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萧三 > 其他资料
|
喇叭,呐喊诗人柯仲平 |
萧 三 |
|
|
一 云南省真是人杰地灵, 出了现代三位名人: 音乐家聂耳, 哲学家艾思奇, 诗人柯仲平。 我这里暂不说聂、艾, 单说柯仲平诗人。 英国诗人雪莱说: “我愿做预言的喇叭, 将沉睡的世人唤醒。”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 以“呐喊”为书名。 我说老柯正是那 喇叭和呐喊的诗人。 我原以为他比我年高, 因为人们早就叫他“柯老”。 只因他留了胡须, 其实精神一点不老! 论年龄——我惭愧—— 他比我还少。 但我仍然视他为兄长, 因为他写的诗比我多; 写诗的时间也比我长。 看,今天整理他的四部长诗, 就有千百万行! 这些并不是一堆字纸, 而是红彤彤的心和热血满腔。 字里行间看得见他的忠诚、直爽; 保持了“狂飙诗人”的狂, 可贵的是狂而不妄。 他有时也象绣花针似的灵巧, 但总不失其落落大方。 有人说他是“永红的枫叶”, 有人夸他为“盗天火的诗人”, 有人比他为“奔腾的大海”, 有人称他为“一块闪灼的真金”! 这些比喻都恰当地形容了他, 但我宁肯说他是个普通的人, ——一个大写的人! 他一辈子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一辈子服务于人民, 一辈子不搞阴谋诡计, 一辈子不利己损人。 啊,说来寒心,心寒! 我们有几千年的残余封建, 近百年的洋奴买办…… 这些不能一天就洗得干净。 新的官僚主义不是又已出现? 在一个只知道抓权、权、权, 也抓钱、钱、钱的时代, 他这种性格难能可贵,难! 我愿千百万个有诗才的青年 首先拿他这一点作典范! 二 人们听见潮水涨,擂鼓响, 这是你在朗诵自己的诗作。 人们感觉得抑扬顿挫、气势磅礴, 这是你在读高尔基的《海燕》和《鹰之歌》。 延安曾掀起过诗朗诵的高潮。 原来是老柯放的头一炮。 当时有些人评头品足,议论纷纷, 说他大喊大叫,未免粗糙。 殊不知这正是去掉陈词滥调, 改变古人念诗的摇头摆脑。 我们鼓吹,我们号召: 朗诵诗歌、剧本、散文。 让读者不止心领神会, 让作品具有活的形象。 朗诵产生了生动画面, 朗诵能产生美的欣赏。 它引起人们感情交流, 培养人们的文化修养。 它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 它激起听众的思想回响。 朗诵诗、小说……是一门艺术。 一句话:朗诵给作品插上翅膀。 三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一个根本问题: 文学艺术家要走向工农兵! 老柯早就出入在他们中间, 首先结交了广大的陕北农民。 他习惯了向群众大声疾呼; 但能和老百姓促膝谈心, 向他们俯首低吟。 他能粗能细——这比谁都自如, 能上能下,在人民之中游泳。 我在延安很少看见他在城里。 他走遍了边区大小乡镇。 他带着民众剧团这个班子, 邀请了专家马健翎, 从这个镇走到那个镇, 从这一村走到那一村, 从这架山走到那架山, 从这道川走到那道川。 走遍了各个坳, 走遍了各个峁。 大型歌剧《血泪仇》…… 小戏《查路条》, 《十二把镰刀》, 农村谁都看过许多好戏, 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老百姓欢喜得送他们鸡蛋、红枣, 团员们一面走路,一面吃饱。 有人打听:“民众剧团上哪儿去了?” 答:“你顺着鸡蛋壳壳走去,准能找到。” 这样和民众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样的剧团,全中国又有多少? 啊!你老柯不说别的, 就这一点也可以自豪! 四 陕北的月亮格外皎洁、明朗, 永远使人留恋! 陕北的天格外高远、碧蓝, 永远值得想念! 我们从杨家岭开会出来, 踏着石头跨过浅水延河。 走向青年文化沟, 慢慢爬上山坡。 民众剧团和文化俱乐部曾是邻居, 住在同一个山窝。 沟深、月明、人静, 我们席地促膝而坐。 首先拿出自制的烟斗, 擦根边区自制的“丰足”牌火柴, 点上小小的烟袋锅。 我们沉默片刻, 然后天南地北地拉话。 他唱了一段“信天游”, 我极为赞赏,惊讶! 这样美的民族, 是延河水给灌溉生长的, 是清凉山、宝塔山给砌成的, 是米脂婆姨绥德汉给养大的呀! 夜已深,我们只得分散, 但此景此情, 永远值得怀念! 五 抗战胜利了,我们东西分飞。 二年之后又在阜平城南庄相会。 他编《人民文艺丛书》勤勤恳恳。 我佩服他工作的全心全意、聚精会神。 毛主席在陕北消灭了胡宗南, 斩断了蒋介石一个翅膀, 恢复了圣地延安。 渡过黄河,跋涉了万水千山, 又到达了老解放区阜平、平山。 毛主席来到了城南庄休息几天。 在一间小窑洞里, 乐于和我们见面。 我念了首民歌给他听: “天公公,地公公,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大恩人, 他给百姓当长工。” 称他为“长工 ”,他喜欢。 老柯说,要回延安去写刘志丹。 毛主席赞成说,这要仔细调查研究。 可能要比较长的时间。 不多一会儿我们告别, 毛主席起身相送, 站立的时候扶着门框, 掀开白布门帘, 目送我们下山…… 这一天我们感觉得 幸福、兴奋、心胸坦然。 六 老柯回到了延安。 以后又安家在西安。 常常弹着一张琴, 孜孜不倦, 一句一句写《刘志丹》。 无端打来了一根棍子, 说写刘志丹的都是反革命。 说李建彤用小说反党, 老柯也同命运。 为了写英雄刘志丹, 整整一个月老柯被围攻。 老柯只得将主意改变, 把人物和故事都虚构架空。 老柯没有写完刘志丹。 正当创作旺盛的时候, 被逼丧命,惨啊惨! 但近年换了地,换了天, 迎来了文艺的春天。 李建彤的《刘志丹》 一九七九年在北京出版。 可爱的英雄刘志丹 在书中活灵活现! 陕北的革命历史、人物, 陕北的地名和语言, 我读着感觉得格外亲切。 觉得又看到了陕北的 山、川、坳、峁、梁、塬。 老柯的长诗虽没有写完, 但片鳞只爪我也想看看。 建议在哪个刊物上发表, 也算是对老柯的纪念! 七 记得二届四次人大会期间, 举行过诗歌座谈。 老柯即席发言, 就是慷慨激昂的诗篇。 他说,为了炼一字,锻一句, 时常熬得通夜不眠…… 陈毅将军劝他保重身体, 朱总司令也肃然起敬。 在座的诗人都兴奋鼓舞, 向他表示钦佩、欢迎! 但偏有一小撮戴白手套的人儿, 站在那儿,皱着眉毛,嫌他粗暴…… 去他的吧! 人们分得清楚: 谁是一头雄狮! 谁是一只跳蚤! 1981年 |
|
柯仲平诗文集一:短诗/王琳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