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4.15蒙古女子的传奇

作者:王蓬






     
  祁连玉珠
  玉珠是祁连山腹地草原出生长大的姑娘,玉珠家世代都游牧在这片草原,爷爷是部落的小头人。她们游牧的那片草原叫夏日塔拉,这美丽的名字意味着吉祥与希望。玉珠听爷爷讲,他们的祖先曾游牧到遥远的国外,二百多年前又集体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故乡,他们这个部落叫土尔扈特,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游牧生活是严酷的,牧民忧伤或欢乐的时候才歌唱,平时则远离诗意,他们更习惯把这片草场叫夏个家。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曾在蒙古高原、天山南北,河西走廊辗转游牧。这片草原之所以叫夏个家,是否因为最早迁徙来的时候是夏天?已无人去追究。牧民们关心的只是这儿的草场能否让牛羊吃饱长膘,夏个家草场是祁连山水草最丰美的牧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夏个家草原放牧的牛羊公畜肯上膘,母羊肯下崽,一群群膘满肉肥,毛色滑顺,剪下的羊毛常能卖好价,连夏个家的牧人下山都引人注目。男人常是优秀的骑手,跨着黑黄或栗色的骏马,往山下送羊毛和奶疙瘩,再买回食盐、茶砖一类日用品上山。他们身体结实,脸庞黧黑,棱角分明,缄默少言,但只要张嘴却露一口白牙,露出牧人的憨厚和精明,仿佛告诉世人,夏个家的男人不会欺骗任何人,但任何人也别想欺骗夏个家的男人。夏个家草原在高高的祁连山上,夏个家的女人进城仿佛从白云上飘落下来的仙女。祁连山冰雪养育得她们娇媚如水,刚强如松,蒙古族特有的彩裙裹着她们凹凸有致青草一般柔软苗条的肢体,面容姣好,眼睫毛修长,眸子则像草原上的溪流一般清澈,无一丝杂染,无一点尘埃。放羊时,只要有太阳,她们便会在泉水中洗涤长发,故而秀发如云。她们遇着高兴的事情,顶多抿嘴一笑,喜是淡淡的,从不开怀咧嘴。她们得操心自家的羊群,在早春寒夜里,穿着皮袄彻夜帮助母羊产羔。她们的愁是静静的,像伫立的青草般不动声色,空旷的牧场,牛羊家事,儿大女长,一切都得靠自己,无法指靠别人。这样的草原养育出来的女子注定了清新耐看但不孤傲,坚毅刚强中又带着灵巧。在祁连山牧场,只要看见身形秀气的女子,人们便猜测那一定是夏个家来的!在商店里,这女人会买各种日用品和花布,售货员会搭讪着问是哪里来的?然后会得意地说:难怪呢,我推测着就是夏个家来的……
  玉珠不但出生在出美女的夏个家草原,而且在那片草原上,她家的三姐妹被称为“三朵金花”。玉珠最小也最漂亮,全家人都心疼她,活儿都让哥哥姐姐们争着干了,她成了无忧无虑的小天使。清晨爬起来,妈妈早熬好了喷香的奶茶,吃饱喝足便带小狗钻树林,那里有咕咕叫着的斑鸠,溪水边有会直立起来的旱獭,还有拖着美丽长尾的锦鸡,各式各样的草莓。但玉珠更渴望与哥哥姐姐们一块儿去放羊,草原长大的姑娘怎么能不放羊呢?“玉珠”就是朝阳初起的意思。于是,一个清晨,她悄悄爬起,跟在羊群后面,迎着朝阳向草原走去。鲜艳的彩裙在青草地上格外醒目,之后,牧场上每天便有了她娇小灵活的身影。真正成为夏个家草原上的公主和精灵。
  玉珠是幸运的,她刚七岁就进入了学校,没有像其他夏个家草原的女孩儿那样终生只与羊打交道。由于玉珠的父亲是蒙古族人第一代在马背学校毕业的中学生,成了夏个家草原的秀才,当过牧场场长,所以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送进了学校。玉珠顺利读完了小学和中学,这时她刚17岁,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脸庞秀丽,眸子清澈,尤其是有副好嗓子。蒙古人天生就是歌手,玉珠的歌声像银铃一般悦耳,在学校每次登台都会赢得阵阵掌声。
