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柯仲平 > 全文图书 > 柯仲平诗文集四:文论
|
在《文艺报》召集的座谈会上的发言* |
柯仲平 |
|
|
(一九四九年六月八日) 我们办《文艺报》的目的,是为使大会①开得好。我们要通过大会,把毛主席的文艺方针进一步贯彻到全中国的文艺工作中去。各解放区、各地、各部门的文艺工作者应总结出一些东西来,有些经验可以提升为理论的,就提升为理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其次是建立组织。在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形势下,产生了新的任务,组织上应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去实现新的任务,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文艺界必须团结,团结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总方针下面。文代会是一个团结大会,应决定一个共同的纲领,大家按共同的纲领去做。至于技巧、形式之类的问题,以后还可以继续研究。大会就要开了,大家对于《文艺报》的要求很多,要马上都实现,恐怕不易做到。但是,加强与各地代表团、读者联系,是完全必要的。联系得更好,就能更好地反映情况,更好地进行大会的思想准备。 关于评选问题,应重视群众性的作品。江丰同志说,除奖励优秀作品外,应该奖励在群众中影响很好的实际工作。这意见很好。有些作品是受广大群众欢迎、教育作用很大的。有些作品,目前还只是干部们比较爱看的。另外还有一种,干部和广大群众都喜爱,它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相当高,例如《李有才板话》等。这三种都很需要,后一种是更合理想的。我们希望能产生革命政治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内容与形式完全统一的作品。不能一下做到,也要努力去做。政治第一,群众第一,这是必须肯定的。不要以为工农兵是愚蠢的,永远欣赏不了你的作品。其实,历史正是他们创造的,伟大的天才正是劳动人民。人民曾创造了很多恰好能表现生活思想感情的语言和极可宝贵的萌芽状态的文艺。《王贵与李香香》之所以好,首先就因它是在普及基础上提高起来的一个创作。人民是智慧的泉源,是天才的泉源,是创造的泉源。但人民需要教育,需要提高。我们进城市里来,决不能对工农兵的方针有任何动摇。我们只是要更加努力为工农兵创造高度政治性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亲密的同盟者,把农民的生活写给工人们看,工人也是喜欢的,因为工人很愿意了解自己的同盟军。所以,我们除了为工人写工人而外,还需要写土改、写农民战争的作品。我恐怕有些同志把过去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轻视了,才提出这个意见。 文艺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有丝毫动摇。解放区有许多很好的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基础。城市里的条件,如印刷等等,比以前好得多了,因此,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贯彻为工农兵的方针。在城市里,应集中更多的力量,来描写工人生活,培养工人的文艺工作者,将来会产生伟大的工人作家。今天是能够更好地贯彻为工农兵方针的时代,我们应加倍努力。 * 本文原载于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文艺报》第八期。 ① 指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 |
|
柯仲平诗文集四:文论/王琳,刘锦满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