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庐山

作者:CCTV《教科文行动》编写组






  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变幻无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文人苏东坡这首诗,恐怕是描绘庐山的诗文中最脍炙人口的,或许他在领略庐山云雾景象的同时,体会到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这里的山岳平地而起,四周险峻挺拔,中间平凹,整座山好像一个巨大的箕筐,于是,白居易的“匡庐奇秀甲天下”这句赞誉,成了庐山景色特征中最为简洁的评价。
  白居易来到庐山的那一年,是因为直言上书,得罪了当朝官员,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在庐山住了整整四年。四年间他壮志难酬,心情低落。由于早年受到道家佛家的影响,便在庐山香炉峰下筑起草堂,用大部分时间修仙学佛。
  其实早在魏晋六朝时期,庐山就成了文人政客向往的地方。魏晋时期,隐逸之风大盛,并逐渐形成了隐逸文化,史称“魏晋风流”。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独特的隐逸文化,除了政治原因外,还受到了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推崇老庄,提倡隐逸避世,清心寡欲。
  魏晋以后,时间过去了1000多年,庐山作为中国文人隐逸之地的名声传到了一个英国传教士耳里。他认为如果在这里建别墅,一定能吸引中外名人雅士的注意。1886年,这位名叫李德立的人第一次登上了庐山。
  谁都不会想到,李德立不经意间改变了庐山以后的历史。
  李德立终于看上了庐山牯牛岭的一块平坦地带。他意识到,这里是最适宜建别墅的地方。在这里建别墅,将是人间天堂。
  他很快得到了牯牛岭这一带土地的租借权,时间长达999年,每年交租金十二纹银,这样便宜的租金价格就跟白送给他一样。得到租地的李德立将牯牛岭改为“牯岭”,并成立公司,开始了他全面的规划和建设。
  庐山的清静,很快被打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施工工地。来自西方的设计者,把庐山的别墅,设计成完全与中国的建筑风格不同的式样。这些西方化的建筑,虽然有些另类,但它们却被有着深厚古典文化的庐山所接受包容,这使庐山变成了一座格外有意思的山。
  1927年的庐山,已经有了560栋别墅,居民多达几千人,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法国等16个国家。用大学者胡适的话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庐山不仅建有代表世界各国建筑风格的别墅,而且在别墅区内还建有学校、医院等生活所需设施。在1921年出版的《庐山的历史》一书中曾这样记载:“牯岭的娱乐设施是无与伦比的。”
  庐山的别墅虽然风格迥异,但最具特色的是矗立在别墅间的教堂。每年夏天,来此避暑的西方人去教堂作礼拜成了避暑休闲中的一件大事。坐落在别墅区内的一座美国教堂,1931年以前,几乎每年夏天,都有一个叫赛兆祥的美国传教士来此布道,直到有一天他死在了庐山的牯岭。后来,他的女儿将他父亲的经历写成了书,并因此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传教士女儿的名字叫“赛珍珠”。
  1930年,就在赛兆祥几乎每天到山下传经布道时,一些人却频繁地上庐山来了。当时恰逢北伐战争后期,政局不稳,战事频繁。这时的庐山,出出进进的多是军人装束的国民党要员以及一些文人雅士。
  这里的每座别墅,都用庐山的自然石筑成围墙,大多数别墅内,都建置有小庭园,每座园的入口都有石造的门阙,门阙的左侧刻有别墅的房号,右侧刻有别墅的名称。
  编号为87号的别墅,别墅的主人最早是一位德国女传教士。1932年,一位神秘的人物买下了这幢别墅,居住在周围的人后来才知道里面住着一个叫汪精卫的人。汪精卫这一生至少有半生的时间是在与蒋介石争斗,他们明合暗分。假如没有蒋介石,汪精卫的路途或许要顺畅许多。
  1927年4月,汪精卫出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两天之后,蒋介石就在南京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相对峙。
  汪精卫自然不是蒋介石的对手,很快就向蒋介石屈服,两人握手言和,开始共同对付共产党。即使在清爽宜人的庐山,两人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从重庆逃到了越南,在越南他向国民党发的电报中,公开表明他的“亲日”观点。几个月后,他从越南抵达上海,正式投降日本。1946年,庐山管理局将这幢别墅作为汉奸财产予以没收。
  离汪精卫别墅不远的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美庐别墅。1933年,一名叫巴莉的英国女传教士,将她的别墅,转给了她的好友宋美龄,在此之前,蒋介石与宋美龄居住在脂红路15号,那是宋美龄的母亲做为礼物送给这对新婚不久的夫妇的。
  1933年8月8日,蒋介石和她的夫人搬进了位于脂红路12号的别墅。
  宋美龄在靠近墙根的地方种上了她最喜欢的美国凌霜花。宋美龄的这种心情也影响了蒋介石,他或许把庐山当做与世无争之地,在屋外种了些竹子。
  1937年,南京被日军包围,蒋介石和宋美龄飞离了庐山。等他们再回到这幢别墅时,已经是1946年夏天了。
  1948年8月,蒋介石为他喜爱的这幢别墅题写了“美庐”二字,他让石匠将这两个字刻在了一块天然的大青石上。“美庐”二字刻得很大,同庭院、别墅融为一体。十几天后,蒋介石和宋美龄离开了美庐,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1959年,毛泽东第一次上了庐山,就下榻在这幢别墅里,有关人员觉得毛泽东进进出出都得看蒋介石的题字,会觉得不自在,便安排石匠准备将“美庐”二字凿掉。就在石匠们凿字时,恰巧被毛泽东看到。于是,他伸手制止了这个行动,从此以后,“美庐”二字再也没有变动过。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与山水密不可分:山水诗,山水画,甚至古琴曲中还有《高山》、《流水》。在中国,特殊的地质结构,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山水,特有的文化又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文山水,这就是中国山水,世界文明体系中最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丝绸之路 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CCTV《教科文行动》编写组编.-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