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
爱国将领卫立煌——第十四章 战区司令长官兼省主席 |
方知今 |
|
|
1938年12月底,蒋介石在陕西武功县假西北农业学院校址,召开重要军事会议。 卫立煌和郭寄峤前往参加会议,带的秘书刘毓珩兼任“战地工作团”主任。他们一行到了西安,听说有人控告“战地工作团”,第一名被控的就是刘毓珩!卫立煌不敢再带他去参加会议,将他留在西安。 在此之前,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战地工作团曾被特务们控告“有共产党分子渗透”,蒋介石便迭电命卫立煌清除这个组织中的共产党分子,卫立煌虚以应付了事。后来蒋介石得知卫立煌阳奉阴违,便命驻西安的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就近彻查。蒋鼎文给卫立煌打电话说: “俊如兄,委座对此事很关注,命我就近彻查,掂塞不过去呀,把可疑的人消除了吧。” 卫立煌这才感到事态严重,只好免除了刘毓珩“战地工作团”主任兼职,仍回第九军军部,改派丁致中兼任工作团主任。 现在矛头直指刘毓珩而来,卫立煌哪里还敢带他去参加会议呢? 此次参加会议的有:第一、第二、第五、第八和冀察、苏鲁六个战区师长以上各部队将领,唯独没有八路军和山西新军的将领。 这次会议主要“精神”,就是“限制异党活动”。蒋介石说共产党利用抗战之机,在不断扩充军队,抢占地盘,这是不能容忍的,必须严加控制。并制定了许多限制办法,强调军令、政令统一,对陕甘宁边区加强包围封锁。在军队内部加强领导,排除异己,削弱杂牌军队,解散军队中一切不合规定的组织和工作团。还特别提到:如第二战区的“战地工作团”! 卫立煌听了蒋介石的讲话,不免暗暗吃惊:国共关系又趋于紧张了!无疑,他今后与共产党方面的接触,也要小心谨慎,不能引起特务的怀疑。他也在考虑如何处理“战地工作团”的问题。扛是扛不住了,他与郭寄峤商议,怎么换一个名称、形式,把“战地工作团”保留下来。他还不知道就在他们开会期间,解散“战地工作团”的命令,已传到指挥部,暂时主持工作的副参谋长文朝藉即宣布解散“战地工作团”的命令,给团员们发了一些遣散费遣散了。原则上一些在“战地工作团”兼职的人员,各回本职,但刘毓珩已被“点名”,也只好将其“遣散”。 武功会议结束后,即1939年1月,蒋介石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调升为没有实权统辖北方第一、第二、第五等几个战区的天水行营主任,委任卫立煌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仍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第一战区所辖作战地区,主要是河南省全部和山西一部,北至冀察,东到山东海边和江苏、安徽的北部,西至潼关,跨及六省,是当时各战区当中幅员最大的。 第一战区所辖部队有: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连仲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孙桐萱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孙蔚如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曾万钟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兼(后刘茂恩)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何柱国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朱德 第三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李家钰 第三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石友三(后高树勋) 第三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胡宗南 当时共有十二个战区: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张发奎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陈诚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薛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蒋鼎文 苏鲁战区 司令长官于学忠 冀察战区 司令长官鹿钟麟 第一战区有兵员一百一十四万余人(发军饷人数),是十二个战区拥兵最多的。 