  当初中学毕业,夏个家来的孩子大都回到草原,玉珠压根儿没有想到唱歌竟然让她走进了省城,走向一条与牧羊女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兰州一家公司要招收几名能歌善舞的女孩,消息传开,小小的县城几乎沸腾。因为没有哪家女孩不能歌善舞,再说改革开放多年,牧区青年人也开始渴望外面的世界。选拔开始就竞争激烈,但是没有人能与玉珠竞争。她亭亭玉立的身材,俏丽姣好的脸庞,活泼率真的性格和甜美圆润的歌喉,一亮相就让来选拔歌手的几位老师眼睛一亮。一曲终了,真正冠压群芳,当场拍板,玉珠被正式聘用。
  省城受骗
  之后,玉珠开始了与夏个家草原完全不同的生活。省城兰州这个因黄河穿城而过成为中国西部最有气势的都会,更因改革开放而生机勃勃。新的环境,新的生活给年轻姑娘玉珠带来了全新的感觉,也给她注入新的活力。她率真、开朗、活泼的天性很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她甜润的歌喉、飘逸的舞姿在演出时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几年光景,玉珠完全出脱成一个现代、时尚、漂亮的都市姑娘了,脸庞愈加光鲜秀丽,身材猛蹿了一截,竟达到1.75米。经不住朋友们怂恿,玉珠参加了全省范围的模特大赛,一路夺关,进入了前10名决赛圈,评委们都向这位充满青春活力又天真无邪的蒙古族姑娘投去赞许的目光。仅仅由于首次参赛,经验不足,回答问题时出了差错,才与冠亚军擦肩而过。尽管如此,玉珠那来自大草原的与众不同的率真和与生俱来的丽质却给许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年玉珠刚19岁,正是对生活充满希望也充满幻想的年纪。
  只是,玉珠毕竟来自夏个家草原,骨子里流淌着牧人质朴单纯的血液,因善良而易轻信、易痴情、易执著、易对新鲜世界加倍向往,极少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又往往易受伤害。就在玉珠参加模特大赛不久,她认识了一个男子,比她大十几岁,据说因经商耽误还没有成家,高个,鼻梁高挺,棱角分明,有点像外国人,很有男子汉气质。之前,为提高演出技艺,玉珠爱看各种演出,记住了一出外国话剧《威尼斯商人》。于是玉珠就戏称那男子为“威尼斯商人”,那男子不但默许还恭维她聪明。“威尼斯商人”看上去有钱、成熟、老练,不露声色地讨她喜欢,每一件小事都让她意外又惊喜,女孩难免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他们就这样糊里糊涂谈起了恋爱。这时,玉珠与公司签订的两年合同正好期满,何去何从?正是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本来,以她的条件也可以续签合同,同来的伙伴也有这么做的。但当玉珠征求“威尼斯商人”的意见时,“威尼斯商人”却坚持让她随他去南疆经商。他说他们的公司在那儿,南疆的钱好赚,正缺人手,干一年顶在公司干10年,说得天花乱坠,活灵活现。单纯的玉珠沉浸在爱情的幻想之中,几乎没怎么思索,也没征求家人的意见,便放弃与公司签合同,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一路向西。当列车越过长长的河西走廊,进入戈壁大漠,再也看不见祁连山的踪影时,玉珠内心也曾恐慌,也曾后悔,但又禁不住“威尼斯商人”的花言巧语。况且,动身前,“威尼斯商人”先是以购飞机票为名,要去了她的身份证,又以安全为名,要走了她身上所有的钱,此刻“威尼斯商人”就是要去天涯海角,她也只能跟着走了。那时,南疆火车还没有通,只能坐汽车,整整七天七夜,汽车在火炉般的大戈壁上穿行,玉珠呕吐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到了边城喀什,又迎面浇来一盆冷水,“威尼斯商人”压根儿就没有开办什么公司,只不过租了两间小门面房,贩卖一些边疆乡村用的农机具配件,生意清淡,勉强维持。店里有一个40岁左右属于混血儿的风骚女人,会说维语,不知道与“威尼斯商人”是什么关系。没过两天,玉珠就发现了最不愿意看见的肮脏一幕。那一瞬间,夏个家草原上游牧民族千百年疾恶如仇的血性在她身上燃烧爆发。温顺如羊羔的她顿时变成一头狂暴的母牛,她顺手操起一把锋利无比的英吉沙小刀,扑向那两个狗男女。结果可想而知,双拳难敌四手,她反而被“威尼斯商人”推出一丈多远。“那好,你们不死,我就死给你们看!”气极了的玉珠举起锋利的小刀刺向自己的身体……
