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刘志丹将军与刘志丹精神论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生与志丹精神相守
郎 战

  郎 战
  (中国医药报社)
  在纪念刘志丹将军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刘志丹将军,也深切缅怀刘志丹忠贞不渝的夫人,亲密战友、崇高事业的传承者同桂荣老人,追忆她75年孜孜不倦学习、坚定不移继承、率先垂范弘扬志丹精神,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册上,书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一页,开拓了刘志丹研究的大课题,深化了刘志丹精神研讨的多元化,丰富了刘志丹精神遗产宝库,成为刘志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回忆志丹时,陕甘老红军眼里总是含着泪水,老首长、老战友、老大哥那博大情怀,真诚关爱,已铭刻在心,永志难忘。在谈到同老时,老红军、志丹亲属双眸流露出尊敬,钦佩她继承志丹遗志,终生追随志丹,面对政治风云变幻不动摇,将志丹的信仰坚守到底。面对力贞大姐时,同辈人目睹的是鲜活、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志丹精神在新时期独树一帜的无尽魅力。什么是志丹精神?什么是人民公仆?志丹一家三口人,用朴实无华的言行,对信仰的坚贞,服务人民的热忱,高尚的人品给我们做出了最完整、最明确、最生动的诠释。
  刘志丹,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在刘志丹离世后的70多年里,他的夫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始终受到党内外的广泛尊敬,被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尊称“刘嫂子”;被革命先辈后代毛岸英、李敏、徐文伯等亲切称为“刘妈妈”;被革命前辈方志敏的孙子方华清,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热情地称呼“同奶奶”。有着怎样独特的人格魅力,收获着这沉甸甸的令人仰慕的尊敬和爱戴呢?翻开厚重的历史,重现那些铭刻人民心中的永生的同老往事。
  坚守信仰
  同老17岁嫁给刘志丹,在他的指引下,他们共同生活并肩携手革命11年,精神相守64年,使同老从普通农家女子历经革命战争和党内斗争的磨炼,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流传下一篇篇矢志不渝、坚守信仰的佳话。
  1934年,国民党军队“围剿”陕甘红军,放火烧了刘志丹芦子沟的家,扬了刘家祖坟。刘家十多口人在梢林、山峁、河川四处躲藏逃难时,同老带着4岁的力贞大姐蛰伏在袁家沟附近的山水洞,雨水拌炒面待了8天。夜间,狼嚎猫头鹰叫,阴森恐怖。面对生死,她坚信刘志丹一定会打回来。吃尽千般苦,习仲勋派人把刘家人接到南梁根据地,同老,从一个追随志丹的妻子,成长为红军被服厂的战士,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这时,她向刘志丹表达要加入共产党的愿望,要从支持丈夫革命的妻子,成为志同道合并肩革命的战友。
  1935年,在“左”倾路线肆虐的迫害下,刘志丹等西北苏区领导被关押到瓦窑堡,同老也被打成“反革命”编入劳改队,不时传来活埋人的消息。在残酷的党内斗争面前,同老坚信刘志丹对党的忠诚,所坚持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她不畏风险,夜晚领着年幼的女儿四处寻找刘志丹,展现出对革命领袖丈夫的忠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要为刘志丹讨回正义与清白。
