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全文图书 > 《西行漫记》和我
|
《红星照耀中国》是教授中国当代史的必备书 |
普雷本·阿斯克戈尔 |
|
|
1936年7月至10月,埃德加·斯诺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访问期间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和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斯诺搜集并记录了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他还到当时国共两党武装力量激战的宁夏南部参观访问。 周恩来在接见斯诺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我们知道这一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1937年7月,《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了(中文版1938年出版)。毛泽东在1938年说:“斯诺是在别人都不来的情况下来的。但研究了我们的局势,帮助世界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为我国立下的这一丰功伟绩。他是第一个打通友好关系之路的人。” 后来(1958年)斯诺在提起这段经历时说:“我所能说的就是,我与红军一起度过的那4个月(1937年7~10月)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一段经历。” 解放后,斯诺三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1960年6~11月,1964年10月~1965年1月,1970年8月~1971年2月)。第三次访问时,他与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庆祝“十一”国庆节的活动。就是这次在天安门上,毛泽东请斯诺转告尼克松,中国欢迎尼克松来访,无论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还是美国总统的身份都可以。于是,尼克松在1972年飞往北京,中美两国的关系从此解冻了。 斯诺是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他说:“说真的,如果说我写了一些对中国有用的东西,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倾听了中国人自己的意见。我把这些写下来,尽量做到坦诚直率——因为我的信念是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与中国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这足以证明斯诺把他的工作当成一项使命,但同时又尽可能做到客观和如实地加以反映。他以这种态度赢得了周围人的信任。 还可以补充一点,美国受人尊敬的长者,研究中国历史的费正清先生曾说过,《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的记录,而且表明了发展趋势。 因此,《红星照耀中国》是教授中国当代史的必备书。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部分《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是毛泽东的自传。斯诺在采访时非常仔细。在吴亮平的帮助下,斯诺用英文写下了毛泽东对他的问题的全部回答。这篇东西当时被译成中文,毛泽东亲自作了修改,因为他强调细节一定要准确。斯诺还说他也很感谢吴先生在搜集材料方面给了他许多帮助。 就这样,毛泽东的正传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司令部保安(延安西北偏西方向约70公里)的两间土窑里诞生了。 斯诺本人对毛泽东的印象都写在《苏维埃掌权人物》一章中(第三篇)。他对中年时期毛泽东(43岁)的印象意义深远。斯诺跟毛泽东谈了许多个夜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谈话后写的访问记录大约有两万字:他的童年,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如何成为领导人,红军的成长过程,介绍著名的长征,讲述其他许多著名的红军战士的故事,从朱德一直到那些红小鬼的故事(斯诺有一章专门描写这些可爱的通迅员)。 下面是斯诺对毛泽东的总的印象:假使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的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那一套。斯诺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红军战士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他把天真质朴的奇妙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起来。他对于工作,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战略家。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斯诺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听别人说,毛泽东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斯诺常常想知道毛泽东自己对于武力、暴力以及“杀人的必要性”等问题的责任感。他年轻的时候,就有强烈的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倾向,从理想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显然是从哲学上开始的(他是一位热衷于哲学的学生)。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他思想的核心,但据斯诺推想,阶级仇恨对他来说大概基本上是他的哲学体系中的一种理性的产物,而不是本能的冲动。他身上似乎没有什么可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他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相信人有能力解决人的问题。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毛泽东在斯诺的印象中是一个感情相当深沉的人。斯诺记得有一两次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 《红星照耀中国》是我了解中国当代历史,特别是了解毛泽东的入门教材。以后我又继续研究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伟大的爱国战争(1937~1945),第二次国共内战(1946~1949),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为一名高级中学和大专学校(学生年龄为17~20岁)的历史教师,我很快就感到《红星照耀中国》是教授中国当代史的理想的入门教材。这本书文字流畅,有启发性,涉及面广,因此,它是本基础教材。 以这本书为起点,许多学生还想进一步深入了解。让我再以毛泽东为例,我推荐了几本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人们评价他的书《用历史的天平衡量毛泽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9~1981)以及《毛泽东》。 上述“历史决议”对毛泽东进行了权威性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还可以共产党为例,《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第二章《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和第六篇第三章《苏维埃社会》可作为介绍共产党的首篇,《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续篇,1987年10月25日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结尾。 在此还需要提一下《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1934~1935)。这一章对这次举世闻名的史诗般的长征,只作了梗概的描述。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三章《大渡河英雄》(强渡大渡河)。但这样描写足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此外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记者的目击记、书和图片。例如:《回顾长征》(1978),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1985)和《中国·长征》(1986)。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图片对于教授当代史的重要性。我对洛伊斯·惠勒·斯诺写的《埃德加·斯诺的中国》(1981年)一书很满意。这本书有大量精美的插图,配上从斯诺的11本书中和许多文章中摘选的一些段落,因此读者可以抓住那个时代的精神。如果你想了解长征路上目前的情况,你可以从《中国·长征》一书中找到最精彩的彩色图片。你等于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作了一番游览,风景如画,引人入胜。有的地方,地势较平坦,大多数地方崎岖不平,地势险峻。你可以使自己融入长征的艰难困苦之中。 对于我,一个历史教师,《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启发灵感的源泉,也是教授中国当代史的启蒙教材。 |
|
《西行漫记》和我/中国史沫特莱研究会,中国斯特朗研究会,中国斯诺研究会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