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全文图书 > 《西行漫记》和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块指路牌
高缨

  世上有无法计算的书籍。有的书给人聪慧,有的书给人技艺,或美感的享受,或逻辑的推理。
  有一种书,是超越这一切的,它是人生道路上的指路牌——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就是这样的书。
  《西行漫记》对于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它影响着我的一生。
  这是40多年前的事了,往事如烟,却仍历历在目。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中我目睹同胞们被撕裂的尸体,在饥寒而屈辱的流亡途中我耳闻老妇幼儿的哀号,又看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溃逃……我从小酷爱受难的祖国,也憎恨侵略者和卖国贼。
  少年时,我头脑里涌上这样的问题——中国的未来该是甚么样?她是生存还是灭亡?
  逃难到成都,我在一所小学读书。级任老师名叫丁剑侯,是江浙人,显然也是流亡入川的。他身体壮实,黑黑的脸粗犷又英俊,近视眼没多少光泽,却闪动着刚毅的眼神。有一次上语文课时,他突然以深情的语调讲起故事来了。他说:在中国的西北,有一块自由的土地,那里有一支抗日的军队,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但他们平等、亲密而勇敢善战,他们号召老百姓站起来,拿起大刀、红缨枪,去杀凶恶残暴的日本鬼……
  这一席话,第一次打开我心灵的窗棂,有如看到大雾中的依稀光明。不久以后,丁剑侯老师突然失踪,一位云南籍的老师悄悄对我说,丁老师是到那个有红缨枪的地方去了。这一切,都令我震动,然而却又是朦胧的,像一个富有诗意的谜一样的美梦。
  是在1943年,我独自流浪到山城重庆。茫茫人海,窄窄歧路,我唯一的依靠是在当时的中央大学外文系读书的大哥高洪章。中大分校在嘉陵江畔的柏溪。茅草盖成的学生宿舍,每间要住几十个人,像乱糟糟的兵营。大哥把我安置在这里,每日靠他和他的同学从食堂弄些饭度日。大学生们有各种各样的政治色彩,有维护法统的“正人君子”,有专会谈情说爱哼黄色歌曲的公子哥儿,有钻入书堆未老先衰的“夫子”……而我的大哥和他的伙伴们,却是一群朝气勃勃、思想深邃的革命青年。他们公开或秘密地聚在一起,论世界大事,谈国家兴亡,讨论唯物辩证法,研究鲁迅、高尔基。他们提防突然而来的陌生人,却从不回避我。我大睁着眼睛,凝视着点点滴滴的革命真理。
  我大哥是个好学的人,对于外国文学甚有研究。他感情深挚,非常喜欢音乐。黄昏散步时,他轻声唱着《延安颂》,好像从遥远的地方吹来了早春的暖风……他常常给我找些书看,扩大我的视野,陶冶我的性情。记得在一个炎热的日子,大哥在宿舍外,环顾四周,塞给我一本书,小声嘱咐:“这本书很重要,赶紧看,看完要还给别人;哦,不要当着人看,记住!”
  这是一本大开本道林纸的书,被撕去了封面,也就失去了书名。我接过书,心里浮上一种神秘感。我跑到江畔的老黄桷树下,坐在岩石上,在膝头打开这沉甸甸的书,一页又一页,一个崭新的世界渐渐呈现在我的眉目间,沁入我的脑海,渐渐忘了我的存在。我看到了陕北的黄土高原,看到亮着灯火的窑洞,看到红军的帽徽,游击队员黑红的脸,红小鬼得意洋洋的微笑和我梦中的红缨枪……一位又一位传奇式的英雄,站立在我的心中,而最令我惊心动魄、神驰意往的,是书中写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每一段叙述,每一个细节都渗入我的心底,化为我的生命。记得书上还有几幅非常粗糙的单线条插图,像小孩画的符号一般,然而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最为壮丽的历史画卷。
  我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地读完了这本书。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了,忽然觉得昔日朦胧的梦幻变成了清晰的现实,眼前一片光明,脚下出现一条略——革命的路,我的路。
  大哥对我说:这本失去封面的书,叫作《西行漫记》。
  呵,《西行漫记》,革命的指路牌!
  就在第二年,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亲自关怀下,我进入了他所创办在草街子的育才学校。这是一所革命的学校,教师都是著名的革命学者、专家和从延安派来的干部,给我们以良好的教育。1946年初,我们有幸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博古、邓颖超、邓发等可敬可爱的革命前辈,我发现他们的形象、他们所讲的革命道理和故事,完全和《西行漫记》所写的一个样!从此,我的革命信仰坚定如铁。
  就在此时,我的大哥受党组织的派遣,到解放区去了。我们分手在一个晚霞如炽的傍晚,在红岩村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的石阶前。
  1947年,我离开学校进入黑暗而复杂的国统区社会,当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所交给的秘密工作。回忆当年,我是那样地忠诚,那样地不要命!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运送党的文件,在警察的搜查中印刷党的传单,在一片白色恐怖下去组织群众的斗争……渺小的我,一旦走上革命之路,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胆子和那么多的聪明。
  《西行漫记》对我影响很大,但当时却没有记住这本书作者的名字,这大概因为这本书当时没有封面,和它的内容完全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当我再读这本书,并且读到一些介绍作者的文章时,亲爱的埃德加·斯诺才高高地、生动而具体地站立在我的眼前。我也曾凝视他的照片,陷入往事的回忆,由衷地感激着他。渐渐地,又超出个人感激的范畴,一种强大的国际主义的感情洪流,奔腾在我的血液中。不仅对于伟大的朋友斯诺,以至对美国人民和所有给中国革命以声援的人,我心里都永存着深挚的爱。
  也有些偶然巧合的事,说来真有趣。
  开国以后,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岗位。30多年来,在我出版的十来本作品中,有一部长篇小说《云崖初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就是以红军长征过凉山彝族地区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很难说,这里没有《西行漫记》的潜在影响,因为在我写作过程中,《西行漫记》中最初的单线条插图,不时地晃动在我的灯影下。
  埃德加·斯诺静静地安睡在中国的大地上,也埋在中人民的心里。他是不朽的,正如国际主义是不朽的。
  斯诺给了我一块人生的指路牌,他一点也不知道。在今天全国人民纪念他的日子里,我把这篇小小的文章和我真挚的心,当做一束素花,献给他。愿他能够知道。
  

《西行漫记》和我/中国史沫特莱研究会,中国斯特朗研究会,中国斯诺研究会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