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续范亭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桧归来
续范亭
    痛史重演,秦桧归来。遍地岳飞,不怕金牌。
  这四句话从何说起呢?我们就先从方先觉等归来说起吧。弹尽援绝,措手不及,突然被俘,坚强不屈,自行脱险归来,这是可以慰勉的。亲投敌营,签字画押,愿为俘虏,受敌委托,敌人保险归来,这是不能饶恕的。而方先觉等属于第二类①。
  日寇保送方先觉等一批降将回到重庆,按照军令军法,应该是把他们严密的监视起来,不使与外界接触,然后再以军法会审,详加审判,追究其投敌之罪恶,揭发其归来的阴谋,依照法令,判决处理,晓示国人,知所警戒。勿使动摇我抗战阵营,并以表示政府抗战到底之决心,鼓励国人与前方将士之气节,这是通常的道理,应该如此。然而中国今日之事,乃有大谬不然者,明知为敌人阴谋诡计,保险他们回来,有所作为,而反受国家优待,委员长“慰勉有加”,各机关团体纷纷欢迎慰劳,甚至称为“模范军人”。咄咄怪事,令人难解!既不顾国际观瞻,盟邦怀疑,又不顾国人舆论,士气影响。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抗日阵营,又要发生什么变化,不能不教人怀疑忧虑。
  如果说守城四十七日,尽了相当努力,只嘉勉其守御之功,投敌事可以不问,这个理由,恐怕太不充分了吧?照这样说法,那末有人已经抗战七年有半,也算很辛苦了,也算尽了相当努力,如果最后投降了敌人,也算有功无罪吗?也可称为模范军人吗?也可以慰勉有加吗?恐怕国人不能如此宽大为怀吧!军令政令也不容许这样吧!“最后胜利”、“最后五分钟”之格言,就是防止这个思想为害。我们推测方先觉归来这件事,当然是日寇的阴谋。这一阴谋是中国宋金历史上早有的事情,日寇不过师法金人故智来破坏我抗日阵营。而国民党内反动派欢迎降将的心理,亦可在宋史上找得大同小异之范例。
  按宋史大概是这样一回事,金人侵入汴梁,徽钦二宗被掳,同时被俘去数万人。宋高宗南渡后,金人使宋俘虏秦桧归国,反对抗战,主张和议。秦桧为宋之太学生,绰号秦大脚,善奔走,能言语。宋高宗正在急难,闻秦桧归,如获至宝,依为长城,不离左右,好象是他的保镳人护身符一样,最后择为宰相,君臣勾结,狼狈为奸,造成千古之痛史,促进宋室之灭亡。他们的手段,是先把中原抗战的优秀将帅刘锜、韩世忠等撤去兵权。使抗战主力、金人最怕、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孤立起来,然后用十二道金牌,皇帝圣旨,把岳飞调回临安(今杭州)杀害。抗战阵营由此破坏。敌人道路由此扫清,金人长驱,进迫长江,而宋室亦更加削弱,几等于灭亡。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忠贞无比,文武兼资,智勇足备的伟大人物。尤长于练兵,善于作战,据说,现在流行的形意拳,就是岳飞练兵的拳术,普通干部都能越沟两丈,其他技术可知。他的军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组织、有训练、有战斗力的军队,军队纪律,秋毫无犯,所到之处,人民热烈欢迎。中原会战,北方许多民众武装游击队,都愿意帮助他,归他指挥。人民爱戴如父母,深得民心,因此每战必胜,称为常胜军,又叫岳家军。当时金人的军队,也是凶悍善战,然而被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屁滚溺流,士气不振,称岳飞为岳爷爷,几乎不敢见阵。最后朱仙镇一役,岳家军以五百骑兵,大破金兵十万。这是历史上的奇迹,敌我力量为二百与一之比,竟获大胜,可见金人之士气颓废到了极点。当时金兀朮正想渡河北返,退出中原,有一中国汉奸士人告他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子姑待之,必有变化。”果然不久,秦桧把岳飞和好多将士,调回去以“莫须有”三字狱,加以杀害了,岳家军也遣散瓦解了,金人于是额手称庆,长驱直下矣。此种亲痛仇快之事,至今犹有人效而行之,真是无耻极了。
  宋朝所有皇帝,差不多都是些可怜虫,时时在恐怖求和苟安享乐中生活,这也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宋家传统的政策“安内媚外”的原因所致。自赵匡胤坐了天下,不信任将帅,“杯酒释兵权”以后,所有军队都中央化。都归贵族直接指挥,专门镇压国内人民,骄奢淫佚,腐败不堪。宋太宗时,辽人强大,直迫雁门,已经是很危险了,然而宋家皇室,妒贤嫉能,借抗战机会,消灭地方军队,如刘武周旧部杨业,是当时晋西北的一支强有力的地方武装,归降宋朝以后,忠心耿耿守御雁门一带,屡败辽军,辽人畏之,不敢深入。而宋室贵族忌妒杨家军,把他们的队伍指挥到绝地,不加援助,杨业粮尽援绝,困死沙漠。这和某人在一九四〇年想的困死八路军,饿死八路军,消灭新军,还不是一套么?不过八路军、新军,警觉性提得很高,没有被他们消灭罢了。统治阶级消灭异己之惯技,自古已然。宋高宗之杀岳飞,师其祖先惯技,自坏其长城,献媚于敌人,可耻可恨,无以复加。当今国民党之措施也是这一套的传统,媚敌苟安,无大志气,不能替全国负责,所以把他名之曰小皇帝的思想。
