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在中国

湛蓝的天堂——青海湖

作者:李良义






  2006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中国最美的湖泊”的荣誉授给了位于青海大通山、日月山、南山之间的青海湖。因为这里海阔天空、鸥翔鱼跃、云卷云舒、是人间湛蓝的天堂。
  青海湖是历史湖。早在汉代以前,羌人就在这里游牧,称“鲜卑羌海”。汉文文献中称之为“仙海”,民间则多称“西海”,从北魏起更名为“青海”,后来的青海省也由此得名。青海湖的蒙古语为“库库淖尔”,藏语为“错温波”,都是“蓝色海洋”的意思。湖面海拔3196米。青海湖东西长约106公里,南北最宽处63公里,湖周长约325公里,湖水面积42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泊。
  青海湖的四周都是雄浑的大山,四座大山的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山脚湖畔之间,是平坦广袤的千里草原,山、湖、草相映成趣,景色绮丽壮美。高原湖泊清澈、湖面洁净,青海湖水的透明度达到10米左右,远高于我国东部的低地湖泊。
  青海湖盛产湟鱼,这种鱼无鳞片,学名叫青海湖裸鲤,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到18%以上。
  如果您在不同的季节来到这里,就可以发现青海湖会随时令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美。夏秋季节,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如同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群山、草原之间,湖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形成了高原特有的绝妙画卷。湖畔山明水秀,绿草如茵,千里草原仿佛铺上了绿色地毯,到处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野花,数不尽的牛羊马匹在草地上嬉戏奔跑。农田中成片的油菜花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而来,麦浪随风翻滚,令人陶醉。而到寒冬季节,巨大的湖面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青海湖一改夏日的妩媚柔情,变得威严凛然。
  每到夏季黄金季节,青海湖南岸都会举办大型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会场选择在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交通便利的地方。每到此时,环湖甚至更远处数以万计的藏族、蒙古族牧民会带着帐篷、食品,全家老少骑上骏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使“青海”又形成一片欢腾的人海。主要活动项目有文艺演出、篝火晚会、赛马、摔跤、射箭比赛,还邀请中外宾客欣赏青海湖风光,品尝藏族风味餐和湟鱼宴。同时,也举行盛大的物资交流活动。一连数日,湖畔彩旗飘飘、歌声阵阵,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在青海湖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有形态各异的五座小岛,分别是海心山、海西山、海西皮、沙岛和三块石岛,它们似五艘漂泊在湖面上的小船,给辽阔的湖面平添了许多情趣。
  远古时期,海心山就以出产野生宝马而闻名。相传早在东汉末年,王莽就曾派人选择一批体高膘肥的牝马,在冬天湖面封冰时赶入海心山放牧,到翌年春天,让牝马与野马交配,生下的“龙驹”异常健壮,能追风逐月,日行千里。后来,吐谷浑人从波斯得到良种马,也放牧于海心山上,生下“龙驹”,矫健异常,被称为“青海骢”和“青海骏”。由此,海心山也被人们叫做“龙驹岛”。如今,海兴山“龙驹”的后代遍布青海高原,那就是中国著名的河曲马和大通马。
  海心山四周环水,远离尘世,加上神秘的传说,成为众多宗教信徒隐身修炼的佳境。青海湖最著名的景点是鸟岛。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