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陈嘉庚 > 全文图书 >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首都各界公祭陈嘉庚先生大会上的悼词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因久病医治罔效,不幸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零时十五分在北京逝世。
  嘉庚先生是华侨的领袖人物,是一个爱国爱乡、热心公益教育事业的爱国老人。他早年南渡,在新加坡从事工商业。一九一○年参加同盟会,任新加坡福建会馆所组织的保安会会长,曾经募款支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一九二八年济南惨案发生,他出任「山东惨案赈济会」会长,募捐救济济南惨案被难家属,并号召华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九一八」以後,嘉庚先生又奔走呼吁,募捐支持祖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召开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大会,并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被选为该会主席。一九三八年当汉奸汪精衞公开叛国,蒋介石阴谋对日妥协的时候,嘉庚先生以参政员身份向国民参政会提出「敌人未退出我国以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的严正主张。一九四○年他率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慰劳团回国慰劳抗战将士,目击蒋介石反动集团贪污腐化、独裁专制,对抗战消极怠工,遇敌人未战即逃,出卖国家权益,破坏民族团结等一系列祸国殃民的罪行以後,认清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狰狞面目。同年六月,嘉庚先生访问陕甘宁边区,看到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克服一切困难,坚决领导全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伟大卓绝精神,表示无限的感戴和拥护。嘉庚先生离开延安之後,即在国内外各地据实报告陕甘宁边区的情况。嘉庚先生回到新加坡以後,立即召开南洋华侨第二次代表大会,号召华侨拥护祖国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翌年新加坡被日本侵略军队所攻占,嘉庚先生避难印度尼西亚爪哇,虽然日本军国主义特务到处搜捕,但由於当地爱国华侨的掩护,终於安然渡过三年多的日本侵略军的占领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政府投降後,蒋介石反动集团发动内战,嘉庚先生义愤填胸,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公开声明不承认蒋政府与美帝国主义所订的各项卖国条约,并严斥「蒋介石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衞诸贼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九四九年六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後,嘉庚先生即欣然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自此以後,嘉庚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工作岗位上致力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为华侨爱国大团结作了不少有益的贡献。
  嘉庚先生是一个热心教育公益的事业家。他从一九一三年起,就在他的家乡集美创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在厦门创办厦门大学。他毕生热心国外华侨教育公益事业。近几年来,他还是不辞劳瘁,亲自主持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扩建工程。这种热心教育事业,鼓励华侨支持家乡建设,始终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嘉庚先生和我们永别了,但是,嘉庚先生生前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真诚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社会经济面貌,拥护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国外华侨爱国大团结等方面,表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给海外广大华侨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现在我国人民正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克服困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不久的时间内,使我们国家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世界各地华侨越来越多地团结在祖国周围。这时候,嘉庚先生的逝世,是我们的一个损失,我们谨以最沉痛的心情向嘉庚先生表示哀悼!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我们深深相信,我国人民一定可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安息吧!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编.—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