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武当山

作者:CCTV《教科文行动》编写组







  什么样的山才是仙山呢?古人有非常明确的衡量标准。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环境幽深,云雾缭绕,是仙山的第一个条件。
  而武当山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多雨。远远望去,武当山烟波浩空,山体若隐若现,恰如仙境一般。
  成为仙山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山上必须药材丰富。
  武当山盛产名贵药材。《本草纲目》收集中草药1800种,其中400多种产在武当山。
  因此武当山自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仙山。
  东汉末年,张陵创建道教,吸引了很多百姓的注意。
  张陵有一个奇怪的条件,就是跟他学道的人,必须要交五斗米,作为会费或者学费。因此他的道教被后来人称为“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信奉老子,尊其为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当时的武当山也信奉五斗米教。
  然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武当山却出现了有关玄武崇拜的经书。
  那么,什么是玄武呢?
  玄武是古代人们崇拜的星宿之一。
  古人认为,天上东南西北四方各分布有七颗星。古人把这七颗星分别想象成一种动物,然后又配上颜色。北方的七颗星,就是玄武,代表形象是龟和蛇相互缠绕,颜色是黑色。
  中国古人把北方的玄武当成水神,而把南方的武当山,就是当时的太和山当作玄武的大本营。因此,人们又撰写一整套玄武在武当山得道成仙的故事。
  到了北宋,这套故事完整定型,玄武也从动物变成了一个将军。
  北宋皇帝自称是以“火德之盛兆”得天下,古人相信,“水在火上,天下济济”,就是如果水在火上,火焰不能燃烧,就意味着天下和谐太平,因此北宋皇室对水神“玄武”推崇备至。
  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为了避祖父赵玄朗的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册封其为“真武帝君”,从此“真武大帝”的称号一直沿用下来。而真武修炼成仙的大本营太和山也受到北宋皇室的尊崇,于是改太和山为武当山,意思是只有真武才配得上的仙山。
  从此,武当山成为真武崇拜的道教圣地。
  奇怪的是,武当山上,居然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有两个真武神庙。
  其中之一据说是按照传说中真武大帝在天上的住所而修建。
  整个大殿座北朝南,镶嵌在南岩绝壁之中,因此又称“南岩宫”。
  南岩宫是我国少有的石结构宫殿。其梁柱、斗拱、门窗等全部用青石雕凿,榫卯拼接。最重的石构件重达万余斤,这些又大又重的石头是怎么被举到绝壁之上,又是怎么被组接起来,古人没有留下纪录。也许在古人心中,只有这样的场所,才能比拟真武大帝的天上宫殿。
  武当山山势陡峭,在半山腰建庙已经很困难,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武当山的绝顶之上,居然有一块由人工筑成、面积约160平方米的平台。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块平台上竟还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
  这就是另一座真武庙,名叫金殿。金殿建于明代,采用当时最高规格的建造形式。它的形式和故宫太和殿一样,叫做“重檐庑殿顶”。
  这里供奉着真武大帝的塑像。
  像高1.86米,采用铜铸鎏金工艺铸成,重达10吨。真武身材魁梧,面容丰润,神情庄严宁静。
  传说真武像就是按照永乐皇帝的样子铸成。因此民间流传着“真武神,永乐像”的说法。既然皇帝亲自坐镇武当,自己的宫殿当然不能简单。
  1416年,永乐皇帝在北京备下3万公斤纯铜和几十公斤黄金,命令工匠们将其制成金属构件。制成后,永乐皇帝亲自检验、认可,方才准备通过京杭大运河南下运输。皇帝下旨给督运官员,命令他们“沿途船只一定要谨慎小心,只有遇到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才能行船。而且务必保证船只的清洁,不能在船上做饭”。就这样,船员们小心翼翼地督运这些构件,经过运河到达南京,再沿长江向西,到达汉水后北上,最后登陆武当山。
  现在,仔细察看金殿和里面供奉的大小神像,丝毫看不出凿铸的痕迹。那么古人是如何在山顶上完成零部件的组接工作呢?
  中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用失蜡法制造青铜器。
  造型复杂的青铜器是用蜡模整体浇铸而成,而明代的工匠们用失蜡法制造出的只是一大堆金属构件,怎么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宫殿呢?
  工匠们想到了木结构房屋的建筑方法,他们仿造木建筑的结构方式,将铜铸的构件制成榫卯结构,到了山上再插在一起。但是,金属材料毕竟不同,难以像木头一样咬合紧密。怎么办呢?
  工匠们采用了一种至今已经失传的工艺方法。
  他们在山顶上架起柴火,支上大锅,锅里面放上水银。水银熔化到一定温度,将金子锤成金片扔到锅里,金片便会慢慢沉淀。然后工匠们用木炭棒缓缓搅动水银。金片在沉淀过程中,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变成金泥。
  工匠们取出金泥,涂在金属构件互相组接的部位,重新架起炭火烘烤,直到金泥中的水银挥发殆尽,只留下纯金。金子好像现在的水泥一样,堵住了构件的接口缝隙。
  一个铜铸鎏金大殿就这样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上拔地而起。
  然而高山顶气温变化大,金属构件会产生严重的热胀冷缩,古人如何克服这些,让金殿既严丝合缝,又不留组接痕迹,现在的人们已经无从知晓。
  金殿建于武当山最高处——天柱峰顶端,为了更好地护卫金殿,1419年,永乐皇帝下令,仿造北京的紫禁城,在金殿下方山坡处,修建这座“紫金城”。这是朱棣为真武在人间修建的“玉京”。
  紫金城同样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但是只有南天门可通。而南天门又有三个大门,其中位置居中、最高大庄严的是神门,也是皇家的专用通道,明朝自朱棣以后,历任皇帝登基,都要派遣钦差朝拜真武,而钦差们就是经过神门进入金殿的。
  武当山的建筑仅仅是体现了皇权吗?
  当然不是。他们还充分体现了君权和神权的高度统一。
  朱棣把自己装扮成真武在人间的代表,在修建紫金城时,他严格遵守道教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教理,下令修建城墙时,绝不能动山体的一分一毫,必须随着地势建造。城高也不论丈尺,人过不去就行。总之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一样久远”。
  现在远远望去,武当山建筑以金殿为中心,紫霄宫等八大宫为主体,以从山脚直到金殿的石阶道路为轴线,把所有建筑连成一体,浑然天成。
  如此规模巨大地形险峻的建筑群,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朱棣耗费了10年200万人力,才使武当山的建筑粗具规模。而维修和扩大规模则整整消耗了明朝皇室200年的时间。现在,武当山一万多间房屋建筑全部镶嵌在绝壁之上,与群山融为一体,可以说是道教天人合一理念的最佳体现。然而道教的发源地却不在武当山,而是在另一座道教名山——青城山。
  

丝绸之路 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CCTV《教科文行动》编写组编.-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