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胡景铎 > 其他资料
|
怀念文章 高谊贯于日月 精诚动乎鬼神① |
阎玉儒 |
|
|
阎玉儒② 振华与景铎自1935年相识后,两个人在投身抗日战争、横山起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岁月中,肝胆相照,并肩战斗,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由初遇到知音 振华是河北蓟县人,1914年生。由于少年丧父,1928年他14岁时告别家乡,抱着从军救国的理想加入了高桂滋的部队,历任文书、司务长等职。因为人忠厚,作风严谨,为高所器重。 1934年,景铎来到绥德,参加了驻在那里的国民党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早年在国民二军任职,是景铎大哥胡景翼的老部下,因此对景铎十分关怀,着力培养。1935年8月,高桂滋选派几名准备重用的部下到洛阳国民党军官学校受训,其中有景铎和振华,两人由此相识。 在军校,他两人编在一个队。大队长是中共地下党员阎揆耀,向他们灌输了许多进步的思想。为期一年的受训,使他们不但从军事素质上得到锻炼提高,政治上也有了一个不小的飞跃。两个同龄的青年人都怀有抗日救国、追求进步的志向,相互以“生而辱,不如死而荣”、“舍身取义,死有何憾”誓言相勉。从而使他们的关系逐渐密切,成了无话不谈、互吐抱负的知遇之交。 振华所作《洛阳军训》一诗中,记述了他与景铎(字更生)结为志同道合战友的兴奋心情和共同理想: 时势沧桑起群雄,余来求学于洛城。 亲爱精诚丹心见,奋斗先锋走新程。 军校学员三千众,知遇畏友数更生。 抗日救国同慕志,他年勒马定乾坤。 从洛阳军校毕业返回部队后,景铎和振华先后被委任为一系列正副职,两人始终在一起共事。景铎大胆放手,振华谨慎细致,两人彼此信赖,配合默契。邓宝珊将军的女儿邓友梅曾戏称:“李叔(指振华)是我六爸(指胡景铎)的朱可夫”。 1938年,景铎任十七军五〇〇团三营营长。该营在抗日前线灵石、垣曲一带多次打败日寇的疯狂进攻。敌人的进攻兵力由500人增加到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轮番攻击,都被该营击溃。战斗进行的极为惨烈。景铎以誓死报国的气概率部顽强抗敌。他们在中条山防地坚持了4年之久,使侵略军不能前进一步,在十七军中被誉为敢打硬仗的“胡营愣娃”。部队的伤亡很大,振华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炮弹炸坏了右肾。他们在血与火的严酷考验中,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共产党、八路军才是救国为民的希望所在。 景铎与振华等人经常在一起议论时局。由于思想倾向和作风与国民党反共搞摩擦、贪污腐败那一套格格不入,他们一再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监视和打击。1943年的华潼“九九事件”中,华潼师管区司令部趁团长胡景铎不在团里,宣布将振华的副团长撤职,企图押往蒲城查办 (后被部队中途截回)。景铎回团后闻知此事非常气愤,立即赶赴省城向省长熊斌告状。最后,将主使者呼延司令撤职,振华恢复了原职。 1944年,景铎在固原面见高桂滋军长,力劝其不要为蒋介石卖命,应该与共产党建立友好关系。高桂滋非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告诫他要好好约束部下,不要惹事。并提到有人反映振华思想不忠。景铎当即表示:“我敢用身家性命担保,李振华绝无不轨思想,请军长不要听信有些人瞎猜疑。”其实,高桂滋当时是话中有话,明讲振华,实为警告景铎。在一次次的严峻考验面前,景铎表现出果敢的大无畏精神。 1946年10月,在景铎的率领下,成功地举行了横山起义,骑六师从此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列。这是他们长期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必然结果。振华曾多次谈起,景铎当年既有大哥余荫可被,又有五哥靠山可仰,就个人利益而言,高官厚禄何足虑。但是他不贪图升官发财,坚信共产党,钦佩八路军,毅然与国民党决裂。他能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非常了不起的。 患难之中见真情 景铎曾数次提及要为振华介绍对象,都被以“倭奴未灭,何以为家”而谢绝。1943年,部队从中条山抗日前线胜利返回陕西后,景铎在振华和我的结婚典礼上,以男方主婚人身份讲话时说:“我和振华的友谊可以说是刎颈之交。”他赠送的喜幛上书写着“革命伴侣”四个大字,非常醒目,以表达他的祝福。 1963年,振华任陕西省运输局局长,景铎时任省交通厅副厅长,他们又在一起共事了,为发展陕西的交通运输事业操劳奔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都受到冲击,被关进“牛棚”,再次成了患难之友。面对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一次次批斗会上诬蔑他们的起义是“兵临城下”,是“彭、高、习的死党”,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等不实之辞,他们十分坦然。始终坚持横山起义是党领导下的革命行动,不接受造反派要求提供的各种伪证。虽然为此吃了许多苦头,但是他们坚信历史会做出公正评价。 在“牛棚”里,景铎和振华趁无人之隙经常相互鼓励安慰。一次,景铎在医院看病时遇到我,悄声说:“振华没事,我对他最了解,不用怕。你们不要为我担心。”在当时遭受严重政治迫害的逆境中,景铎对振华的鼓励和安慰,使我们深受感动,终生难忘。 1977年7月6日,景铎不幸病逝于办公室。振华为失去一位生死与共的良师益友感到非常悲痛。“韶华结谊四二春,噩耗传来不忍闻。”这是他写的长诗《沉痛悼念胡景铎同志》中的一句。42年的风雨战斗历程,都化作无尽的回忆与哀思。 人生的道路并不漫长,最关键的往往只是其中的几步。在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洪流中,景铎始终站在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斗争的前线,率领一批有志青年献身革命,报效祖国,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他是一位勇于奋斗,鞠躬尽瘁的革命者,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榜样。 1998年5月28日 ① 本文系阎玉儒口述,李毅民(阎玉儒之子,高级工程师)执笔整理。 ② 阎玉儒,1924年生,陕西蒲城县人,李振华之妻,曾任西北纺织工学院组织干事、纪委秘书。已离休,住西安市。 |
|
胡景铎将军/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