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傅连暲 > 生平简介
|
生平简介 |
|
|
|
傅连暲(1894—1968),福建汀州(今长汀)人,生于1894年。早年在家乡学医、行医。1925年五卅运动后,出任汀州福音医院院长。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余部在汀州时,他不顾危险,以福音医院为中心,成立临时合组医院,紧急抢救伤病员。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他又热心为红军和游击队治疗伤病员。1932年1月,傅连暲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福音医院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自任校长。1933年初,福音医院迁往瑞金,正式创立了中央红色医院,任命傅连暲为院长兼中央红色医务学校校长。1934年4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医院,他仍为院长。1934年10月,傅连暲参加长征。1936年底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今志丹)。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延安后,傅连暲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工作。 1937年,一位法国记者在延安获悉傅连暲曾是一个基督教徒时,感到十分惊讶,特对他进行了专访。后被法国记者整理成文,于1937年5月发表在法国出版的《救国时报》上,还印成了小册子发行。1949年7月,《人民日报》曾以《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医生傅连暲氏在中国红军内十年的经验》为题,还加了编者按后重新发表。这篇谈话,对于不同信仰的人,对广大知识分子都有强烈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1938年9月,傅连暲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以后,傅连暲一直担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并兼中央医院院长等职务,继续负责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他除了给中央领导看病外,还抽空给学校、保育院和附近老百姓看病,受到当地军民的欢迎和尊敬。 陕甘宁边区医院是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一所比较正规的医院。该院于1937年9月成立,傅连暲为第一任院长。1939年,傅连暲又奉命在延安李家坬建立中央医院,他兼院长。中央医院经过几年艰苦创业,先后挖掘建筑了九层窑洞,可容100个病人和25个产妇住院。还在兰家坪设了中央门诊部,是延安第一个中医门诊部。傅连暲还撰写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一文,要求自己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向白求恩学习。 1940年4月,为推动边区的防疫卫生运动,由李富春、傅连暲、李景林、饶正锡等发起,在延安各界组织了延安防疫委员会,掀起了群众性的防疫卫生运动。同时,傅连暲还非常重视边区的妇幼保健工作,连续两次被中央妇联授予模范妇孺工作者称号。 1942年,中央总卫生处在杨家湾建立卫生点,傅连暲亲自到杨家湾召开卫生动员大会,,经过两年多努力,杨家湾的卫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被边区政府评为"卫生模范乡"。1944年春节过后,傅连暲领导中央总卫生处在延安南门外举办了空前规模的卫生展览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全体军民服务"。 1945年,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成立,傅连暲任副部长,兼中央卫生处处长。同年4月至6月,他被选为候补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6年,傅连暲随中央工作委员会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傅连暲在西柏坡建立了建屏医院(又称朱壕医院)。1949年3月,傅连暲随中央和毛泽东进入北平城。后根据中央指示,傅连暲建立了中央保健办公室,并主持工作,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卫生保健,以及中央直属机关的卫生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等职。1956年9月,出席了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68年3月28日,傅连暲含恨死于狱中。1973年11月12日,经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2月15日,中央保健委员会向傅连暲家属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表彰傅连暲对我国卫生事业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医疗保健工作做出的重大而特殊的贡献。 ...(显示全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