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
《马文瑞回忆录》 附录 马文瑞年表 |
马文瑞 |
|
|
1912年 诞生 11月4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今子洲县)马家阳湾村。祖父马沼兰,父亲马彦举,以种地为生,兼做小买卖,家境较为富裕。 1916年 4岁 母亲病逝,由祖母抚养。 1919年 7岁 夏秋之交,由于天灾人祸而家道中落。分家后,由大嫂照顾。这段时间,在祖父和叔父的影响、教导下,放羊时开始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及《幼学琼林》之类的启蒙读物。 1921年 9岁 在祖父和大哥的力争下,进入马家坪小学读书,不久又转到吴家塌小学读书。 1925年 13岁 至周家崄镇高等小学学习,刻苦勤奋,品学兼优。 1926年 14岁 年初,在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阅读了《马克思主义浅说》、《唯物史观》、《共产主义A、B、C》、《社会进化史》及一些进步读物,政治眼界大为开阔,并将这些书籍介绍给相好的同学们看在这期间,与共产党员有所接触。 冬,经原榆林中学学生、共产党员师俊伟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周家崄高小第一个共青团员。 1927年 15岁 年初,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先后介绍刘精一、赵拱壁、高学孔、马文德、徐登泰等5人入团,并在周家崄高小成立了团支部,任支部书记。同时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学生演讲会主席。团支部成立后,积极配合学校党组织利用一切机会在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并在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号召广大农民反抗压迫和剥削。 7至8月,在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暑期讲习班学习,准备投考该校。 8月中旬,陕北军阀井岳秀下令封闭绥德四师,教师、学生被遣散,又回周家崄高小上学。 1928年 16岁 春,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米脂县三民主义第二中学,任学校共青团小组长,也参加学生会的活动,并发展团员,宣传革命道理。 5月5日,济南“五三”惨案的消息传到陕北,和三民二中的数百名学生一起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上街游行示威,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无能。井岳秀指使部下镇压二中的进步活动,暑期离开学校。 9月底,米脂中秋节事件后,奉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人的指示,乔装进入米脂县城,将特委秘密文件抢救出来。从此即全身心投入秘密革命工作。 秋,担任共青团绥德西区区委书记。 11月,在共青团绥德县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团县委书记。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并任中共绥德县委常委。 冬,在张家岔柳家小店列席中共陕北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 1929年 17岁 春,随团县委机关驻绥德县城附近龙湾村,领导全县团的工作。 春夏,陕北大旱。在米脂参加团陕北特委会议期间,向党特委领导人刘志丹、米脂县委书记白明善建议组织饥民斗争。会后,以中共绥德县委和团绥德县委名义,发出通知,要求各基层组织组织群众进城进行要救济粮的请愿斗争。 7月9日,绥德各区乡党、团干部(内有崔田夫、马明方等)组织四五千农民拥进绥德城内,迫使国民党县政府答应了群众的一部分要求。这是党在陕北领导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斗争,有力地打击了统治阶级。 1930年 18岁 春,被调到绥德西区帮助工作。 8月,任中共安定(今子长)县北区区委书记,公开身分为任家砭小学教员。 1931年 19岁 1月,由于立三路线的影响,安定县委组织瘫痪,领导人全部离散。根据中共陕北特委指示负责安定县党的工作,随后任安定县委书记。不久,特委决定调其任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但由于安定县委工作需要,仍留安定县担任县委书记。 9月初,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到达陕北,马文瑞派县委委员慕嘉绩和特委巡视工作的张资平与部队取得联系,并送去了一些部队急需的宣传用品。不久,游击队在安定县委的帮助下,扩大队伍百人以上并联合师储杰等保镖队共同对敌,后辗转抵达南梁,与刘志丹领导的民间武装会合。 