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峨眉山
作者:CCTV《教科文行动》编写组



乐山大佛所在的这座山,叫凌云山。山的前面,是三江的汇合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条江奔腾而来,直捣凌云山前的临江石壁,在石壁前汇合一处后,再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乐山大佛,就在这激流汹涌的临江石壁上。
乐山大佛从头顶到脚底通高是71米,头高14.7米,耳长7米。据说,在大佛的耳朵内,可以并排站立两个人。大佛的手指长是8.3米;大佛的脚背长11米,宽约9米,在它的脚背之上,可以围坐100多人。从唐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大佛建成竣工到现在,乐山大佛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它比已经被炸毁的阿富汗55米高的巴米扬大佛,还高出16米。这座世界最高的佛像,端坐在这三江汇流的江水之畔,已经有1201年了。它的世界纪录,也已保持了1201年。然而,在江水不息的奔流里,在大佛永恒的凝视里,人们不禁要问,当初的建造者为什么要把佛像建在施工困难的临江石壁上,最初建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据唐朝留存下来的《大像碑记》记载:唐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结茅于凌云山中的海通和尚,见三江合流,直冲崖壁,沉船没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他认为江中有恶龙在兴风作浪,只有建造巨型佛像才能镇住恶龙,平息水患。于是他发下宏愿:削壁万仞,开凿佛像,借佛力减杀水势。从唐开元元年的公元713年,到唐贞元19年,即公元803年,历时90年的时间,终于依山崖凿成了这座巨大的弥勒坐像。佛像建成以后,水流确实平缓了许多,沉船事故也少多了。但这和佛像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很显然,佛像只能起心理安慰的作用,和治理河道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航道水运的问题究竟是如何解决的。原来,开凿佛像时打下了大量的石头,施工者将这些石头直接倒入江中,填平了河道,使石壁前的水势得以减缓,从而达到了改善航运的目的。2002年,乐山市在加固保护大佛脚下山体岩石时,据潜入水下的潜水员说,他们在水底发现了大量的石头。这也就间接证实了当初设计者利用开凿崖壁的石头,来填平河道,以使水势减缓的说法。
从乐山往西行36公里,天地间会立即展现出另一片如海涛般壮阔的景象。如果从飞机上往下看,你会看到一大片苍茫沉雄的山体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载浮载沉。这片苍茫沉雄的山体,就是李白诗中“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的峨眉山。
峨眉山作为宗教重地的历史十分悠久,东汉时,这里还是道教的布道基地。到公元3世纪中叶,从中印度来的宝掌和尚、阿婆多罗等人,便开始在山中结茅静修,峨眉山从此便有了佛教僧人的活动。
公元420年,现在尼泊尔境内的古印度伽毗罗卫国高僧跋陀罗,应东晋朝廷的邀请,来中国与法显和尚共同译出《华严经》60卷。在该经的《菩萨住处品》中,指出峨眉山乃普贤菩萨“示现”之处。从那时起,峨眉山的佛寺开始大量兴建,佛道并存的局面也就形成了。
唐宋时期,道教衰落,佛教日益兴盛。北宋太平兴国五年,也就是公元980年,宋太宗赵光义派人到成都铸造普贤菩萨铜像,并将铜像安置于山中现在的万年寺内,随后又兴建了华严、中峰、灵岩等一大批寺庙。从此,峨眉山即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而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
至明清时期,山上佛教鼎盛,佛教寺庙多达151所,保存至今的著名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洗象池以及金顶华藏寺等二十余所。
万年寺位于蛾眉山的中部,海拔1020米的地方。著名的普贤菩萨像就供奉在这里。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通高有近8米,重约62吨。普贤菩萨坐在象背莲座之上,宝相庄严。白象脚踏莲花,舒尾卷鼻,一派远行姿态。而安放普贤铜像的无梁砖殿,外形采用古印度佛寺的形制,下方上圆,象征着天圆地方。这座纯砖结构的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00年。这时距离铸造普贤铜像的公元980年,中间经过了600多年。这段时间里,铜像主要依靠木制的大像阁来遮风蔽雨。而那重达62吨的铜像,在尚无起重设备和重型运输装备的北宋时期,又是如何将其搬运上山的,没有人知道。
金顶为峨眉山的精华所在。峨眉山著名的云海、日出和佛光等几大奇观,都产生在这里。
峨眉山的日出和别处不同的是,在泰山、黄山等地看日出,都在海拔2000米以下,而峨眉山上看日出,却超过了海拔3000米。视点高了,自然更能体会到日出的浩瀚与壮美。
金顶危岩高耸,绝壁万仞,著名的舍身崖就在这里。舍身崖上有睹光台,这里便是观赏“金顶佛光”之处。
观赏佛光一般在下午4点以后,这时云海暗涌,罗风吹动。站在舍身崖上朝下望,云海之上有时会出现一个五彩的光环,光环中还有人影显现,这就是所谓的“佛光”。每个看到佛光的人,都觉得光环中的人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佛光每次出现的时间,有二三十分钟,也有长达两三小时的。令人感到奇异的是,金顶佛光出现的时间非常频繁。据统计,60多年来,峨眉山佛光每年可观看的天数达到了80天左右。
峨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样气候,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峨眉山的植被覆盖率高达86%。全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7.2%。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树有70多种,一万多株。峨眉山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四川全省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
峨眉山茂密的树林,也是各种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其中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就有29种。
天下名山僧占多,是中国的一句古话。然而,中国有许多佛教名山都曾有过道教的痕迹。因为道家以追求在高山上修养身心,得道成仙为最高境界,于是就产生了道家推崇的各大名山,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仙山的就是武当山。
丝绸之路 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CCTV《教科文行动》编写组编.-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