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矗立的千年丰碑——日月山
作者:李良义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数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
日月山北起青海湖东部的洱海,南接湟中群加,绵延数十公里,山麓的东西两侧景色迥然不同: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西边则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每年6至9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美。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一个乳峰,其形状似太阳和月亮。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丝绸辅道”上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更成为“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日月山古今闻名,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感人至深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的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化、加深友谊、安定边境,在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的应允,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唐太宗为文成公主准备了一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以及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作为嫁妆,还赠送了大量的书籍、药物和蚕种、谷种、菜种,并派乐队和工匠随同前往吐蕃。
唐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公主一行由长安启程,过日月山后,在大河坝附近的馆驿中举行盛大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之后,公主一行继续南行。松赞干布亲自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于四月十五日抵达今天的拉萨,受到吐蕃人民的隆重欢迎。公主不仅带去了天文、地理、纺织、酿酒等中原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还促进了佛教、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吐蕃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至今藏族人民仍尊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古往今来,日月山寄托了人们无限的美好愿望,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月和谐代表着五谷丰登,年年兴旺。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国曾在此会盟,在山顶树立“汉藏和好碑”,其碑文中表达了“甥舅修其旧好,同为一家”的共同心愿,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山麓两侧一派和平友好的景象。时至今日,日月山早已成为民族团结、汉藏一家的象征。
日月山以西10公里处,流淌的那条小河叫倒淌河。传说当年文成公主离开日月山,继续西行。公主回头一望故乡,发现日月山已把自己的视线挡住了,不禁流下泪水,眼泪幻化成了一条小河,为了不让亲人难过,公主请求上天让河流改变方向,所以也就有了随着公主向西流去的倒淌河。这一泓静静的溪水清澈见底,美得让人心痛,自此蜿蜒40多公里。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