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传》第二十九章 全国政协副主席(下) 第四节 重视群众来信
《马文瑞传》编写组

  马文瑞经常收到各地群众来信,兼任法制委员会主任后,来信更多,有时一天能收到一二十封。他十分重视群众来信,认为这是联系群众、了解社会特别是基层情况的一条重要渠道,因而尽可能抽时间亲自阅处。信多时让工作人员帮助拆阅,重要的交他阅批,其他的送政协信访处处理。
  1991年初,马文瑞收到天津静海县大邱庄一家具厂原厂长刘金会的告状信,举报大邱庄党支部书记、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禹作敏贪污行贿,指使人将举报人父亲打死,至今逍遥法外的问题。马文瑞知道,禹作敏是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农民企业家”,是个“名人”。但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任何人也不能无视法律,肆意妄为。他在举报材料上批示,让信访处派人去天津调查,情况查清楚后向他报告。不久,他收到了调查报告,说经核实,来信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他们走访了天津市公安局,公安局一位负责同志说,这事情况很复杂,由于大邱庄所处的地位,要动他,得天津市政法委下决心。马文瑞要求信访处继续催办。信访处同志又走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法纪庭。该庭负责同志说,要搞禹作敏的问题,得中央有个态度。至此马文瑞感到事情棘手,但仍予以高度关注。
  他几次询问天津的同志:禹作敏这人到底怎么样?一位曾经担任过天津市副市长的同志说:大邱庄的事难办。市里曾给过大邱庄贷款发展经济,他们经济发展起来了,却不还贷款。还有的人干脆说,禹作敏就是恶霸。
  1992年4月,马文瑞再次接到刘金会的“举报控告状”,里边列举了禹作敏偷税漏税、贪污集体财物、利用行贿手段拉拢腐蚀干部的大量事实,又提到禹指使人杀死其父的刑事犯罪情节,强烈要求“党政领导责成司法部门组成工作组,对禹作敏的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进行查处”。
  马文瑞对禹作敏的犯罪事实已有了一定的调查了解,当即在信上批了意见,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批语写道:“复之同志:此件转请你一阅。这位刘金会已多次告状,但一直没有结果。为了真正按廉政建设的要求办事,我认为此案应该彻底查清处理。因此建议最高检察院负责组织进行。你以为如何,望斟酌告我。”刘复之对此也颇重视,明确批示给一位副检察长办。以后副检察长给马文瑞回话说,禹作敏与外国人有联系,弄不好有国际影响,他们将妥善处理。此后一段时间又无消息。
  1993年3月,马文瑞看到一份内部材料,引他注目的标题是“天津市公安检察机关查处大邱庄危福和死亡案,屡受禹作敏等人阻挠”,立即俯下身子,一口气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禹作敏竟敢明目张胆地阻止公安人员办案,让他愤慨。他怀着激愤在材料上又给刘复之写了几句话:“复之同志:大邱庄过去发生的打死刘玉田案,至今还有人告状,看来未彻底处理;现又发生打死危福和的严重事件。禹作敏之态度极坏,简直类同恶霸。因此,建议最高检察院能彻查处理,以有利于廉政和端正党风。如何,请考虑。”他还在后边补注一句:“此件望阅后仍退我处。”很快,刘复之把原件退了回来,并在原件上也批了几句话:“此事的确严重。江泽民、李鹏同志都指示,由中政委①、公安部协同市委依法查处,工作正在进行中。”由于中央领导的明确指示,在违法道路上横行无忌、越走越远的禹作敏终于被捉拿归案,至此,马文瑞才感到松了一口气。
  对禹作敏案件的查处过程,马文瑞深有感触。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话已经家喻户晓,但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彻底贯彻,看来还需时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有任何无视法律的特殊公民。禹作敏最终被严肃处理,说明了这一点;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要做到这一点,困难还很大,执法部门还相当被动。通过禹作敏事件,我认为我们必须大大加强法制教育,而执法部门敢于并坚决秉公执法,就是最好的法制教育。”他认为只有切实加强法制教育,使所有的人都懂得奉公守法,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对于严重干扰执法的人,坚决绳之以法,才能真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当然,来信中反映像这样复杂难办的案件是很少的,他批示以后,一般都可得到较快的回复或处理。来信也是多种多样的,绝不仅仅是告状信。
  1991年秋天,马文瑞收到北京大学硕士生张渭毅的来信,说国家教委新颁布了一个“储备人才”的规定,学生毕业,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他是陕西渭南人,按规定应分到渭南师专。他学的是古汉语训诂专业,这个专业面窄人少,在那里也用不上,而中国社科院又需要这方面人才,希望马文瑞给陕西教委有关领导说说话,能允许他去中国社科院。马文瑞从爱护人才出发,对此颇为重视,专约他来家谈了一次,感到教委这个规定不尽妥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基本的,是应该让人才学以致用,发挥专长。我国专门人才本来不很多,再让他学非所用,岂不浪费?于是亲自给陕西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打电话,又让秘书跟省教委负责人多次联系,终于谈妥,张渭毅进了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由于张渭毅的变动,连带他的几个原来要回原籍、也将学非所用的同学,转到了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策二年,国家教委把这个规定取消了。
  以后张渭毅又考上北大博士生,毕业后留校,成为该校的教学骨干。马文瑞爱才惜才,一时传为佳话。
  坚持阅处各地来信,几乎成了马文瑞每天工作内容之一,甚至连节假日也不例外。1993年元旦,他在西山休息,仍像往常一样阅批文件和信函。这一天他处理了两封信。一封是陕北老区榆林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写来的,信里陈述了榆林当前发展经济的困难和问题,希望他能代为向中央有关部门交涉,给当地煤炭开发以特区的优惠政策,并修建煤炭外运的铁路。马文瑞经过慎重考虑,给朱镕基、邹家华两位副总理写了信,请求给予解决。另一封信是《东方红》的作者李有源家乡李家沟村写来的,村团支部书记向马文瑞反映了村办小学年久失修、学生无法上课的问题,马文瑞将信批转团中央书记兼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宋德福,请他给予帮助。
  这两件事以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榆林铁路建设被列入了部、省计划;李家沟小学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款,建起了新校舍,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此外,诸如小学生给他写来慰问信,老干部请他向有关部门澄清自己的某段经历,党史部门询问他某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他都一丝不苟,尽可能给予回复和满足。
  这样,马文瑞通过亲自处理各地来信,不仅了解了下面的许多情况,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① 指中央政法委。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