  离奇创业
  之后,待她醒来已是躺在医院的急救室了。那一刀险些割断动脉,血喷如注,两个狗男女吓坏了,拨打120急救车抢救才保住生命。但因失血过多,住院三个多月才逐渐恢复。经历了这次事件,玉珠根本不正眼瞧那两个浑蛋,任凭他们巧舌似簧,也只两个字:“回家!”那两人对刚烈如火的玉珠已是畏之如神,一路赔着小心,把玉珠送回兰州。但此时,玉珠已无单位,无家可归,也不愿再见到认识的朋友。一天,她漫无目的地闲逛,突然发现兰新公路八公里烤羊羔店招服务员。兰州人都知道,从兰州到新疆的公路边有两处烤羊羔十分出名,一处在八公里,一处在十三公里。玉珠做模特儿时曾结伴去吃过,整只羊羔外表焦黄,里边鲜嫩,味道好极了!沿公路边一溜儿十几家,家家生意红火,人满为患。招聘的这家店刚开张,是座新建的二层酒楼,带包间、卫生间,档次规格超过了所有烤羊羔店。老板是位年纪轻轻的俏丽女人,穿戴华丽,风姿绰约,还有点神秘,但不常来。店由大堂经理照管,玉珠应聘,大堂经理几乎傻眼,如此漂亮的姑娘还能干端盘子的事情!玉珠撒谎说家在农村,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想先干一阵。事实是她得有个安身的去处。玉珠讲那是她有生以来心情最灰暗沮丧的时期,整天不说一句话,只剩下睡觉干活。酒店的活相当累,每天十几个小时,尤其晚上,划拳闹酒,客人散尽,夜里两点才能休息,一天下来腿脚都站肿了。她那会儿心里麻木,啥都麻木,干完活,躺在床上就睡着,啥都不想,在酒店落下个“冷美人”的绰号。
  几乎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玉珠的身心才逐渐恢复。岂料,酒店却发生了变故。原来那个年轻俏丽的神秘女人并非真正的老板,真正老板据说是位“高官”,神秘女人是其“小蜜”。原本两人联手开店,这女人却与大堂经理勾结,把酒店钱财席卷一空后,溜之大吉,还欠下一屁股外债。那几天债主盈门,酒店停顿,几十名打工者拖欠的工资一无着落,玉珠也是受害者。她急中生智,突然想到了何不索性自己经营,先拿回工资再说。玉珠挑头,大家纷纷响应,利用酒店的惯性运转起来,众人又齐心,还真将酒店支撑了一阵儿。那位“高官”经此打击,心灰意冷,只想还债了事,索性把酒店承包给了玉珠。还真是天上掉馅饼,有此机会,玉珠已熟悉了酒店运营规律,又能吃苦,且真心对待员工,第一年下来,除了上交老板承包款,付清员工工资外,还赚了四五万元。这对她来讲,可真是天文数字,从小到大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多的钱。那几天玉珠看着那厚厚的几沓钱不知所措,但却有一个始终摆脱不掉的强烈念头,复仇!找那两个狗男女算账。但怎么个算法,玉珠却又茫然了。只知道复仇就需要钱,要拼命挣钱!第二年,玉珠又拼命地干,竟然挣到了整整10万元!
  “那是不是又想着该复仇了吧?”当玉珠在祁连山牧场给我讲述这些传奇经历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仿佛是听一个遥远的中世纪才可能发生的故事。但看着玉珠那明显带有土尔扈特人特色的脸庞才联想到,这个民族的祖先曾经从伏尔加河流域,冲破沙俄的重重堵截,战胜暴雪、严寒、泥泞、沼泽、饥饿、死亡……回到万里之遥的故土。玉珠姑娘的这些思维方式只能从先祖游牧时,疾恶如仇、有仇必复的遗风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去获得一种解释。
  “不想复仇了,想着都可笑!”玉珠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还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那咋回事呢?”
  “我见到那个狗东西了!”
