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全文图书 > 《西行漫记》和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部值得永远纪念的巨著——关于纪念《西行漫记》发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和征文活动的情况介绍
中国史沫特莱研究会,中国斯特朗研究会,中国斯诺研究会

  (一)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本光辉的不朽之作,它的中文版《西行漫记》自1938年在中国首次发表,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经历了巨大的沧桑变化,但是这部巨著迄今仍保存着它的强大生命力。
  早在1936年,斯诺作为西方国家的第一个记者,不顾个人安危,冲破重重封锁,来到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指战员和广大群众进行了第一手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并于1937年出版。这本书仅在第一年就连续再版五次,译成十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1938年中文版《西行漫记》在中国问世,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千上万的青年读者受到它的影响,决心投入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洪流。像是劈开浓密乌云的闪电,这部著作使中国和世界人民看到出现在地球东方的中国革命的黎明,并且预告中国社会的革命运动必将“在一起一伏之中最终获得胜利”。
  毛泽东同志曾经向干部推荐,这是“一本真实介绍我们情况的书。”斯诺也多次向友人谈到,他在红色苏区找到了真正的“东方魅力”!迄今,这部巨著在东西方国家被一致认为是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之书,为千万读者所爱读。
  为了进一步研究、阐述这部巨著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循环斯诺的光辉业绩,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简称为中国三S研究会)、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个单位,在《西行漫记》发表50周年之际,于1988年6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一次有中外学者参加的富有意义的学术讨论会。同时,为了在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中进一步捉倡阅读这部著作,重温这部著作在历史和现实中对人们认识所起的作用,中国三S研究会联合全国八家主要报刊,在中国和国外发起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西行漫记》和我”的征文活动。
  (二)纪念《西行漫记》发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内举行,这是斯诺当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他的一半骨灰埋葬在这里的未名湖畔。
  纪念活动得到国内外许多人士,特别是国内老一代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许多位参加过长征并且同斯诺相识的老同志、斯诺生前的亲密朋友以及新闻、学术界的负责同志组成了纪念委员会,陈云、李先念、邓颖超、聂荣臻、王震、康克清、程子华、肖克、杨威武、张爱萍、李一氓、陆定一、伍修权、黄镇、王首道、舒同、王平、冯文彬、马海德等30多位老一代革命家担任荣誉委员。
  纪念委员会的执行委员由四个举办单位的负责同志担任,其中有黄华、爱泼斯坦、格雷·戴蒙德、章文晋、丁石孙、王学珍、高梁等。
  参加6月16日上午开幕式的共400多人,其中包括部分荣誉委员、执行委员、全国人大、中央宣传部、新闻界的负责人以及70多位中外知名学者。中国驻美大使韩叙同志也出席。
  会上宣读了邓颖超同志致纪念会的贺词、聂荣臻同志的题词以及收到的贺诗、贺信等。
  接着,中顾委常委、中国三S研究会会长黄华讲话。他热情赞扬了《西行漫记》的杰出作用和斯诺为推进中美人民友好做出的历史贡献。他指出:“《西行漫记》是斯诺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心血架设的一座桥,这座桥从陕西保安的窑洞,从黄河两岸,从长城内外,通向世界各地。”
  中顾委常委程子华在讲话中回忆了当年红军抵达保安时的情况,以及斯诺在极为艰苦条件下进行采访、同红军患难与共的情景;中顾委常委、中美人民友好协会会长黄镇在讲话中表示希望,由斯诺开拓的中美人民之间互相理解、友好交往的事业,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展壮大。
  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王学珍,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主席格雷·戴蒙德,斯诺生前好友查理士·荷根,北京外语学院教授柯鲁克,美籍华人学者、老新闻记者赵浩生等。
  开幕式结束后,中外来宾和与会者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参观了在那里陈列的斯诺生平和纪念《西行漫记》出版50年的图片展览。中外学者还瞻仰了座落在湖畔的斯诺墓。
  会议由6月16日下午至18日上午转入大会发言和宣读论文。中外学者聚集一堂,围绕《西行漫记》的内容和斯诺的贡献,各抒己见,深入讨论。
  提交给讨论会时发言稿和学术论文共40多篇。发言大多涉及《西行漫记》对发言者自己的影响和本人的切身体会;学术论文涉及研究斯诺的许多课题,如:斯诺的优秀品质以及他成为卓越的国际新闻记者的过程;斯诺成功的内在因素和时代环境;中国文化对斯诺的影响;《西行漫记》在美国新闻史及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斯诺同史沫特莱、斯特朗、路易·艾黎的友谊;斯诺对推动“工会”运动的贡献;斯诺在促进美中人民友好和美中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西行漫记》写作的特点及其翻译出版的情况等。不少篇发言和论文出自斯诺生前的好友或是专门研究斯诺的美国著名学者、教授和作家。
  在18日上午的自由讨论中,中外学者发言踊跃,交流看法,相互补充,并研讨了今后进一步研究斯诺的任务和方向。
  当天下午举行大会,由美国、中国一些中学选出的四名中学生进行以《西行漫记》为专题的演讲比赛。四名中学生是:美国堪萨斯州(斯诺故乡)巴斯托中学的姬娜·贝克(她用汉语讲),上海复兴中学的王意洁、北京大学附中的王澄、陶行知职业学校的徐蕾(她们三人均用英语讲)。演讲比赛充满朝气,别开生面,使这次学术讨论会在高潮中结束。
  (三)在学术讨论会之前,中国三S研究会和全国主要八家报刊于1988年5月1日发起“《西行漫记》和我”的征文活动。八家报刊是:中国建设(现改名为《今日中国》)杂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
  黄华同志在为发起征文活动而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这次活动尤其欢迎广大青年参加,青年人如果能抽时间阅读《西行漫记》,将会有助于他们了解他们父辈在年轻时代走过的路,从而正确认识这段伟大的历程。
  征文活动立即得到各方热烈积极的响应,从全国25个省、市和国外寄来了大量文章,文章作者包括工人、教师、新闻记者、医务人员、作家、画家、家庭妇女、离退休干部、军人、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生等。他们以亲身的体验,在文章中叙述了他们当年或现在阅读《西行漫记》后的感受,畅谈这本书对于他们参加革命和建设、正确观察和认识革命事物的影响。文章具体生动,事迹感人,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征文活动于1988年12月底截止。中国三S研究会和八家报刊的负责人组成征文评选委员会,对每篇征文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选,评委会成员有黄华、爱泼斯坦、高梁、孟纪青、高集、林剑、徐祝庆、张常海、冯锡良、张启承、陈念云。
  评委会从国内各地中国同志来稿中评出10篇最佳文章,它们的作者是:华君武、高缨、姚北桦、倪文宙、王真、张世珠、嘉蔚、杜毅、程映红、阿弟。
  评委会还从外国朋友写的文章中,评出5篇最佳文章,作者是:玛格丽特·斯坦丽(美国)、曼莫汉·塔科尔(印度)、诺曼·威尔金森(英国)、里克福德·格兰特(美国)和普雷本·阿斯克戈尔(丹麦)。
  评委会向以上15位作者发了奖,并决定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文章中,再挑选15篇优秀文章,同获奖的15篇文章以及“纪念《西行漫记》发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一起,汇编成书。
  评委会希望《<西行漫记>和我》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将会推动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们阅读《西行漫记》,增加对这部著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和积极投入革命者一代开创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更加促进中国和各国人民间的互相理解和友谊团结,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奋斗不懈!
  

《西行漫记》和我/中国史沫特莱研究会,中国斯特朗研究会,中国斯诺研究会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