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传》第二十四章 整治歪风,打击犯罪 第一节 纠正“招转住”中的歪风
《马文瑞传》编写组

  1980年以来,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过程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一些干部在招工、招干、招生,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农村青年转城市下乡知识青年,临时工(合同工)、民办教师转为国家正式职工,以及建私房及公房分配中,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利益的问题。当时这方面问题相当普遍、严重,群众意见很大,对党和群众的关系造成了突出的隔阂。一些干部在“招、转”中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互讨方便,舞弊营私;在分配住房、盖私房中与民争利,假公济私,非法占地,侵占国家和集体的资财和劳力,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此,马文瑞深感忧虑。
  11月8日至16日,在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宣传部长会议上,马文瑞针对一些干部在“招转住”中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说:“党风正,才能真心实意地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办事,使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党风不正,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就会半心半意,甚至是假心假意,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就会七折八扣,甚至是阳奉阴违,在实际工作中,则继续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违背人民的意愿,损害人民的利益,严重地脱离群众,败坏党的声誉。”
  当时,纠正处理这类问题阻力很大,有相当的难度,一是这些问题涉及面广,二是牵涉很多领导干部。甚至一些地级的负责人都认为,“人家别的地方都投搞,就咱们陕西搞,这是土政策。”马文瑞却坚定地说,土政策并不错,必须干到底。
  1981年12月15日,省委召开了检查纠正“招、转、住”中不正之风动员会议,发布了《关于检查纠正少数干部在“三招三转”中违反政策规定的通知》、《关于坚决制止少数干部违法盖私房和多占住房的通知》。不久,又往各地市派驻了由省委书记、常委、副省长带队的工作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纠正不正之风的工作。
  为了使省级机关纠正不正之风的工作走在前面,在端正党风方面起表率作用,马文瑞多次强调各部、委、办、厅、局的领导要带头自查自纠,领导机关要做出好样子。省政府检查纠正“招、转、住”工作领导小组,把解决41名厅局级干部多占住房问题作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省级机关纠正不正之风的工作全面开展。负责这项工作的副省长陈明,多次召开会议,传达马文瑞的指示,研究具体解决办法。经过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高认识,逐人做工作,不长时间,就有38名同志清退了多占的住房,另外3人说明了具体困难情况,表示缓后清退。省政府的做法和效果,对全省纠正“招、转、住”不正之风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之,咸阳市劳动局根据群众反映,经过调查核实,对在招工中弄虚作假、违反政策规定的69人,取消录用资格。延安地区对77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问题作了处理。共清退违反政策招、转的子女、亲友34人,注销城市户口的7人;清退多占住房(窑)83间(孔),收缴拖欠房租4880多元。安康地区查出有不正之风的干部220名,清退违反政策“招、转”的206人,违章营建的私房242间和多占的公房64间。泾阳县为县、地级干部建造当时较高标准的住宅区,群众讽刺为“华尔街”,还有几十名干部非法侵占庄基地建私房的问题,均得到了处理。56名干部中包括咸阳地区两名地级干部,均按规定收缴或清退多占住房,涉案的地委副书记、副专员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警告处分,并在媒体上公开检讨。
  在全省各地检查纠正“招、转、住”不正之风的过程中,涌现出吴旗县好的典型。吴旗县是属延安地区管辖的革命老区,位于陕西西北方向,地处陕甘交界。中国革命史上显豁地记载的“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就是指的这里(当时属保安县的一个镇),吴旗人民当年为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以极大的热情倾其所有给予支援。在这次大检查中,吴旗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的领导成员中,没有一人利用职权非法安排子女亲友,没有一人多占住房和违法建造私房,是全省106个县(市、区)中惟一在“招、转、住”方面没有不正之风的县。马文瑞指示省纪委和延安地区纪委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总结吴旗县的经验,向全省推广。
  为了进一步把这次纠正不正之风的工作引向深入,马文瑞在1982年7月10日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各级领导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把端正党风的工作经常性地进行下去。他要求各级领导组成两套班子,一部分领导着重搞好农业生产,抓经济工作;一部分领导着重抓好端正党风的工作。除了继续解决领导干部在“招、转、住”中的以权谋私外,他还提出,在目前情况下还要着力纠正其他四股不正之风:一是政治上不能同中央保持一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积极执行,打折扣,散布不满言论;二是违反财经纪律,借支挪用公款长期不还,用公款请客送礼,巧立名目私分公款、公物;三是工作上的官僚主义,不负责任,不坚持原则,对坏人坏事不敢管、不敢斗,“和稀泥”;四是领导班子软弱涣散,个人独断专行,有的乱安插人员,拉帮结派。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把纠正这四股不正之风纳入经常性的工作之中,狠抓不放。
  为了教育党员和干部加强思想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树立和巩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在马文瑞的组织安排下,1980年1月17日、21日和26日,省委曾连续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反对个人主义》、《坚持党性,根绝派性》和《共产党人必须诚实》三篇文章。文章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说理透彻,针对性强,文笔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章编辑成册,随即发到各级党委,作为党课教材。各级党校、干校、培训班、学习班在三篇文章的学习中,开展了“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大讨论,全省124万名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党风党纪教育。1982年6月30日,马文瑞在《陕西日报》发表了《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群众》的署名文章,告诫每个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坚定正确地贯彻中央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又要高度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增强党性锻炼,忠实履行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做一个坚定的、清醒的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98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陕西抓清查纠正“招、转、住”中不正之风的问题,在配发的《编者按》中写道:“中共陕西省委坚持不懈地抓整顿党风的做法,给人以启示。尽管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中有一些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严重地破坏了党的威信,但是只要各级党组织决心大,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党的原则,不讲情面,不徇私情,认真处理,端正党风是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的。”12月16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以《陕西纠正干部在“招转住”方面不正之风取得显著成效》为题作了报道。
  在马文瑞狠抓党风的决心鼓舞下,三年来,通过全省上下各级党委的共同努力,以抓“招、转、住”中的不正之风为突破口,在纠正不正之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查出有问题的党员干部6400多名,其中公社级以上领导干部占51%;清退违反政策招、转的人员4472人,非法建私房5973间,多占住房2192间。”①陕西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多数群众反映这项工作是“看准了,抓对了”,“得民心,顺民意”。不少人还说:“原以为只刮刮干风,结果下了一场透雨。”陕北许多群众称赞:“延安作风又回来了!”“共产党终究是共产党!”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检查纠正党员干部中“招转住”方面不正之风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983年7月21日。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