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人民英雄刘志丹
|
刘志丹年谱 |
刘力贞,张光 |
|
|
刘志丹,幼名来生,名景桂,字子丹,后改为志丹。陕西省保安(今志丹)县金汤镇芦子沟村人。 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金汤镇,时其父刘培基在金汤小学教书。 1908年,随母亲回到金汤镇北30里的老家芦子沟村。 1909年,入私塾学习,通读了四书五经。 1919年——1921年,就读于永宁山县立高等小学堂。 1922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当时陕北23县唯一的一所中学)。受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师的影响,阅读了《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 1923年,在魏野畴的帮助下,榆林中学组织起学生自治会,志丹当选为会长。 1924年,李子洲、王懋廷在陕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志丹等成为榆中第一批团员。不久转为党员。 1925年6月上旬,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陕北,志丹立即组织榆中学生积极响应,上街游行示威,开展援沪募捐,宣传抵制日货,进行街头讲演,声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 7月,志丹被选为陕北学生联合会代表,赴三原参加全省学生会代表会议和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志丹被共进社选为第一审查委员会委员,他满怀激情地为大会题词:“共进!共进!同志引着被压迫民族向帝国主义者进攻!不惜牺牲,杀开血路!前途自有光明与幸福! 秋,党组织决定派志丹等去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于是年冬到达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后又入炮兵科。 1926年秋,志丹在黄埔军校毕业,随军东征。 冬,志丹被派往国民军第四路军任党代表兼政治处长,被授予少将军衔,发展了一批党、团员,结交了一批进步军官。 1927年夏,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实行“清党”,下令将志丹等20余名共产党员从豫陕押送出境。先到武汉,后到上海,不久党派志丹回陕工作。 1928年1月上旬,陕西省委派志丹等往我党控制的新编第三旅许权中(中共党员)部准备组织渭华起义。 5月10日,志丹、唐澍等同志率领部队与渭(南)华(县)地区已经爆发的农民暴动相结合,正式宣布起义。不久,西北工农革命军在高塘镇正式成立,刘志丹任军委会主席,唐澍任前敌总指挥,刘继曾任政治委员,许权中任军事顾问,王泰吉任参谋长,卢少亭任政治部主任。失败后,秋,省委派志丹回陕北工作,任命志丹为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 冬,志丹被补选为省委候补常委,到达陕北特委所在地——榆林,参加特委工作,代理一段特委书记。 1929年春,志丹返回保安,以主要精力从事兵运活动,并当选为保安县民团团总。 1930年春,志丹打入驻甘骑兵第四师苏雨生部任十六团团长。 8月中旬,志丹到绥德参加了陕北特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志丹辞去军委书记职务,回陕甘边搞兵运工作。 9月,击毙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民团团总黄毓麟以下10余人,收编了该部。 1931年春,志丹奉命继续和苏雨生合作,任该部团长,驻旬邑职田镇,准备起义,被当地豪绅告发,志丹被捕入狱。旋经党组织和南汉宸、杜斌丞等营救获释。 4、5月,志丹出狱后,根据省委指示,利用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又打进平凉甘军新编十三师陈国璋部。在桥山的南端宁县成立了十一旅,自任旅长,团结一批进步军人。 冬,在合水县柴桥子,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下辖两个支队,谢子长任总指挥,志丹任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队长。一支队枪杀了二支队一同志,错误的收了二支队的枪。 1932年2月,根据省委指示,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子长任总指挥。志丹离部队赴省委汇报情况。 5月10日,省委改任志丹为游击队总指挥。 8月底,省委又派子长为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志丹为副总指挥,率部南下耀县地区。 9月,游击队进攻保安失利。 10月,再战失利,撤至合水一带。子长、志丹在这里召开队委会,决定分散活动,筹集物资。 12月上旬,各路游击队在合水地区会合,旋即南下淳化地区开展游击战。 12月22日,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在宜君县杨家店子召开党团员大会,对游击队一年来的活动横加指责,蛮横地撤销了子长、志丹等同志的领导职务。 24日,杜衡在宜君转角镇召开军人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军二十六军二团,王世泰任团长,杜衡兼任军、团两级政委。 1933年5月下旬,杜衡召开党政军干部临时联席会议,错误决定红二十六军主力二团南下,造成了全军覆没。 10月4日,志丹等历尽艰难险阻,回到了照金根据地。 11月初,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莲花寺召开联席会议,撤销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红二十六军,成立四十二师。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 1934年1月,红四十二师返回合水廉家砭。因王泰吉请求去豫陕边做兵运工作,师党委决定志丹任师长,杨森任政委。 4月,志丹率军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5月,在甘肃华池荔园堡正式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军事委员会,志丹任军委主席,习仲勋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秋,为了培训干部,在豹子川的张岔办起了军政干校,志丹兼校长。 10月,中共中央北方代表孔原派巡视员黄翰来陕北,指示统一陕北、陕甘两个地区的武装力量及改编陕北游击队问题,决定调志丹负责西北军委工作。 12月底,志丹亲率红二团和陕甘五、六支队赴安定。 1935年1月,志丹到水晶沟、柳沟、灯盏湾等地,多次探望养伤的谢子长(1934年8月26日,在清涧河口战役中弹负伤),两人就陕甘和陕北两地区统一领导、两支红军统一指挥共同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月5日,志丹参加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周崄(今属子洲县)举行的联席会议。志丹当选为西北工委委员和西北军委主席。 2月,国民党以高桂滋等部约4万余人的兵力,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志丹为西北军委起草了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的动员令。 5月1日,两支红军在赤原县(今子长)白庙岔胜利会师,当日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志丹在会上讲了话。 5月10日,解放安定,此后连续解放延长、延川、安塞、保安、靖边等县城,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9月上旬,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志丹起草了《欢迎红二十五军的指令》,并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景范前往热情迎接。 9月18日,红二十五、二十六和二十七军在延川永坪镇胜利会师。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在永坪召开了中共西北工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推行“左”的路线,决定撤销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鄂豫陕省委,成立陕甘晋省委,改组原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0月2日,刘志丹等亲自部署和指挥劳山战役,取得胜利。 10月初,“左”倾路线的推行者大搞错误肃反,将志丹等一大批同志投入监狱,杀害了200多名好同志。 10月19日,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 11月7日,志丹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获释。 11月中旬,志丹先后被任命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副主任(周恩来兼主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和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要职。 1936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为适应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迫切要求,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命令志丹和宋任穷率领红二十八军担任侧翼,从佳县以北渡黄河,插入晋西北地区,配合中央红军迅速打通走向抗日前线的道路。 3月,志丹指挥二十八军打下神木沙峁镇后,在贺家川一带进行紧张的渡河准备。 4月1日,部队在志丹指挥下,胜利渡过了黄河。 4月14日,志丹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和彭德怀司令员、毛泽东政委的命令,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攻占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不幸左胸中弹牺牲,时年32周岁。 4月24日,瓦窑堡市各机关团体,红军部队二三千人,在城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扶灵,将刘志丹同志安葬在瓦窑堡市南门外二三里处的山坡上。 同年,为了纪念刘志丹,党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志丹县。 1941年,开始兴建陵园。 1943年4月23日,在延安举行了各界人士近万人参加的遗灵公祭大会。 5月2日,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志丹县为刘志丹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 |
|
人民英雄刘志丹/刘力贞,张光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