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5.6诗歌王国
作者:王蓬



一
巴基斯坦是个新兴的国家,却拥有一片古老的国土。贯穿整个国家的印度河流域曾经诞生过辉煌的文明,曾是佛教与健陀罗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相比都毫不逊色。
由于是作家代表团,在短暂的10天访问中,文学座谈、文学茶会、文学讲座,安排得不少。差不多每到一地都要与文学界见面,加之几所大学及各种语言研究会的活动,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次活动,人都来得很多,座无虚席,人们带着自己的作品,还少不了诗歌朗诵,且十分踊跃,十分投入,很动感情。让人想起80年代初期文学热潮在神州大地涌动时的情景。
在拉合尔的一次文学茶会上,差不多来了二百多人,其中还有三十多位妇女,这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度中是很少见的。据介绍,这些妇女都来自上流社会,有一位还是前总统齐亚·哈克的亲戚。她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到国外留过学。回来不一定参加工作,就做家庭妇女。因家中比较富有,衣食无忧,故把写作看做是一种精神寄托。她们大多写的是诗歌,自己拿钱出版,完了赠送亲友。
一位女诗人还请我们去她家中做客。她出生于当地的名门望族,从祖父辈起,就在国家政府担任要职。她自己则有英文诗集出版,很精美。当然,绝大多数诗人、作家、文学工作者都无此幸运,他们首先得为生计奋斗。我们参观伊克巴尔墓时,有几位文学工作者专门赶来,等在门口,还提着煮好的红茶、茶杯和点心,让人十分感动。其中一位母亲和儿子都拿着他们各自的作品来赠送我们。因为不是正式的座谈,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交谈时,除了谈及文学、诗歌,还问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收入、职业等。他们也很坦诚。一位评论家说,这几天参加座谈会的都是巴基斯坦第一流的作家、诗人、教授。但收入只能算是中产阶级,而且不能只靠写作挣钱。比如,他自己是文学评论家,但首先是个书商,开办有出版社,出版几种报纸,靠这些挣钱养家,然后再写文章。他讲巴基斯坦是私人经济,文人也必须进入经济社会,才能有房子有车。有个胖老头开有公司,比较有钱,爱好文学,也写了不少作品,非要请代表团吃晚餐。请了许多同行,讲了不少话,拍了不少照片,当然晚宴也很丰盛。
二
坦诚地说,对巴基斯坦这个友邻国家的文学状态,我们确实知之不多。我们的了解也是侧重整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山川地貌和政局经济。在我保存了近10年的《世界文学》中仅找到巴基斯坦的三个短篇小说,都很精短,写得很有诗意。再就是泰戈尔了,因为他们原本是在一个国家。这位东方智者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不仅是现今处于恒河流域的印度的百科全书,还应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
这样,我们就对了解巴基斯坦文学多了一种参照。巴基斯坦文学院赠送了我们厚厚的两册已经翻译成中文的《巴基斯坦文学》和《巴基斯坦苏菲诗人》。我仔细阅读了这些作品,能够从中体味到幽默婉约的情调和情景交融的画面,再是对人间万物的细微观察,对大自然的崇尚热爱。由于宗教的原因,也带着某种神秘主义的格调,但并不乏生动的比喻与典雅的文体。比如,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首先要学会打碎/思想与思路的樊篱
然后才进入痴迷的境界/去感受主和他的神秘
还有一首题为《祖国的命运》
哈撒尔苦了/一到黑夜/全地球都睡觉了
哈撒尔苦了/月亮到天空/爱情的人想
哈撒尔苦了/有两只鸡在一个树枝上/到我心里去看
我们不难感觉到一种古老的宗教气息对文学的影响,但巴基斯坦又是个年轻的国家。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巴基斯坦的诗人作家对自己年轻的国家、古老的历史都无比热爱,所以在座谈会上,每每要不厌其烦地朗诵诗歌,要详尽介绍。朗诵时,若有好的句子,听的人便会发出“哇哇”的赞叹。于是,我们也跟着他们“哇哇”,虽不能完全听懂诗句的意思,但也每每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感动。
三
想想也是,巴基斯坦建国半个多世纪,两次印巴战争,多次政权更迭,人口膨胀,负债累累,真可谓内忧外患,所以知识界文学界都有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关注国家的命运,因为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休戚相关。他们渴望着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能够支持他们。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他们深切地感到中国是最可靠的友邻,有许多往事可供回忆。在巴基斯坦困难的时候,中国曾多次予以慷慨援助,还修通了从南疆喀什直通巴基斯坦的公路。而中美建交,巴基斯坦则从中牵线搭桥,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便是从巴基斯坦悄然飞往北京。巴基斯坦尽管政权更迭,但不管谁上台执政,谢里夫、贝·布托,还是现任总统穆沙拉夫,均与中国关系友好。50年来,中巴关系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友谊与时俱进。
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年初,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华,5月份朱镕基总理回访,都在中巴友谊史上增添了光辉。
中国作家代表团的这次友好访问,处处都能感受到巴方的热情与友好。诗人们朗诵的诗歌中有一半是歌颂中巴友谊。在拉合尔市,一位老诗人朗诵时神情激动,手舞足蹈,最后,竟用生硬的中文大喊:“巴中友谊万岁!”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