  原来,玉珠在经营酒店的过程中,接触到各色人等,目睹了社会变化,尤其是与家人取得联系,得知父亲(母亲早年去世)、哥哥、姐姐多年不知她的音讯而悲伤难受时,唤起了心中巨大的亲情。她曾专程回到祁连山老家,给每位亲人都买了礼品,但没有讲她的传奇经历,只说离开公司后一切不顺利,怕家中操心。亲友们看着她健康快乐,事情顺当,也就没多怀疑。就在她由家乡返回兰州酒店没几天,临近春节,店里十分忙碌,她也亲自跟着干。那天,她刚端着盘烤乳羊进了大堂,一眼就看见“威尼斯商人”独自坐在个角落,衣帽不整,神情狼狈。最初的那一瞬间,她像被电击,浑身颤抖,差点摔了盘子。她赶紧躲开,躲进房间,泪水哗的涌了出来,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又蒙头盖被睡了一整天。再起来时,她已在心里原谅了他。后来得知,那件事之后,他在当地待不下去了,生意无法维持,混血儿女人也跑了,他只好回了兰州。打听到她在这里,是专门来求她原谅的!
  “那不可能,我再也不想见到他!”
  涅槃新生
  那之后,玉珠的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仿佛旭日临窗,回顾夜里噩梦,挥挥手只想尽快忘掉,去迎接真正的朝阳彩霞。回到家乡,玉珠看见这些年祁连山牧民的生活虽有很大变化,但与外面相比还很落后,日子还显得紧巴。她突然有了个计划,要利用这酒店好好挣些钱,越多越好。除了拉扯亲友,还要在祁连山盖一座希望小学,让牧民的孩子就近读书……这宏伟的目标让玉珠激动了好些日子。
  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国家修建连霍高速公路,即由连云港至北疆霍尔果斯口岸,横贯中国东西的最大动脉开工建设,兰新公路八公里、十三公里公路两侧的酒店统统拆迁,而且雷厉风行,事情快得几乎不容人思索。玉珠酒店的真正老板,那位“高官”已经退休,只想安全着陆,不愿惹事。结果拆迁赔偿中吃了大亏,连玉珠挣的钱都得而复失,抵了外债……
  “那你不亏死了!”
  “开始难受,但后来想开了。牧场上老辈人讲钱都是草坡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那你现在怎么生活呢?”
  “只要有两只手,干啥都行,都饿不着!”
  原来玉珠在经营酒店期间的能干已让许多顾客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其中不乏大经理、大老板。其中一位开毛皮公司的,是全市数得着的民营业主,还主动招聘玉珠。玉珠去了不到一年便熟悉了业务,当上了部门经理。这次回家乡收购毛皮,受一位朋友的委托顺便也接待我们。
  她带我爬上高高的祁连山牧场,这是夏个家草原的组成部分,有成片的胡杨林,哗哗奔淌的溪水,青绿茂密的牧草和争相怒放的野花,唤起了她的许多记忆。玉珠在讲述童年故事的时候,也讲述了她传奇般的经历。给我的感受不仅是一位蒙古族土尔扈特姑娘的传奇,而且更像是一个马背上民族的传奇故事,让人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生机勃勃的未来。至于玉珠,她才26岁,浑身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看着她充满自信的脸庞,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她今后的生活会如同她的家乡,夏个家草原初升的朝阳那样,充满朝气,充满希望。
  旅·途·小·憩
  草原超市
  草原上的交易很有意思,有古代“边市”的遗风,即“以所多,易所鲜”,以物易物。用自己能够生产又消费不完的牲畜、毛皮、药物换取牧区无法生产的布匹、粮食、茶叶等。在去成吉思汗陵途中,经过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一片树林,正好遇着传统集日。停车徜徉,只见有牛驮马载,有车拉人背的各种蔬菜、粮食、牛羊肉、布匹、服装、日用百杂,还有各种小吃摊,应有尽有,与内地集市类同,但更加杂乱。只要是树荫下,稍平坦处都摆着地摊,或直接在拖拉机、勒勒车上销售。由于交易双方直接接触商品,权且叫做“超市”。有趣的是还保持着古老的买卖方式,比如几个老乡在交易虫草时并不直接叫价,而是双方把手捏在一起,用出指头多少表示价钱高低,还价时也捏指头,并不出声,双方就能达到交易的默契。避免叫价还价过高或过低时,让围观的人听见无脸面又伤和气。这种捏指交易真还显示出古人的谋略与智慧呢。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