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4.20草原丝路的绝响

作者:王蓬




     
  边城边贸
  草原丝绸之路最后,同样光彩的一笔是起始于明末清初,整整持续了三百余年的中俄贸易。它不仅为古老丝路开辟了新的商道,增添了新的内容,继续沟通欧亚商贸,而且培育出中国商界一支强劲的商队——晋商;直接催生了中国现代银行之先声——山西票号。
  其实,这也是条古老商道,最早可追溯至秦汉。当年秦始皇出巡,从上郡(今绥德)至九原(今包头)穿越塞外燕山,直达临海碣石。日后,秦直道又伸向草原深处。客观上为中原王朝与先后在草原崛起的匈奴、鲜卑、回鹘、突厥、瓦剌、党项、女真等游牧民族进行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提供了方便;对于他们先后在中国西部和北方建立吐蕃、西夏、辽、金等割据政权,乃至统一全国的元、清政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代汉唐从长安出发,穿越秦陇河西,经天山南北到达中亚欧洲的传统丝路衰落之后,尤其到了明嘉靖三年,索性封闭嘉峪关,置西域大片山河于不顾。清代则颁禁海令:“片帆不得下海”,即所谓的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在清康乾时代尚属世界一流的强国,在其后不到200年时间里便江河日下,积贫积弱。
  但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北方游牧民族和临近的沙俄却不能不饮茶、不使用丝绸和瓷器,而他们出产的牛羊马匹也要寻找出路。市场需求这个不可违背的经济规律依然存在,且随着康熙之后中国人口过亿而成倍增长。于是,互通有无的边贸便自发地,以传统以物易物的方式开展起来。草原民族赶着牛羊,驮着毛皮、肉类等畜产品,来最近的边境城镇换取汉民生产的布匹、茶叶、粮食、锅碗等生活必需品。这种交易很容易日渐扩大并朝一定的地方集中。打开地图就会发现,中国内陆与草原最接近的城市除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外,就是山西的大同与河北的张家口,这两个地方几乎一出城市就踏进了草原。事实上,这两座城市在历史上便是戍边名城,驻扎重兵,承担着守卫华北平原与拱卫京畿的重任。而商贸活动也是由驻军开始的。大量的驻军需要粮草给养,除朝廷供给之外,酒店饭铺会日渐增多。承平日久,军官要带眷属,老兵要退伍。由于熟悉情况,为了生存,交易很早就开始,估计规模还不小,要不怎么会惊动朝廷。大约经考察,利大于弊且无法禁止,明政府索性在嘉靖三十年批准在张家口建立以布帛易马的“贡市”。据《马市考》载,仅1579年,张家口一地就易马35000匹,超过宋代年易马3万匹的记载。
  晋商崛起
  马市开通,仅两年光景,山西商贾便闻讯而来,把他们多年经商的经验、智慧、魄力与手腕投向这个塞外边城,使张家口迅速膨胀和繁荣。贸易品种和交易金额成十倍、百倍地增长。传统的“茶马互市”、“绢马互市”在晋商手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改过去收购囤积,贱进贵出的旧法,而是根据蒙民俄商的不同需求,直接深入到江浙、两湖、皖南屯溪等茶叶产地扶持茶农。晋商大玉川茶行索性在武夷山购茶山5000亩,种植、采摘、加工、运输一条龙。全部采用革新技法,使茶叶等级品味为之一新。每年采茶时节,召集员工数千之众。先是船载水运,接着再用骆驼运输。当年数千头骆驼穿越北京市区,交通为之堵塞。老舍小说对此情景有精彩的描写。
  2000年春节刚过,我在晋商发祥地平遥、祁县、太谷一带徜徉。在那些由厚重青砖、粗大梁木构筑起来,依然保持着明清风格的街道上,在乔家大院那雅致的院落里,在号称中国银行始祖的“日升昌”票号厅堂中,屏息敛气,仔细观看玻璃柜中发黄的账本,以及厚重的量具和残缺的银票……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些已经成为文物的东西背后,应该隐藏着多少波澜壮阔的画面:那些满载着绸缎、布匹、茶叶、瓷器、食糖、草纸的驼队从张家口出发,驼铃摇响了沉睡的边城,驼蹄叩击着塞外的大地,完全承继了当年丝路客商的传统,像长长驼队穿越长长的河西走廊一样,行进在茫茫的草原深处。
  有关晋商的史料记载,仅是大盛魁一家商号,每年运输货物便需10万头骆驼。他们组织起来的驼队,从头至尾,可达70华里。从张家口到库伦(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或俄边境城市恰克图,在长达四五千里的商道上,每年春秋两季都有驼队行进。在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旅途中,驼队管理,货物照应,人员食宿,各项开支,还难免遭遇暴雨洪灾,严寒伤冻,人畜亡病,土匪打劫。稍加细想,都会觉得组织商队所需智慧精力绝不亚于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在山西太原朋友聚会的饭桌上,我的同学山西作家张石山乘着酒兴,不禁放开了嗓门,唱了一曲《走西口》,还讲了关于晋商的一系列故事。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是山西太谷人,夫人则为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宋霭龄。这位出洋留学,见过些世面的宋大小姐,进了孔家大院,还是有些不怎么懂事。她取下手上的钻戒,对妯娌婶子们炫耀说是英国女皇送给她的。女人们听了也不吱声。有位婶子回屋端出一个针线麻篮,各种钻戒装得满满当当,呼啦啦往炕上一倒,每只都比宋大小姐手上的要大要精美要光彩夺目。这位婶子说,这都是男人们从口外边带回来的,咱乡下女人也不懂,你给咱看看。直把这位财政部长夫人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位学兄还说,你们去了乔家大院觉得好大是不?可是要去了渠家大院,就会觉得乔家大院只是个小院子;可是再要去了灵石王家大院,又会觉得渠家大院也只是个不值一提的小院子了!
  离晋返陕途中,我们一行两车走岔了道,错过了参观王家大院的机会。返回后专门寻到一册山西民居,有专章介绍王家大院。其面积达72万平方米,正好与北京紫禁城面积相等,居住人口超过1万,俨然一座民间故宫。近年开放,震惊了中外游人,一批中外考古建筑学家也纷至沓来。有位古建专家感慨题词:“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
  王家的祖先也是以张家口为码头,在横贯中蒙俄这条高原商道上大显过身手的。
  丝路绝响
  伴随着晋商的崛起、繁盛和辉煌,高原商道也辉煌繁盛了三百多年。但这条高原商道的结束却十分干脆,犹如一曲高昂的交响乐曲正慷慨激昂扣人心弦之时,却戛然而止,归于沉寂。
  结束的原因十分简单,先是1919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和打击,其中也包括了资本雄厚的商人。接着,从汉唐以来,乃至整个清代三百余年皆属中国版图的蒙古宣告独立。1929年苏俄与“中华民国”政府断交,中方在蒙古库伦、俄恰克图的四百余家中国商号的巨额资产被全部没收,一大批极富经验,精通中蒙俄语言文字的中国商界高手几无生还,全体覆没。骇人听闻的噩耗传来,高原商道顿时路断人稀,不闻驼铃,不闻市声,唯见痛失亲人的女人牵着孩子朝北烧着飘飞的纸钱。
  但值得告慰的是,中国政府建设的史上第一条铁道恰是从北京通往张家口,总工程师为中国人詹天佑。他在修筑京张铁路的实践中创造了多项破世界纪录的壮举,不仅为中国铁路史书写了光彩的一笔,也为古老的草原丝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