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周文文集第三卷: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周文

  记得一九四一年冬,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时,若飞同志帮助林老。我好几次碰见他和林老商谈大会问题,林老侃侃而谈的时候,他总是虚心地倾耳静听,眼神贯注地熟虑深思,有时提出一些问题,有时提出一些意见。林老对于欧美的民主斗争颇为熟悉,议论精辟,若飞同志还是小学生似的虚心倾听、深思。他参加了参议会的全部过程,到了快闭幕的一天,他以惊叹的语调说:“林老这些丰富的经验,是异常宝贵的,这回向他学习了不少的东西。”斗争经验已经很丰富的若飞同志,这样不倦的虚心学习,这的确给了我很大的感动。
  当时,由于我担任教育厅的工作,大会决定我起草闭幕宣言。我把第一次的草稿写起了,请教若飞同志,他仔细的一字一句的看了之后,马上就以商量的口气向我提出他的意见:他认为宣言的前面,应当把全体通过中共西北中央局提出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列为大会的第一个伟大成就,因为这个施政纲领,是肯定边区已经存在的现实,即新民主主义的现实,这种在中国史无前例的抗日民主建设很具体很实际的纲领,对全国有着极端重大的实际政治意义。因此应当放在最显著的地位。第二个伟大的成就,应是通过所有条例,而保障人权、地权、财权、政权的条例,则应当放在头一项,因为这正是全中国人民所要求的东西,在解放区都已实行了,这条例就是加以承认,但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则是人民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最后,关于大会本身的伟大成就,他认为应特别强调指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不是咨询机关,而是人民的权力机关。他这样明确而深刻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教育,使我领会到要如何看问题,才能恰如其分的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它的更高更深远的意义。过去我和若飞同志若干次的见面,大都是在普通的场合,他对每个同志的热烈、亲切,谈话的豁达、明快,以及他那乐天的经常愉快的性格,早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但在参议会的这一次,才使我更深一层的认识若飞同志。
  我最后的一次和他见面,是在一九四二年秋。那时我要到晋绥解放区去了。有一天在王稼祥同志那里看见他。他和稼祥同志商谈对敌斗争的问题。当时,敌人正以惨无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来制造无人区,并以极凶恶的“蚕食政策”来压缩敌后各解放区,企图最后毁灭我们的有生力量。四二年就正是敌后解放区最艰苦最困难的一年。若飞同志当时深刻地谈出他的意见,他指出,这是敌人抽水捉鱼的办法,鱼大水小就没有办法存在。今天我们人民的军队、干部,应该要变,把大鱼变成许多小鱼,就能够对付敌人。这意见已经是很精辟的了,但他最后站起来走的时候还是很慎重而虚心的说了下面的话:这问题还要扯,再酝酿酝酿。据我当时的了解,他是正在研究这问题的。不久我党中央毛主席亲手制定的著名的精兵简政决定出来了。我在晋绥亲眼看见这一辉煌政策贯彻执行的结果是:“脱离生产”的人员(正确的说:是军政民的人员,因为每个人都要生产的)减少了,战斗力却是进一步大大加强了,军民的关系更亲密了,四三年一开始,就造成了更普遍更深入的群众性的挤敌人的斗争,胜利的把敌人挤了出去,解放了无数的同胞,收复了广大的国土,这几年来,我真正体验了这富有历史意义的精兵简政政策的伟大。我想,若飞同志当时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导之下进行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为党中央确定政策的助手说来,他是贡献出了他的这份宝贵力量的。
  这次听说他们要回来,我到飞机场去迎接。
  当我们在十二点钟到飞机场时,细雨将停,但云雾却很低,据传来消息说,飞机已经到了上空,雾大下不来。我们等了一个钟头之久,又传来消息说,已告诉飞机折回去了。但是到了晚上,消息却不妙了,说是还没有联络上。到了第二天,则说飞机不知去向了。我所遇见的同志们都皱着眉头,在互相探问着,猜测着各种结果,但都不愿说出那最后的一种最可怕的猜测,总希望着他们的一线生机。第三天飞机一响,大家都跑到室外观望,到了听说是寻找飞机的飞机,大家都又垂着头回到窑里。最后终于坏消息传来了,这是一个怎样大的震动呵!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家见着面都悲痛的吐出这么几个字:损失太大了!太大了!许多同志一说就泪水盈眶,许多同志眼圈都红了。是的,这是无可补偿的损失!这损失的确是太大了。
  在沉痛中我想了:是的,他们是牺牲了,他们留给我们每一个同志,每一个人民的责任是更重大了。我们只有咬着牙。继续他们的事业,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一定要卫持政协决议、停战命令、整军方案,百分之百的实现。因此,使我们更加想起若飞同志,他的虚心诚恳、明确坚定、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人民的心中!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五日
  1946年4月18日《新华日报》(重庆)
  署名:周文
  

周文文集第三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