1932年 20岁 年初,担任中共陕北特委南路特派员,负责清涧、延川、安定、延长、延安等县党的工作。这一时期,主要往来于安定、延川、清涧三县巡视指导工作。 2月间,到横山县响水堡、五龙山上等地巡视工作。除夕夜,与五龙山一小煤矿的工人一块过年,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 春,代表特委到榆林巡视工作,同时冒着危险到国民党榆林第三监狱和榆林县看守所,看望被关押的王贵宾、石作奇、曹力如、王子宜等,鼓励他们坚持同敌人进行斗争。 是年底至1933年7月,因特委书记赵伯平及崔逢运、鲁学曾(鲁贲)代表特委去西安、天津向上级汇报工作一直未归。马文瑞担任党特委委员兼团特委书记。这段时间,陕北特委的日常工作由常驻特委机关的马明方和马文瑞共同主持。 1933年 21岁 年初,特委机关由葭县南坬迁到乌镇,与马明方同住以开杂货铺为掩护的特委机关,领导各地党、团组织开展工作。 4月,遵照中央驻北方代表和河北省委指示,与特委其他同志开始筹备特委扩大会议。 7月23日至25日,出席中共陕北特委在葭县高起家坬召开的第四次扩大会议,并继续当选为中共陕北特委委员。这是陕北特委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会上确定了在陕北大力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任务。 7月底,与马明方、常学恭到米脂县姜家新庄整理特委扩大会议文件,因叛徒告密,险遭敌人围捕。脱险后,不顾个人安危,到葭县南坬张达志家中与分散的同志会合。 8月中旬,和马明方、崔田夫等在葭县寨子沟召集特委紧急会议,决定继续贯彻执行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决议精神,按确定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会后特委主要领导成员分头到各地区落实。 8月,到神府南区巡视工作,并按照特委决定,组建了神府特务队(即红三支队、红三团、红军独立师的前身)。 冬,回葭县曹家坬,代表特委在店头开会,恢复中共葭县县委。随后又和张达志一道到绥德南区铁茄坪村召开会议,恢复了中共绥德县委。 1934年 22岁 年初,郭洪涛、李铁轮受中央驻北方代表委派到陕北,在葭县曹家坬与马文瑞接上关系,随后召开特委曹家坬会议。鉴于三边(定边、靖边、安边)国民党驻军有我们的同志,遂决定派马文瑞到三边搞兵运。会后,马文瑞徒步到三边国民党谷连舫骑兵旅进行兵运工作。 春、夏之间,谷连舫部南下西安整编,马文瑞随部队步行到甘肃庆阳,并组织有关同志将该部一个排20多人拉出庆阳城,带往南梁革命根据地,被编为合水游击队。 夏,离开谷连舫部转道到西安,与同期到达西安的谷部地下党员接上关系,继续开展工作。 夏秋,因身分暴露,遂动身回陕北。 11月初,路过南梁革命根据地,被刘志丹动员暂留,担任红军军政干校政治教官。 1935年 23岁 3月,受中共陕甘特委委派,到陕甘边东地区开辟工作,建立根据地。初去时为陕甘边特委代表,县、区、乡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被选举为东地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创建赤川、红泉两县苏区。 冬,在陕北错误肃反中被抓,关押在瓦窑堡,备受折磨。党中央到陕北后,予以平反。不久,因东地区在马文瑞被错误关押后民心不稳,许多老百姓外逃。“肃反”问题解决后,群众因未见到他本人,思想情绪还不稳定,因此,又奉周恩来之命,到东地区安定民心。 冬,任中共陕北省委秘书长。 1936年 24岁 4月,刘志丹在率红军东征中牺牲,奉组织指示,为刘志丹撰写简传,并出席追悼大会。 7、8月间,随中央和省级机关撤出瓦窑堡到达安塞,担任陕北安塞东北军工委书记。在周恩来、叶剑英领导下,对安塞、延安等地东北军进行争取工作。其间,曾只身进入延安城内,做东北军某团长的工作。 冬,被派至陕北东地区(延川、延长、宜川一带)做杨虎城部西北军的争取工作。西安事变发生后,争取工作结束,返回陕北省委。 1937年 25岁 春,经组织同意,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九队学习,聆听毛泽东和其他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课。 6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秘书长。不久,原陕北省辖区被分为东西两个地区,又调任西地区党委书记。在此期间,与抗大毕业的孙铭同志相爱并结为伉俪。 10月,调任中共陕甘宁分区委员会书记。11月,经党员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为分区党委书记。 1938年 26岁 3月,陕甘宁分区划分为三边分区和庆环分区,任庆环分区党委书记兼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 5、6月间,庆环分委与陇东特委合并为陇东地委,任陇东地委书记。地委机关先驻曲子,下辖9个县委,1939年8月迁驻庆阳城。 1940年 28岁 1—3月,领导平息政治土匪赵老五在环县发动的武装叛乱。 9月,陇东中学成立,兼任该校校长。 10月,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议员并出席二届参议会会议。 