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全文图书 > 周文文集第三卷
|
世界学联代表在成都 |
周文 |
|
|
前几天报纸上,就轰传着世界学生代表团要来成都视察的消息,这给了这古城以无限的兴奋。学生界,文化界,以及各救亡团体,就都举出代表来共同讨论如何欢迎,并请求党政当局领导起来做。当代表团要到此地的前三天,他们曾开了一次扩大的筹备会,以学生为主体,到场的团体约三十几个,人数达百余人,讨论如何尽量发动群众来欢迎我们国际的友人。 十九号的那天,由重庆传来消息,说世界学生代表团准于明日午后两点钟起飞,四点钟到成都飞机场。大家都兴奋地准备着。可是第二天早上,说是教育厅方面得到重庆来的电话,代表团巳提早时间,准于早班飞机前来,在十一点钟到。我得到这通知时,已经不早了,预料这次去欢迎的人一定很多,还是赶着去多凑一个人数吧,其时正下豆点大的雨点,而到飞机场有二三十里光景,路上有好些男女学生坐着车向着同一方向前进。他们手上都拿着中英合璧的标语,上面写着“欢迎世界学生代表团”,“中国学生和世界学生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到了飞机场的时候,那给与人的兴奋更加厉害了。在阴湿的天空下,在密针似的雨帘中,在飞机场办公室门外的泥泞道上,黑压压的站了一大堆群众,最多的是男女学生。森林般的各种旗帜就在那黑压压的头上招展,一种壮大的歌声如海啸般沸腾。雨越大,他们的歌声更大。我们这一大群加进去,这集团就更加庞大了。 一会儿,有人出来报告,说是刚得到由重庆来的电话,代表团已临时改了时间,决在下午两点钟起飞,四点钟到这里。全场的人都立刻呆了,互相望望,都不走。一直到天边一只飞机出现了,绕了一圈,飞下地来,工人们取出来的只是些邮件之类,大家这才决定:“就下午来吧?大家都不要回城去,肚子饿的就在附近买些东西吃就是了。”大家都就把所有的旗帜和标语牌子之类通通插在停机场边的高岸上,以表示再来的决心。 在办公室外,在旗林间,群众都在热辣辣的太阳下立着,一个个的脸都晒得通红。一阵英文口号过了又是一阵,不断的练习着。群众渐渐加多了,沿着停机处的高岸上接连了几十丈长。十几个穿得很漂亮的女性,手上捧着花束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增强了这群体的壮观。 到四点钟时,终于飞机在远天出现了,像一只蜻蜓,冉冉而来,那里面就载着我们的国际友人。立刻所有的行列都整齐的面向机场站好。大家都就仰起头,掌声雷动了,所有的旗帜都向上摇动起来。飞机里也伸出几只手在向下摇呼,是的,那是从大西洋,太平洋那边伸过来的兄弟的手呵! 飞机停下了,各团体献花的代表们,和各机关的代表们,以及所有的新闻记者全都一拥而上,飞机门一开,先下来的是一个黄黄的头发,红红的瘦睑,个子高大的青年,穿着一身浅黄色的西装。后来知道他就是柯乐满。接着是雅德女士,以及脸上皮肤较白些的傅路德和雷克难。人们涌到他们面前,一个个把花束抢着送上去。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柯乐满,他高高的立在人丛中,一面要和涌上前的众人握手,一面却又要面向高岸上的群众点头,因为群众正在高呼着英译口号,使他兴奋得脸都发红,眼珠子起着潮润,仿佛要流泪了。 就在这停机处,总指挥把一架梯子稍稍移正,便站上去用英语致了欢迎词,接着就请他们四位一个一个的站上梯子面向高岸上的群众介绍。掌声过去一阵又是一阵,之后,这停机处的人们便簇拥着他们四位上岸。柯乐满于是在办公室门前的阶沿出动了,向着群众列成的方阵作了一番热烈的演讲。他说他看见中国人的抗战如何英勇,青年们在前方的服务如何踊跃,各国对中国如何的同情和援助,后面他有一段这么说道: “我在这里又看见了中央大学的旗帜。我在重庆时,曾经碰见中央大学的学生,我们曾经说,两年后第三次全世界学联大会在南京开会的时候,一定有许多四川青年同学去参加的。” 这种对于我们的抗战建国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对于最后胜利和我们抱着同样坚决的信心,全场的群众都非常感动了,报以最热烈的掌声,一直继续了几分钟之久。 当我们离开了飞机场,播音汽车,沿途都作了广播,向街两旁的民众喊道: “民众们!后面的那辆汽车里,就是同情我们中国抗战,帮助我们的外国人呵!请大家鼓掌欢迎!” 说也奇怪,往常民众对于播音车说的话,总是不十分敏感的,然而今天听了之后,都立刻鼓起掌来了。每个十字口的警察也忙碌了,也赶快鼓掌以示模范,叫人民也跟着鼓掌。那四位代表高兴得只把手伸出车窗,不停地向人民挥动,从西城就挥到南城,直到南城外的寓所。这实在是一件兴奋的事。 代表团的四位都作了极兴奋的演讲,而尤以雅德女士讲得更加激昂,再音尖锐而高。她说,她是在成都生长的,十二年后的今天更到成都来,觉得一切都进步得多了。可惜仪式还没有完,他们不得不走了,因为教育厅已派人来催促,不过,后来听说,某校的女生回去后,全都被记了一次大过。 当晚,成都妇女界在青年会大礼堂欢迎代表团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四川大学在公堂也举行了一次欢迎会,第三天由文化界,新闻界,学生界联合举行了座谈会。代表团昨天(廿四日)早上便飞到陕西去了。 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1938年6月29日《新华日报》 署名:理夫 |
|
周文文集第三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