瑞,自称白衣天子,建立于西汉金山国。“西汉”意指其国为西部汉人之国,“金山”则是指敦煌西南的金鞍山,即今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的阿尔金山,古代敦煌人将它和州城东南的三危山同视为护卫敦煌的神山。关于金山国的创建年代,学界尚有争议,大体上可说是建于10世纪初期。以敦煌为中心的西汉金山国的建立是河西200年归义军时代的一个间断。在传世史书中,关于西汉金山国的记载仅新旧《五代史·吐蕃传》中有“沙州梁开平中有节度使张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20个字。敦煌文书面世后,人们才对它的某些史事,特别是与强敌回鹘争战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
  金山国所在的敦煌及其周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吐蕃占领这一地区之后更有意识地迁入了一些民族,如退浑、通颊、龙家、沙陀等即分别从东西两侧大批迁入,使这里的民族成份更加复杂。至9世纪中叶时,随着原位于蒙古高原的回鹘部众的四散奔逃,在张氏政权东西两侧的甘州和西州一带已逐渐形成了两支非常强悍的回鹘势力,成为归义军政权最大的政敌。
  西州与沙州辖境毗连,为伊州的归属张氏与西州回鹘曾多次争战。甘州回鹘更是在原归义军领地内建立的王国,与张氏政权的冲突自然接连不断。张氏政权前期统领有方,势力强大,在与回鹘的争斗中多次获胜。如大中十年(856年)六月在纳职城西与回鹘的激战中,张议潮领导的归义军就俘获了大批驼马,得胜而还,后来张淮深当政时也曾大败回鹘,俘虏了1000多人,敦煌文书《张淮深变文》就对他的这段功绩大加称赞。
  至张承奉接任归义军节度使后,张氏的力量已大不如前,甘州回鹘对敦煌的侵扰更加频繁,至迟在904年秋天,就与张氏政权发生过激战,在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的当年,双方又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迨至911年时回鹘更大举进攻金山国。此时金山国已是国力衰微,人民厌战,终于败给了回鹘,当七月回鹘兵临城下时,自宰相以下的沙州僧俗百姓1万人便上书回鹘可汗与之议和,表示愿与回鹘结成子父之国。此后不久张承奉被迫取消了“圣文神武白帝”、“天子”的帝号,改称“圣文神武王”、“敦煌国天王”。西汉金山国也改称敦煌国,由天子之国降为诸侯之国,变成了甘州回鹘的属邦,其原有地盘之一的肃州也被割去,新的封疆只有瓜沙二州,即古敦煌郡的范围,“敦煌国”之名就是以地名邦的结果。“天王”则是回鹘“天可汗”下面部落首领的名号。
  敦煌国是西汉金山国的改弦更张,是在金山国的基础上降格改制而成的,它称甘州回鹘可汗为“父”,己国国主为“子”,在屈辱受制的情况下苟延残喘了数年,大约到914年五至十月之间随着张承奉的去世,敦煌国也就自然消亡了。
  金山国与敦煌国前后存在的时间不过10来年,上承张氏,下启曹家,以后执掌敦煌的曹氏又将其政权名称回改为归义军。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