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4.明朝时的敦煌居民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明朝建国以后,于洪武五年(1372年)派征西将军宋国公冯胜西攻兰州、永昌、瓜州及沙州等地,很快打垮了河西元军,敦煌也转为明有。但明军东还后,元朝的残余势力很快重占敦煌一带。为防止他们继续东进,冯胜派人在肃州以西70里处的文殊山与黑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修筑了嘉峪关,屯兵固守。至1391年,占据敦煌的蒙古王子阿鲁哥失里开始向明朝进贡,1404年困即来、买住再次率众归明,明成祖遂下令在敦煌设置沙州卫,任命这两位蒙古族酋长为指挥使,沙洲敦煌成了明朝的羁縻边卫。
  买住死后,困即来独掌沙州,当时占据罕东卫(位于瓜、沙之间)的其他少数民族及瓦剌等多次寇逼敦煌,沙州常年不得安宁。1435年困即来只得率部众几百人东逃至嘉峪关下,被明朝安置于关外苦峪城(今安西县东南)。1444年困即来卒,二子争斗不休,明甘肃镇将任礼等乘机于1446年进兵沙州,将当地200多户居民全部迁入嘉峪关,安置在甘州境内,这样沙州卫仅存在了40多年便被废弃了。
  当困即来等所率领的蒙古部众逐步离开敦煌的时候,原来在罕东卫游牧的蒙古部众开始进占此地。只克任头领时,这支蒙古后裔人数已多。但此时吐鲁番也已强大起来,侵占了哈密,其辖区与只克接境。为了与吐鲁番抗衡,只克向明廷请求自立一卫。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王朝在沙州卫故城设立了罕东左卫,任命只克为都指挥使统领敦煌地区。这样勉强维持到1516年,在瓦剌人和吐鲁番人的夹攻下,罕东左卫的居民已无法安居,只克子乞台只得率部分部众迁入嘉峪关,定居于肃州,其余留居敦煌的部众则服属于吐鲁番,至1528年也因无法忍受吐鲁番的重税苛政而逃奔肃州,沙州敦煌遂完全脱离了明王朝的羁縻,为吐鲁番所尽有。
  吐鲁番统治敦煌的190多年可以说是敦煌历史上最暗淡的时期。这段时期内,敦煌地区既无行政建置,也无人经营管理,水利失修,良田抛荒,经济衰败。吐鲁番人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于四出侵占掠夺,曾多次骚扰河西州郡,迫使明王朝继1524年关闭嘉峪关后,又于1529年放弃了新兴的丝路城市——哈密,关外之地与明朝彻底断绝了联系。
  总之,明朝有国的14~17世纪是敦煌历史上的全面衰落时期。在这两百多年间,一向祖居敦煌的汉唐子孙全部内徙,占据此地的始终是以游牧为生的各少数民族,西汉以来既已形成的农耕为主,畜牧为辅的生产方式被彻底摧垮,绵延千年的汉唐文化传统因失去传承而消声匿迹,享誉全国的文化古都因不再拥有汉族人民的维护而破败不堪,佛门圣地莫高窟也因信奉伊斯兰教的吐鲁番人的到来而遭受人为破坏,损毁严重。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