这是卫立煌为将以来的鼎盛时期,唯一的遗憾是还没有兼任省主席(战区司令长官应该兼任省主席,如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就兼任湖北省主席)。不兼任省主席,就没有地方行政权,所以不免耿耿于怀。 此时朱韵珩夫人在成都居住。 1938年初忻口战役后,卫立煌已意识到抗战会持久下去,家眷随军多有不便,就与部将们商议,决定把第十四集团军将领的眷属都送到大后方成都去,这样免了将领们后顾之忧。商议定后,卫立煌包了两架飞机,将所有眷属都送到了成都安家。 卫立煌所以要把眷属送到成都,是因为他在陆军大学的同学,也是“拜把兄弟”严啸虎在成都当警备司令,他与严感情甚好,可拜托严啸虎照应。 一日,宋美龄给朱韵珩夫人来电话。 宋美龄经常与朱韵珩通电话。第一夫人的电话是专线,与民间通话很困难。宋美龄便先让人与成都警备司令通话,告知几点钟要与朱韵珩夫人通话,成都警备司令部即派车将朱韵珩夫人接去,在警备司令部与第一夫人通话。 蒋夫人在电话里带点兴奋的口吻说道:“路德(朱韵珩夫人的教名),恭喜你啊,俊如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了——一方诸侯了啊!他不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了,相对安定一些,你可以去洛阳和他团聚了。” 朱韵珩早已得知丈夫升任战区司令长官,也在作去洛阳团聚的准备,听了宋美龄的“报喜”,真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道: “感谢神的恩赐!感谢夫人总惦记着我。也请夫人代为向蒋公致意,多谢他提携、栽培俊如。不过……俊如说了,先不忙着去,还是等他当上了省主席再去。我想也是的,那就再等一段时间吧。” “啊……”蒋夫人似乎略有迟疑,但很快就说:“路德,我知道了,你放心,俊如很快就会当上省主席的。你现在就可以准备好去团聚了。” 朱韵珩夫人又表示了感谢。 朱韵珩夫人与蒋夫人通信、通话皆用英文英语,所以也不怕旁边有人在听。 卫立煌升任战区司令长官后,及时向夫人通报了这一喜讯,同的也说到了没有兼任省主席的“遗憾”。朱韵珩夫人就记在心里,想着有机会在蒋夫人面前提一提——蒋夫人在蒋委员长面前所能起的“微妙作用”,国民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是,主动与蒋夫人通电话是很麻烦的,写信吧,又不好措辞。不料蒋夫人找上门来,而且送了这么好一个契机,朱韵珩夫人不失时机而且是很巧妙地将要求提了出来,得到了蒋夫人的允诺,她相信十有八九就会有好消息了。 果然,过不多久,卫立煌兼任河南省主席的任命发表了。 卫立煌时年四十一岁,身兼军政要职,可谓春风得意。 卫立煌很看重省主席这个兼职理由有二:一、战区司令长官没有地方行政权,地方上就会在兵役、物资等方面掣肘。二、别的战区司令长官多兼任了省主席,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就兼任了江苏省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兼任湖北省主席;张治中任过湖南省主席;刘峙早先任过河南省主席,论资历、能力,他都不在这些人之下,不兼任省主席面子上也下不来。 但是,当时想当河南省主席的大有人在,如代理省主席方策,提正是顺理成章的;还有河南省党部主任李敬斋是CC系重要人物;再有军界“老人”张钫,辛亥革命之后即为陕西靖国军副司令,1912年即任师长,1924年北洋军政府授予“将军府武略将军”,1927年国民政府授予建设厅长,1930年当过河南省政府代主席,抗战开始时程潜委为河南省民军总司令,在河南地方上潜力很大;曾经留学日本的国民党前辈刘积学。这些人都在积极活动,而且在重庆各有后台。卫立煌恰恰是在重庆上层,没有足以支持他、能在蒋介石面前说得进话的人,能否当上省主席他毫无把握,不免惶惶,他的部下们也为他着急。 现在意外落实了,却全是夫人之功,喜出望外之余,不免更感念朱韵珩是难得的贤内助了,忙催促夫人速来洛阳团聚。 卫立煌当上了省主席,他的部下、故旧,不免要想谋一职缺。