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2.15河西通西域

作者:王蓬




 
  一
  也许,对长长的河西走廊来说,最重要的地理事件是在约3亿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这条夹在与蒙古高原之间长达1200余公里的世界上罕见的地理走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则为公元前121年,西汉青年将领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击败匈奴,不仅使河西走廊首次归于中原王朝版图,更重要的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由此打开了通往中西亚的道路。汉时所设西域都护府在疏勒,即今南疆边城喀什。名将班超便曾在西域驻守长达30年之久,留下“张骞凿空,班超定远”的千古佳话。唐代则设安西四镇,其中碎叶镇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马克,大诗人李白便曾在此生活过。有资料表明其父曾经商,这与丝路畅通,为当地驻军将士、商人、僧侣,提供各类商品相关,足见当时这些地方是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此即史载汉唐拓疆万里,为日后祖国形成疆域的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书只提供历史框架与重大事件,在漫长的岁月中,填充其间的场景与细节却绝非尽是豪迈与辉煌,而是充满了征途的坎坷与先贤志士的血汗。时至今日,我们沿着在丝绸古道基础上修建的兰新铁路或公路上一路西行,仍不难发现,这是一条空旷苍凉,布满历史遗迹的大道。蜿蜒于戈壁滩上的长城,高耸于沙丘土墩上的烽燧,荒滩上的古墓群落,悬崖上的佛窟造像,不时掠过车窗,映进眼帘。明晃晃的太阳只要一升起来,戈壁滩便蒸腾起水波纹般的热浪,酷热难耐;而八月下旬,内地一片青绿,可塞外不定一夜寒风,阴云笼罩,“胡天八月即飞雪”,似乎真的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只有炎夏与寒冬,炽烈的太阳与纷飞的雪花才会伴随着西去的古道。
  二
  若仔细推究,张骞并非凿空的始祖,传说我们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曾经“涉流沙,登于昆仑”。尧帝超过了先祖,跨越天山昆仑,西越帕米尔高原,去会见西王母。大禹治水也曾极尽西方,观察江河源头,明辨水流方位。如果说这些传说仅停留于史前神话的话,但其实神话中往往反映的是人类孩提时代记忆朦胧的蛛丝马迹,有着极大的可信性,否则史前神话不会那么源远流长。至今保存完整的《穆天子传》中则准确无误地记载了西周的穆王驾着八匹骏马、乘着华丽辕车,畅游西域,翻越葱岭,寻访王母瑶池,到达今天吉尔吉斯草原的情况。这一记载被广泛采纳。2000年盛夏,我曾在边城喀什考察丝路达月余,在喀什图书馆多种书籍中见到这一记载。《喀什史话》中亦将其列入大事年表。再是考古学家也从西周时期已有和田玉石开始流入中原,至今仍不时从古墓葬出土的陪葬品中发现有玉佩、玉镯、玉环等,证实当时南疆喀什、和田一带与中原已有交往。
  之后,仁人先哲,前赴后继。张骞凿空,班超定远,玄奘取经,公主解忧,再是林则徐、左宗棠,无不为祖国西部的大片疆土耗尽心智,殚精竭虑。数千年间,几无中断。西汉时期,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意即对所谓西域36国实行保护,其实这些国家只是大不足10万人,小不足千的城镇部落。比如西域最大的龟兹国有“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再如小渠犁国有“口千四百八十”,劫国有“口五百”,狐胡国有“口二百六十四”,尚且不及今日一个村庄。不要说战争,就连自然灾害都难以抵抗,故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对诸多小国家予以保护。西域各国大小首领被册封任免,军队统一调动,征收赋税,发展经济,都由西域都护府代表中央负责实施,这是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的标志。从尼雅遗址,即古精绝国出土的汉代将军木乃伊及汉朝所授印信,便证实了这些。而且面积远比今日新疆辽阔,西北可至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西南至帕米尔高原以西。唐时所设碎叶镇在今边境千里之外,唐代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在西域都得到了实施。为了保护和开发边疆,汉唐曾派大量军队和官员经营实边。唐时,仅在库车,就有三万多名士兵,开垦荒地10万亩,使塞外出现大面积绿洲,也把农耕技术传到了这里。戍边将士退役后,由于关山阻隔,路途遥远,有许多人定居下来,融进了当地民族,使西域和中原有了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三
  在保卫和经营西域的大片国土中,河西走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不说唐时因“安史之乱”抽调河西精兵平叛,吐蕃趁机占领河西,传统丝路顿时中断,整个西域失控,仅是近代河西对收复新疆就功莫大焉。
  鸦片战争后,中国积贫积弱,遭到周边列强帝国的蚕食。尤其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政府忙于平叛,帝俄趁机入侵北疆,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匪帮则占领南疆,天山南北全部失陷,大片国土顷刻面临丧失危险。幸亏此时坐镇西北的是陕甘总督左宗棠。左宗棠乃文武全才,素怀爱国报国之志,年轻时曾亲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教诲:帝俄有侵吞新疆之野心,要高度警觉。林则徐还曾预言:确保新疆安危者必左宗棠。后来事实证明,一切都被林则徐所言中。
  在新疆危急关头,左宗棠力主收复,在取得朝廷支持后,充分发挥了河西走廊桥头堡的作用,征调军需粮草,精选精锐部队,自己又坐镇濒临新疆的肃州,即今日酒泉。由于部署周密,指挥得当,加之广大将士的爱国激情,仅用两年时间,便击败阿古柏匪帮,挫败帝俄阴谋,收复了大片国土。左宗棠还上书朝廷,把新疆纳入和内地一样的省级建制,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取“故土新归”之意,改西域为新疆。左宗棠手下收复南疆的大将刘锦堂则为新疆首任巡抚,确保了祖国领土完整。
  如今漫步河西,仿佛行走于一条深邃的历史长廊。从武威到凉州,从张掖到甘州,从酒泉到肃州,从敦煌到瓜州,从玉门关到阳关,流淌过血与火的劫难,送走过和亲的公主,飞扬过丝路花雨,奏起过羌笛牧歌。云垂大野,马踏飞燕,秦时明月,汉时飞将……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推出了多少名标青史的英雄,也使我们牢牢记住了这条通往西域的长长的河西走廊。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上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