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续范亭文集
|
北方革命之起因及华山聚义 |
续范亭 |
|
|
辛亥以前,北方革命分子多加入同盟会;尤以留日学生为最急进,盖在日本亲受孙总理之指导与革命空气之激荡,归国后加入新军与教育界者为多,散布革命空气,组织进行革命。故辛亥革命以新军与知识分子为主干。民国元年以后,一部分新贵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走了军阀官僚的道路。其余真正革命分子经过二次革命①失败,多被通缉逃亡,散居海外及各省。民国三年,山西党人晋北续桐溪(字西峰),晋南李鸣凤字岐山以反袁被山西督军阎锡山通缉捕拿。续桐溪渡河亡命陕北,李鸣风被捕解北京,山西党人出亡者数百人。 其时,陕西党人于右任、井勿幕、曹俊夫,刘守中、胡景翼(字笠僧)等亦以反袁逃亡日本及各省。胡笠僧在日本颇受总理知遇,民国三年奉命归国,奔走革命,绕道山西密访续桐溪、李鸣凤等,适二人皆被阎驱逐,遂与刘守中归陕。 河北高阳人孙岳(字禹行),二次革命时为陆军十九师师长兼浦扬镇海徐五路总司令,与张勳对战于徐海间。二次革命失败后,匿居天津日租界。孙岳与续西峰早通声气,知续西峰亡命入陕,亦于民国三年八月秘密来陕。其时,续西峰、史可轩等正以郭希仁为东道,匿居华山下之杨家园,已与胡景翼、刘守中等策划进行革命,连络各方豪杰,孙岳至,大喜。 甘肃天水人邓宝珊,十六岁从军入新疆,辛亥革命伊犁起义,战功特著。二次革命,连络当地人士反袁,事泄被捕入狱,后被驱逐出境,由西伯利亚铁道归国,亦于民国三年八月适来华山相会,少年英俊,同志多爱之。 郭希仁,陕西临潼人,辛亥革命曾为陕督张凤翙之参谋长。袁世凯以陆建章督陕,郭希仁逸居华山下,以讲学为名暂避风头,陕西人士多师事之。 民国三年九月,续桐溪、胡景翼、孙岳、邓宝珊、史可轩、刘守中、郭希仁、刘蔼如、董振武、胡德夫、续范亭等十余人,聚首于华山下之杨家园,计划北方革命,当以陕西为根据地,然后连络滇川出兵潼关,以颠覆北洋系之老巢,中国革命,必须打倒北洋系方能成功。以此为目标,大家分头进行革命,以可谓华山聚义也。当时在陕取得联系者有陕西曹俊夫、孙维峻、焦子敬、冯毓东,山西李鸣凤、景梅九,宁夏高志清(名世秀),山东刘冠三、赵挥塵,福建何遂。初李鸣凤、刘冠三、商震俱以反袁案被逮北京,陆建章督陕携之来陕,欲为己用。何遂当时为陕西地方军陈树藩旅办军事教育,胡景翼、孙维峻等曾在该团学习军事。 ① 即“讨袁之役”,又称“癸丑之役”、“赣宁之役”。孙中山继辛亥革命后于一九一三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战争。 |
|
续范亭文集/续磊,穆青编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