  我们看了这一段千古的痛史,千古的丑事,十分痛心。但究竟它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要国人好好研究一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国今日之抗战,如果再蹈宋人覆辙,那真是万劫不复,罪恶滔天了。然而今日事,真有重复亡国痛史的危险,国人应万分警惕,力挽危局,不要忽略这件事。方先觉虽或不如秦桧之神通广大,但中国早有许多秦桧在,所以他起的破坏作用,不会很小了。
  故人送回降将方先觉等,破坏抗战阵营,这是容易了解的事。而当局欢迎降将,重视降将,依仗降将,这是颇不容易普遍了解的事。在统治阶级独裁者的脑筋中,不顾一切,只是盘算如何维持他的统治地位,从这一点出发,才可以推知其底里。我们推想宋高宗的心理,一方面惧怕金人威胁,放回徽钦二宗夺了他的小皇帝地位;一方面又怕抗战力量长大,有碍他的统治。荒淫无耻,媚外苟安,顺从金人意旨,摧残抗战力量,扶植亲敌势力,欲摇尾乞怜于虎口,侥幸偏安于一时。宋高宗只求维持其小皇帝地位,不顾整个国家民族之存亡,人民之牺牲涂炭,一味依仗秦桧,服从金人密旨,破坏抗战阵营,惨杀爱国将帅,断送整个中国,其厚颜无耻,人格卑下,达于极点,而统治阶级的奴才们,死后还谥他以高宗称号,不知高在那里,可见统治阶级的历史是大不可靠的。
  我们推测这一回日寇付与汉奸方先觉等的任务,当然是诱降、劝降,第一最好能全面投降,加入东亚共荣圈,做第二汪精卫。第二万一不能直接投降,最好表面抗战,实际服从敌寇意旨,一方面互相勾结,共同剿共,削弱国内抗战力量;一方面驱逐英美力量,削弱盟军陆上势力。然而这种自坏其长城的做法,自然会变到第一条上去,是非常危险的。
  以上两条,国民党内的反动派实行了任何一条,都是亡国政策,而实际上数年以来,国民党内的反动派早已实践着第二条。对敌人暗送秋波,心照不宣,企图消灭新四军,到处进攻八路军,最近驱逐史迪威,不都是照着敌人意旨干的么?不都是破坏抗日战线么?这次敌人送方先觉归来,当然更加深加重这些做法,这是无可怀疑的,也就是又为亲日派打了气,政局会越来越坏下去的。凡此种种阴谋,无非是摇尾乞怜于敌人,请敌人刀下留情,最小限度你们不要再向重庆进军,为小皇帝留点余地,才能帮助你们,我对于你们的感谢与孝敬之意,请你们再看以后的事实吧!这种做法正等于为敌人扫除道路,逐步投降。这和南宋的亡国政策,又有什么区别呢?
  国民党内的反动派这种可怜的两面政策,勉强抗战,又不敢彻底抗战,又想投降,又不敢公然投降,半推半就,畏首畏尾的做法,实在害死了中国,这都是半封建、半法西斯之下,自然产生的结果。俄罗斯公民赫尔岑好多年前就说过:“危险的到来,并不是始终是野兽的野兽,而是已经由教育变成了兽性的人的那些野兽。”这是纯指法西斯而言。如中国的半封建、半法西斯之下,又培养出些什么人来呢?他必然是两面性的,就是对外奴才,对内野兽。在侵略者方面,总是表示奴才性;在国内镇压人民,总是表示其野兽性,此所以为半法西斯。这些人对侵略者,总是怕死畏战的。希望敌人怜悯,刀下留情,他们好镇压国内民主力量。法国维希政府投降派的格言是“当奴才总比打仗好些”。然而他们没有了解,当奴才以后还得要打仗。还得要打更苦的奴才仗。这又有什么便宜呢?不过空空的害了国家人民,而他们也遗臭万年罢了。事情是很明白的,国民党内的反动派,是要坚持其两面性政策,不会改悔而变更。那末我们全国坚持抗战的人民,及各党派各阶层,如何挽救此亡国政策,使他不要断送了全中国,这就要赶快大家起来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还得要在民主与团结的基础上想办法,我们必须有个中心力量,不能说一个同民党不民主,不团结,我们就听其自然的把整个国家大事坏下去。现在全国各处的抗日根据地,已经是普遍的建立起来,并且已经是巩固起来,这就是中国十万里的活长城,国家复兴的保障。他们不但可以救了中国,而且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这些区域的抗日英雄们,都和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智勇双全。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封建思想存在,他们不怕小朝廷,不但秦桧的十二道金牌把他们调不去,而且国民党与日寇勾结进攻,也把他们打不了的,他们的信念是国家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抗战第一,建国第一,小朝廷的政令军令,是再也骗不了他们了。他们有三三制的政权,团结了近万万的人民,团结了各党各派各阶层的优秀分子、爱国人士。他们有八路军新四军,最好的战略战术,他们有共产党多年的斗争经验,他们有毛泽东的跟正确的政治领导,六十万大军,二百多万民兵,九千多万人民,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这一救国救民的唯一力量,不但要拯救了中国,解放了中国,而且要拯救了国民党的亡国政策,始终要争取他们,团结他们,这就看国民党最后的觉悟如何了。其实事情也很简单,或是蒋介石自动放弃了他的小皇帝思想,真正改组国民政府与统帅部;或是全国民主力量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向他斗争,把他的小皇帝思想给他挤掉了,中国才会有办法的。
  (一九四五年一月三日刊于延安《解放日报》)
  ①方先觉事见《诗作·延水集》注释。
  

续范亭文集/续磊,穆青编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