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王世泰 > 其他资料
|
王世泰回忆录——决战兰州 |
王世泰 |
|
|
扶眉战役胜利后,马步芳、马鸿逵集团唯恐被歼,向陇东、平凉撤退。7月19日,野司于宝鸡虢镇召开了军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作战部署。会议认为二马退守陇东,胡宗南已无力进攻关中,西北雨季即将来临,下一个战役行动应尽量提前。为此,会议决定:以十八兵团(欠六十二军)钳制胡宗南部于秦岭,以第一、二、十九兵团和六十二军共10个军的兵力分三路向平凉进军。具体部署是十九兵团及陇东分区为右路,沿西兰公路西进;以二兵团并指挥六十二军为中路,沿千阳、陇县大道前进;以一兵团为左路,与中路平行北上,取陇县后抵天水,这样部署的根据是:当时二马退居陇东后对胡宗南仍然抱有幻想,对我实力估计不足,有凭借有利地形与我决战之企图,因此,集中六个军于固原、西峰、泾川、平凉、安口窑、陇县一线,我军有可能与敌决战于平凉以东。这一计划电报中央军委后,毛主席于7月23日复电表示基本同意,并指出:“如能于8月上旬完成打马战役,休整半月至一月,9月西进,10月占领兰州、西宁及甘凉肃三州,即有可能于冬季占领迪化,不必等到明春。”“照我想,只要平凉战役能歼两马主力,则西北战局即可基本上解决。往后占领甘、宁、青、新四省基本上是走路和接管问题,没有严重的作战问题。” 从7月21日至24日,我一野十九兵团、一兵团和二兵团分别从乾县、礼泉、凤翔、宝鸡按预定部署出发。 这时,青、宁二马间产生了严重分裂。马步芳制订的《关山会战复案指导计划》,将宁马第一二八军、八十一军6个师和骑兵团置于平凉以东作为抗击我军的主力,而以青马各部移师六盘山以西机动防御。马步芳的目的在于胜则利益均沾,败则牺牲宁马,保存自己。宁夏马鸿逵当然不干,他立即命令总指挥卢忠良“保存实力,退守宁夏。”马步芳部也只得退守兰州了。因此,敌我双方准备决战于平凉的计划都落空了。 西北局考虑到大兵西进甘肃,地方接管工作刻不容缓,便于7月24日向中央提出了成立中共甘肃省委、甘肃行署、甘肃军区的意见。7月26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张德生为书记、孙作宾为副书记中共甘肃省委。7月28日,批准成立了以王世泰为主任、霍维德、吴鸿宾为副主任的甘肃行署。中央军委也同时批准了以王世泰为司令员,张德生为政治委员,徐国珍、任谦为副司令员的甘肃省军区。西北局会同西北军区对甘肃各分区的党政军机关和领导也进行了组建和配备。这就为大军进到哪里、地方工作接管到哪里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此时,我因接到通知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虽参与了整个战役的部署工作,但未随同部队西进。 此后,我第一野战军第一、二、十九兵团按照原来确定的左、中、右三路迅速向西推进。一兵团除留七军担负天水防务外,指挥六十二军沿甘谷、武山、陇西、渭远、临洮、康乐、临夏、永靖、循化、民和直逼西宁,断敌退路。十九兵团沿平凉、隆德、静宁、会宁、榆中地区直插兰州东北。二兵团经张家川、秦安、通渭、定西、榆中南部兵临兰州东南。前总与二兵团一起行动。 8月26日,在十九兵团和二兵团的协同配合下,一举解放了兰州,歼灭马步芳第八十二军三个师大部。一二九军两个师各一部和三个保安团共2.7万余人。在这次兰州攻坚决战中,我二兵团各军充分发挥了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不仅胜利克服了1000公里长途行军的各种困难,而且在夺取兰州以南被称为“兰州锁钥”的沈家岭主阵地,以及狗娃山等制高点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复冲锋,拼命撕杀,打开了解放兰州的大门,控制了黄河铁桥,截断了敌人唯一西逃的退路,为兰州战役的全面胜利再立新功。主攻沈家岭阵地的四军三十一团,在这次兰州攻坚战中团长兼政委王学礼和增援三十一团的三十团政委李锡贵等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兰州城头。为此,野战军司令部以“四军健儿再建奇功”的巨大荣誉,再次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了四军的战斗业绩。 兰州解放后,第一兵团于9月5日解放了西宁;十九兵团于9月24日解放了银川;我第一、二兵团于9月24日前解放了武威、张掖、酒泉。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第十八兵团按照中央不使胡宗南过早入川的部署,于12月底前解放了陕南和陇南。至此,西北五省宣告解放。 |
|
王世泰回忆录/王世泰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