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河西粮仓金张掖
作者:赵丽洁,陈淮






张掖是甘肃省河西走廊著名的城市。又因得益于河西走廊最大的内陆河—黑河灌溉之利,张掖绿洲成为河西走廊最富饶的地区,素有“金张掖”之称。张掖城西南40公里有座甘浚山,山下有甘泉一眼,古代的张掖城内,又有许多以甘泉为源的水泊苇塘,所以张掖又叫甘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保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成为丝绸之路上访客们眼中的神奇明珠。
大佛寺——孤独的西夏佛教寺院
张掖的文物古迹中,最有名的是大佛寺。
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西夏袭回鹘,攻战甘州(西夏时张掖叫甘州),到宋景祐三年,即西夏广远三年(公元1036年),全面占领河西走廊。翌年,西夏皇帝李元昊将肃州(酒泉)、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均升郡设府,甘州为宣化府,并积极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至李乾顺时,西夏国力鼎盛,西夏王朝大兴佛教、广译佛经,张掖大佛寺及凉州护国寺等一批寺庙遂先后修建。
大佛寺从永安元年开始兴建,至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竣工,历时5年,是西夏三大佛教中心之一。大佛寺至今已有900年的历史,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故民间又称“卧佛寺”,是中国唯一的西夏佛教寺院。
如今,大佛寺共占地10万平方米,院内有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牌楼、钟鼓楼、配殿、廊房等数十座古建筑。这些建筑群落气势巍峨,规模宏大。院内古树参天,绿草茵茵,环境幽雅,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也是张掖市博物馆。大佛殿内安奉的木胎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高7.5米,号称“中国室内泥塑卧佛之最”。卧佛构造奇特:外部用草泥贴塑,内腹则以木梁架构筑成很大的空间——上下居然分为5层,中间的两层用木板隔开,直通佛像头部的密室,用以搁置经卷物品。
卧佛自塑成后,腹中便成为藏宝储粮的窟穴,特别是逢灾祸战乱之年,就成为寺院僧众储藏赖以维系生存之物的秘密仓库。在卧佛腹内曾发现了经书、铜镜、铜记事牌等许多珍贵文物。从而传出许多故事和难解之谜。
大佛殿殿门两侧的两幅西夏大型砖雕壁画,其题材、构图和造型艺术极具特色。河西走廊虽然有敦煌千佛洞,安西万佛峡,肃南文殊山、马蹄寺以及武威天梯山等大量石窟壁画,但都是彩绘的佛教故事。张掖大佛寺所独有的砖雕佛教故事壁画,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大佛殿北边,现有一方一米多高的台基,台基上有座清代建筑。据张掖市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讲:这里的台基原有“一丈多高”,上有座铜塔及寺庙,是坐北面南的,早在大佛寺修建之前就有记载,故名“金塔殿台”,不知毁于何时。应该说,它是后来大佛寺的发祥地了。
历史上,大佛寺香火旺盛,鼎盛时期僧众达千人以上。如今,寺内已无僧人。最后在大佛寺修行居住的是一位尼姑,法名本觉,于1975年圆寂,她的晚年却引出了一段千古史话……
本觉尼姑与藏经
大佛寺院内西北角,有一座近年才修建的藏经殿,这里存放着一部写刻于550年前的明代佛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也叫《永乐北藏》、《北藏》。这部佛经以保存历史悠久,卷帙完整,装帧考究,印刷精美,工艺、书法、绘画技巧高超而闻名。被专家学者赞誉为“精品”、“国粹”、“国宝”。1996年8月29日,它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为使《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得以继续完好保存,国家拨专款修建了一座大殿。
据佛教资料载,《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明代宫廷刻本大藏,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刻于北京。开刻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完成的当年,由钦差高僧负责将整部《大明三藏圣教北藏》运送、移交至张掖,并讲授佛经,交待了经卷的管理事宜。由于从北京到张掖路途遥远,加之当时交通工具落后,从正统六年至正统十年,用了5年才将全套《大明三藏圣教北藏》陆续运至张掖。然而,在近现代的中国曾发生了无数战乱和灾难,尤其是长达十年的“文革”,《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得以保全,本觉尼姑功德无量。
在张掖大佛寺东面有一个新修的佛寺广场,广场一角有一座本觉尼姑汉白玉莲座雕像。从雕像的莲花基座上镌刻着的《姚氏尼姑简介》及其他资料上我们可以了解本觉尼姑与大佛寺藏经殿的故事。
《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的发现,颇有传奇色彩。1972年,张掖县文化馆组织民工修葺大佛寺各佛殿,当维修到原藏经殿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道暗门,居然通到藏经殿后部的暗道夹墙内。夹墙里一字排放着10只一人多高、很笨重的木制橱柜,橱柜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用黄色绸布包裹着的函装经卷——这就是《大明三藏圣教北藏》。
今天,当我们在藏经殿看着那10只颜色黯淡、笨重的橱柜时;当我们欣赏着展柜中的那些经卷,并体味它带给我们的全部美感时;当我们耳边回响着讲解员娓娓动听的有关藏经、本觉尼姑的故事时;会禁不住想去藏经殿外看看那间曾伴着本觉尼姑度过岁月的小屋,去那里聆听一下本觉尼姑浓重的张掖方言……
然而,那小屋、那本觉已然化做轻烟随风而去。
地理知识百科
引人入胜的张掖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被张掖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旅居一年之久。张掖自汉武帝设郡至汉末300多年,作为丝路要邑与西域各国商贸往来十分活跃。自唐以后这里作为佛经的传入必经之路,佛教很是兴盛,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张掖大佛寺寺内的木胎泥塑卧佛是东南亚之最;为历代皇家屯兵养马的山丹军马场具有 2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第一;风光旖旎的祁连山群峰夹山寺,苍松叠峰峦,蓝天雪山,遍地牛羊;险峻神秘的“七一”冰川、自然风化的风雕群落及祁连山各种珍禽动植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地理知识百科
黑河
黑河古名叫弱水,是中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是甘肃河西走廊第一大河。黑河上游又称甘州河,源出祁连山脉走廊南山与托来山间的分水梁。黑河源头及上游大部分在青海省祁连县境内。源头向东南流经大白沙沟、小白沙沟的纵谷草地后,上游在沙龙滩一带河道宽达二三十公里。从野牛沟经黄藏寺再到鹰落峡的200多公里河道又是深山峡谷、冰峰雪岭。鹰落峡到正义峡的195公里河道为中游——这里就是富饶的张掖绿洲。黑河的下游则是近年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的阿拉善高原的额济纳……
沧桑大美: 丝绸之路/赵丽洁,陈淮[著];陈淮,罗小韵摄影.-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