  1936年4月,周恩来副主席和邓颖超赶到医院,向因患伤寒病住院的同老告知刘志丹不幸去世的消息后,同老当即昏厥过去。追悼会那天,她坐着担架直接到墓地,满园梨树,白花朵朵,一片洁白,为志丹致哀。棺木下葬时,同老痛哭失声。刘志丹父亲派三儿子刘景儒来接同老母女回保安老家,周恩来副主席对同老说:如果你们回老家,公家可给你们一些羊只维持生活。同老坚定地说:老刘生前说过,如果有什么意外,让我一定抚养女儿成人,继承他未竟事业。也希望我在革命队伍干到底。我虽然没有文化,但我有一颗心两只手,在红军中还是可以做些事情。在居家安享生活和坚守革命队伍两项选择中,看似瘦弱、年仅30岁的同老在人生第二次转折中,遵从刘志丹遗嘱,作出正确选择。周恩来被感动了。
  1943年,刘志丹迁陵。打开棺木,同老看到包裹刘志丹遗骨的衣服还是她亲手缝制的黑棉大衣和白地蓝道的衬衫,上面血迹斑斑,她伤心过度,昏了过去。在失去丈夫的哀痛中,她直面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对革命毫不动摇,牢记刘志丹叮嘱,继承遗愿,坚定不移跟党走。此后,她陆续指引动员志丹和娘家两家亲属数十人参加革命,把志丹点燃的革命火种传下去。
  大爱无疆
  同老,她是黄土高原的女儿,有高山般宽阔的情怀。她是刘志丹的夫人,有刘志丹一样对人民对战友博大的爱。同老一生对人民对战友及革命后代超越亲情的关怀、爱护、帮助的一件件雪中送炭,令人感怀的故事流传至今,许多亲历者回忆起来仍暖在心头。
  解放军总参谋部桂生芳将军深情回忆同老:“我1934年认识刘嫂子,她关心革命队伍的每一个同志。时时为同志们的吃穿病痛操心,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她自己省吃省穿都分给小同志或病号。她更是志丹同志的好助手。为志丹分担了许多事务。”
  1928年,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回到保安家中,在他赴榆林前,叮嘱同老,几天后,一位李先生要来家里,要好好款待。带着一身疥疮的李先生到刘志丹家后,刘志丹父亲杀鸡宰羊,热情接待。时年才23岁的同老攀岩登山,不惧危险采集药材为他细心治病。李先生病愈离开时,刘志丹父亲又送几块大洋做路费。事后,同老才知道化名“李先生”的就是谢子长。
  1934年,远离关中老家,只身在陕甘根据地的习仲勋临近冬天还穿着单衣,同老看到心疼焦急。她扯布买棉花精心为他缝制了一身合体的棉衣。为了衣服面子平整,同老找块案板压在上面,她坐在案板上,把棉衣压得平平展展,习仲勋穿上温暖在心,愉快度过了陕北干冷奇寒的冬天。几十年后,他仍难以忘怀陕北那如春的冬天。
  1935年10月,从南方转战到陕北的毛泽东,没有感觉到北方寒风的凛冽,夜晚睡觉身上盖的是装了8斤好棉花缝制的厚厚的棉被,脚上穿的是黑礼服呢面的绵软舒适的棉鞋,这御寒的鞋被都是同老飞针走线,为毛泽东赶制的。接着,同老又做了同样质量的棉鞋送给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同老对远道而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纯朴的关怀,毛泽东感激在心,对同老多了份敬重。1936年,毛泽东请丁玲吃饭,邀约同老作陪,毛泽东向丁玲介绍同老:这是刘志丹同志的夫人同桂荣,她在这里无人不晓,都称她为“刘嫂子”。我也叫她刘嫂子。时隔25年,1960年,同老在北京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依然牢记着保安多雪的冬天,那可脚的棉鞋,他握着同老的手说:刘嫂子,感谢你当年给我做的棉鞋。年长同老12岁的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都尊敬称同老为“刘嫂子”,折射出同老高尚的人品和在陕甘苏区的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到朱雀路干休所看望同老,他满怀深情地问候刘妈妈,回忆起当年,在延安同老为他费尽周折找奶妈的温馨往事。望着俊朗质朴的铁映,让同老倍感欣慰:当年嗷嗷待哺的小铁映都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了,延安的小米饭功不可没啊!