卫立煌虽从军多年,毕竟为官多年,懂得权衡利弊。河南地方上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地方势力就会联系与他为敌,那就帮了战区政治部和复兴社一伙人的忙,他的麻烦就大了。鉴于这些情况,他决定不用自己的人,甚至将他新委任的省政府秘书长蒋炎撤回,换上河南地方势力代表人物之一的河南省银行总经理李汉珍。他的妥协做法,在于向地方势力表明:河南的官还让你们去当,你们只要不捣乱就彼此相安。 当然,卫立煌在人事上的妥协,不等于他就撒手不理政务,他还是想着要做几件于河南老百姓有益的事。然而,接踵而来的意外和不幸的事,几乎将这员悍将击倒了。 朱韵珩夫人得知丈夫终于兼任了河南省主席,自然也十分高兴,准备去洛阳与丈夫团聚。她所以迟迟未成行,是因为体检时发现子宫长了一个小小的良性瘤子,决定先做手术拿掉瘤子再去洛阳。当时在成都有个“四圣祠医院”,是教会办的,有外籍医生,朱韵珩就选中了这家医院。因为是个小手术,夫人也未征求丈夫的意见。 出乎意料的是,小手术出了大问题,朱韵珩夫人竟在手术台上休克!当时成都警备司令严啸虎闻讯急忙赶去,要求医院院长尽全力抢救。但经过四天抢救无效,朱韵珩夫人终于与世长辞,终年三十七岁。 噩耗传到洛阳,卫立煌哭倒在地。 朱韵珩一向待人谦和友善,关心卫立煌的下属及家眷,经常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卫立煌的下属,人人敬仰这位贤德的夫人,不幸消息传出,部将们莫不垂泪哀悼。 卫立煌打电话给蒋介石,要求回成都奔丧。蒋介石说:自抗战以来,将领们有丧事都托他人代办,要求他冷静考虑。卫立煌力争,说目前战事不紧张,他可以乘飞机去,往返都便当。 蒋介石见卫立煌力争,便说:“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次日,侍从室主任张治中给卫立煌打来电话,先慰问一番,然后婉言相劝,要求放弃奔丧念头。因为听到卫立煌在电话里已泣不成声,很受感动,便说:“俊如兄节哀,请静候佳音吧。” 显然是张治中在蒋介石面前说了情,才得到蒋介石首肯。稍顷即再与卫立煌通话,说委员长已同意派一架飞机来洛阳,送他回成都,卫立煌自不免千恩万谢。 飞机要次日才能到,此时卫立煌已方寸大乱,郭寄峤便代他打电话告知严啸虎,请对方代办丧事,说明卫立煌到达成都时日。当时刘少奇出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正途经洛阳,也由郭寄峤出面接待,向刘少奇说明原因,并代卫立煌表示歉意。 次日,卫立煌由洛阳乘飞机到成都,严啸虎接机后,便陪同驱车赶往停灵的寺庙——因为当时成都还没有殡仪馆,只能如此。 卫立煌在灵前哀哀欲绝,执意要开棺见贤妻最后一面,当时棺木已钉上,不能再破开,亲友力劝才作罢,但他坚持通宵守灵,在灵前对亡妻诉说不尽心里的话。 宋美龄闻之朱韵珩病逝,十分伤心,亲自坐飞机到成都吊唁。朱韵珩的丧事刚料理完,宋美龄打电话到警备司令部,约卫立煌在成都中央军校教育长家中接见他——这也是蒋介石的“作风”。 卫立煌带着朱韵珩所遗一七岁之女,一六岁之子,略提前些时来到教育长家,由副官引进客厅,教育长作陪。 稍顷,蒋夫人来到,其气度非凡,威严不亚于蒋介石。在客厅作陪的几位将领纷纷起立敬礼,蒋夫人只点点头,说:“我和俊如单独谈。”将领们答了声“是”,忙退出客厅,又不敢远离,都站在廊下,随时听候夫人召唤。 宋美龄见了两个孩子,拥抱着潸然泪下。良久,才对卫立煌说了一番安慰的话。又问:“俊如,今后有何打算?” 卫立煌答道:“这两个孩子还太小,家母年迈,难于照看,托给别人带我也不放心,所以我决定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自己照顾。” 蒋夫人“啊”了一声,似在考虑,但最后也没说什么,因为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你怎么回洛阳呢?” 卫立煌答道:“我准备乘汽车回去……” 蒋夫人摇头说:“这怎么行呢?坐汽车有几天的路程,两个孩子怎么受得了途中颠簸!这样吧,你再等两天,我派架飞机送你去洛阳。” 卫立煌起立说:“太谢谢夫人了!” 蒋夫人又拉过两个孩子,亲昵了一阵,叮咛他们要好好听爸爸的话,然后起身离去。卫立煌要送,蒋夫人说:“你带着孩子呢,留步吧。” 卫立煌拉着两个孩子,送出客厅,见蒋夫人前呼后拥地上了车,在几辆车的保护下,绝尘而去。 朱韵珩夫人的不幸去世,对卫立煌的事业是一大损失。 |
|
爱国将领卫立煌/方知今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