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张寒晖 > 其他资料
|
挺着胸脯儿前进!——怀念张寒晖同志 |
田克恭 |
|
|
一九三六年下半年至一九三八年暑假前,我和寒晖曾两度在西安二中共事。那时,寒晖三十多岁,他身材不高,也不壮实,清瘦的面庞,戴着一副窄边眼镜,那双习惯眯缝着沉思的眼晴经常闪烁着乐观又幽默的光辉。那个年代,教书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们一年四季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寒晖却穿着一件不起眼的蓝布大褂,乱蓬蓬的头发从不梳理。更有失“体统”的是:严寒出外,他总不穿袜子,光脚片上的布鞋有时烂了,脚大趾也顶出来了——“前面卖生姜,后面卖鸭蛋”,他也不在乎。 寒晖讲课也别具一格。第一堂课,他走进教室一句话也没说,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河北保定张寒晖”七个字,转过身来看了看同学们,出人意外地说:“我是个演戏的。”在那世俗偏见普遍认为演戏是“下贱”职业的时代里,老师竟然自我介绍是“演戏的”,学生都愣住下。“不过,我不是供老爷、太太们开心的戏子,我演的是宣传抗日的戏……”寒晖的“开场白”一下子就吸住了学生,讲解课文也同样引人入胜。大家都知道,采用注入式教学法的“老夫子”,大都不喜欢学生提问。寒晖却启发学生和他共同探讨,引导他们学习。他结合讲课宣传抗日救亡,在学生的心里播种革命的火种。因而,学生们非但不笑他“邋遢”、“寒酸”,反而公认这位老师学识渊博,可亲可敬。 寒晖到校不久便为二中课余剧团导演了大型爱国童话剧《鸟国》,又谱写了感人至深的爱国名曲《松花江上》。寒晖在人多的场合常常保持沉默,我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那充满爱国激情的谈吐象河水般滔滔不绝:提起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贪污腐化,欺压人民等罪恶行径,便怒气冲天;谈到红军和热血青年们奔走救亡,他马上又会精神抖擞,好象一下子年青了十几岁。 仲秋,地下党员之间秘密传达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有关游击战的基本政策。一天,寒晖兴冲冲地拿着一张手稿走进我的房子,满心欢喜地说:“老弟!我又琢磨了一首新歌儿,你听听行不行。”我学着他平时的幽默回答了一句:“哎呀,老哥!你知道我是个大外行,却叫我听,还要听出个‘行不行’,你不嫌对牛弹琴?”他做了一个手势道:“别瞎扯,你的脑瓜儿灵着哪!歌,就是要给成千上万外行唱的,外行能听懂,爱听,才算行。”他的话使我联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作诗,总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老太太听不懂他就修改的故事。寒晖追求歌曲大众化和白居易要求诗的通俗完全一样。 他风趣地学了一句西安话:“来,来,你听听咋个向。”说着,他坐在我的床上,脱掉了那双有点脚汗气的旧布鞋,拉我枕着顺墙长叠的被子,曲起双膝,舒服地一手拿着歌稿,一手打着拍子,低声唱了起来: “肩上挎着枪, 手榴弹挂胸膛, 挺着个胸脯儿前进!前进! 草帽儿背在脊梁上……” 听到这里,我心中暗想,这一句再轻快些才好。 “爬过了万重山, 渡过了大小川, 搜索着敌人前进!前进! 好似猛虎下山岗……” 我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歌声也轻轻地打起了拍子。 “………… 乒乒乒!乓乓乓! 打得敌人发了慌, 丢下子弹和军粮…… 汗淌淌, 乐洋洋, 唱着歌儿进村庄。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听完这首明快、乐观的歌,我好像亲眼看见游击队打了胜仗,高兴得坐下起来,夺过他的歌页,连声称赞:“嫽!嫽!嫽得太!”立刻要他教我唱。他眯起眼晴苦有所思地说:“还不嫽。你再听听,琢磨琢磨。”随即又一句一句低声哼了起来,有几处反复做了修改。目睹寒晖对歌曲的锤炼,使我领悟了:民族化、大众化、革命化,“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啊! 接着,他又写成了《去当兵》。他告诉我:这首歌的曲谱是河北民歌“变”成的。冬季,寒晖率领学生寒假工作团的一支流动演剧队前往汉中一带演出,过了春节才回到西安。一九三八年春季,他带着学生赴大荔巡回演出时,又写了《干吗要悲伤》(又名《答:松花江上》)。 暑假前,CC分子雷振甲携带武装警察进校,当了校长,放暑假时,开除了百多名进步学生,我和寒晖也遭到了解聘。但是,在那崎岖的道路上,我们仍在豪迈地按照《游击乐》中所写的那样:“挺着胸脯儿前进!前进!” |
|
革命英烈/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西安:《革命英烈》编辑部,198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