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5.清朝治下的敦煌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清朝建立后,尚控制着敦煌地区的吐鲁番国曾于1646年派使者向清廷进贡,但当时清廷正忙于稳定内部,无暇西顾。1715年唐熙开始发兵大举西征,着力经营西北,于1718年在今安西、玉门一带设立了赤斤、靖逆两卫,敦煌也随之重建。雍正元年(1723年)清朝在敦煌设立沙州所,两年后又升沙州所为卫,隶属于安西同知,并在党河东岸沙州故城东另筑新城,以代替受党河水侵蚀,东墙已经坍坏的原沙州卫城。这座新城就是后来沿用至民国时期的敦煌县城。
在升沙州所为沙州卫的同时,清朝还采纳川陕总督岳钟琪的建议,从甘、宁、青等西北56州县陆续迁徙2400多户移民至敦煌屯田,敦煌的社会经济开始复苏,逐渐恢复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人口也迅速增多,至乾隆年间已增至8万人,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清王朝遂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将沙州卫改为敦煌县,隶属于安肃道,两年后又将敦煌定为府治。
在移民到来,生产恢复的同时,敦煌也开始了汉文化的重建活动。但这次文化重建活动的主人都是外来移民,他们将各自从西北56州县带来的地方文化在敦煌进行了杂糅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敦煌文化,这种新文化并不是古代敦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不足以追风前代,也落后于同期内地。在这股文化重建浪潮中,敦煌佛教开始复兴,信奉佛教的移民于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1850年)对莫高窟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但因这时的敦煌社会与文化已少有光彩,故这次的“修功德”实际是对前代莫高窟艺术的破坏。
同治年间(1862~1874年)敦煌地区再起波澜,陕、甘、新等地爆发的回民起义曾使敦煌一度变成了回民与清军交战的战场。战乱中敦煌人口减少,经济衰退,一派混乱。白彦虎领导的回民起义军在被清军追至鸣沙山时,还曾尽毁莫高窟走廊,使上下诸窟无法联通。不过,通道的断毁也使部分上层佛窟因祸得福,躲过了后来清末民初时的另一场劫难。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