  一身正气
  平日温和柔情待战友亲切的同老,不仅仅是他们生活上的长嫂,在严峻的党内斗争面前,也是一身正气,铁骨铮铮,光明磊落。实事求是,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保护帮助战友及子女,不怕殃及自己,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成为她革命人生最光辉、最令人称道的优秀品质,赢得党内外干部群众的赞美、尊敬和爱戴。
  1934年,16岁的罗培兰到南梁根据地,同老把她视为小妹妹关爱有加。在“肃反”中,她的丈夫被杀害,年轻的罗培兰吓得惶恐不安。同老不避嫌,拉着罗培兰和她住在一起,大义凛然地说,“有我就有你”,保护她不受伤害。危难时,同老伸去的相携之手,罗培兰牢记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她在江西工作,经常打电话问候同老,夫妻两人还专程到西安看望恩人同老。
  1943年“抢救运动”的“审干”中,蔡子伟、高敏珍被打成“托派”,关押在边区保安处。同老1934年在南梁根据地就与他们相处、相识,是生死与共的战友。这是高敏珍第二次被关。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同老了解他俩,认为是好同志,所纠缠的问题迟早会水落石出。她俩被关后,同老经常去他家照顾年幼孩子,关爱和亲情帮他俩度过那难熬的日子。这事感动了许多同志。这浓浓的同志情、战友爱伴随蔡高夫妇革命一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获彻底“平反”的农业部副部长蔡子伟,司长高敏珍把“平反”复印件千里迢迢寄给同老,向她报喜,向她汇报,感恩同老对她俩人生的清白和对党忠诚的坚信。
  “文化大革命”初期,同老看到她认识的老干部受冲击,深为战友们的安危担忧,她从不避嫌,把北京住所变成“黑帮子女北京之家”,热情接待来京的战友子女,给予照顾。面对态度蛮横的外调人员的挑衅质问:你什么时候认识那么多黑帮?同老指着墙上语录予以回击: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她态度鲜明地回应外调人员对战友们的中伤陷害:我从来没听说过他是叛徒,你们说的事我不知道。她掷地有声地说:革命队伍中若有那么多坏人,革命能成功吗?
  1975年,刘志丹胞弟刘景范因痛斥“康生专整好人”,被关在秦城已7个年头。同老前去探望,看到病重的刘景范,伤心地掉下眼泪。她毅然上书毛泽东:我嫁到刘家,景范才12岁,我看着他参加革命,绝不相信他是反革命。毛泽东很快做了批示:应予释放,不予追究。长嫂如母,在刘志丹亲人遭受无端迫害时,同老四处奔波,出面营救,受到亲属和战友们的敬重。
  同老对陌生老百姓上门申冤求助,同样仗义执言,向有关方面反映解决。一位中学教师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支援大西北的知识分子,因家庭出身不好,被清洗回湖南老家,他为其父鸣冤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妻子又离了婚。他找到同老,递上有关材料,诉说冤情,同老向有关方面反映,经组织复查获得“平反”。
  相守志丹
  同老一生与志丹精神相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对战友对革命后代炽热的一片真情,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受到人民由衷地敬仰。
  1999年5月4日,同老以94岁高寿去世,雪片般的唁电从大江南北飞来,字里行间流淌着浓烈的缅怀真情,令人动容、沉思。习仲勋在唁电中深切怀念他心中的长嫂,南梁岁月,萦绕心头:刘嫂子跟随志丹同志为创建陕甘根据地历经千辛万苦,为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志丹同志是我的革命导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与志丹同志和刘嫂子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刘嫂子遵照志丹同志的遗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她是我最敬重的人之一。刘志丹战友王世泰赞扬同老:是革命的老军嫂,党员的楷模。老红军杨芝芳哀痛之声,跃然纸上:听到她去世,我痛哭一场,她的一生光明磊落,令人起敬。谢子长的儿子谢绍明唁电:刘妈妈不幸病逝,我们全家万分悲痛。徐文伯唁电:我父亲徐海东和刘志丹叔叔是亲密战友。刘妈妈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方志敏的孙子方华清唁电:对同奶奶的病逝,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志丹爷爷的亲属表示慰问,望力贞姑姑节哀。
  5月18日,在西安,志丹的亲属、战友及其子女们与各界群众,向覆盖着党旗,躺在鲜花翠柏丛中的同老鞠躬告别,从心底涌出的泪水湿润了双眼。有关工作人员告诉志丹亲属,有7000多人为同老送行,这在馆吊唁史上,人数之多,前所未有。
  5月19日,与志丹精神相守64年的同老,在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敬献的花圈伴送下,真真切切回到了刘志丹身边相守、相伴,从此不再分离。那天,志丹县城万人空巷,家乡老百姓自发为这位集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妇女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巾帼英雄送行,父老乡亲默默地肃立街道两边,许多老人眼含泪花。那场面催人泪下,至今回忆,历历在目。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同老的革命功勋,回忆她踏着刘志丹足迹、为刘志丹所献身的崇高事业无私奉献的色彩绚丽的光辉一生,鼓舞我们把党开创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在持续改革的大旗引领下推向前进。
  

刘志丹将军与刘志丹精神论集/梁星亮,姚文琦,刘志学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