1942年 30岁 春,在延安中央党校与准备参加党的七大的其他高级干部一起集中学习,参加整风。 10月,参加在延安召开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并就西北历史问题作了发言。高干会期间,因陇东生产成绩显著,毛泽东亲自为他题写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奖状。 1943年 31岁 1月,西北高干会议结束后,仍回陇东。 是年,代表地委、专署对陇东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劳动英雄进行表彰。 1944年 32岁 4月,第二次进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第六支部书记。 9月,调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 33岁 春,任西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并担任西北局甄别领导小组组长,对边区审干反奸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给包括杨静仁、孙作宾等在内的大批同志平了反。七大之后结束了这项工作。 4—6月,作为正式代表出席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年,领导西北局组织部为东北等新区抽调了大批领导干部。 1946年 34岁 是年,致力于加强边区的干部队伍和精兵简政、积极进行备战工作。曾代西北局起草《精简复员提纲》,并付诸实施。 1947年 35岁 春,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犯延安,中央决定主动放弃延安。撤出延安前,与彭德怀、习仲勋、贾拓夫等到王家坪看望毛泽东。 3月,随西北局机关撤出延安。为适应战时需要,西北局将领导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后方,负责领导后方工作;一部分随军上前线,进行支前、战勤等工作。随军行动的人有习仲勋、马文瑞、贾拓夫等。同年夏,马文瑞回到后方,并在冬季按毛泽东来信指示,到三边、陇东等地检查指导土改工作。 1948年 36岁 4月,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马文瑞出陇东返回延安。此时仍任西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并兼任西北党校校长。 是年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西北大部分地区,新区急需大批工作干部,马文瑞领导西北局组织部和西北党校在不长的时间里,抽调、培训两万多干部派往新区工作。 1949年 37岁 5月26日,随西北局机关进驻西安。 冬,老战友、原陕北行署主任曹力如调任新疆省政府副主席。临行前,二人在去临潼华清池返回西安途中出车祸,曹力如因伤重去世,马文瑞手臂骨折。养伤期间,彭德怀、贺龙、张治中和屈武等探望。 是年,领导西北局组织部的同志深入调查,发现基层普遍存在着组织多、官多、会议多、文件多和报表多的“五多”弊端,遂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中央。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很快批转全国,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五多”活动。 1950年 38岁 1月,随中共组织工作代表团访问苏联。同行的西北局干部还有杨文海、张耀宇、何载。此次参观学习,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回国后,为代表团写了访问总结报告。 是年,仍任西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并兼西北局纪检委书记、西北党校校长等职。 1952年 40岁 年底,任西北局副书记,同时兼任西北局组织部部长、西北党校校长、西北局纪检委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主任等职,监管工青妇和西北局宣传部、农村工作部的工作。不久,新疆分局副书记张邦英调任西北局组织部部长。 是年,曾赴京参加由安子文主持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1953年 41岁 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朱德任书记。中央拟调马文瑞担任副书记,因西北局工作需要,经中央同意后未去。 1954年 42岁 2月,与马明方赴京参加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随后又参加高岗问题座谈会。返回西安后向西北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会议精神,还在西北局干部大会上作传达报告。 6月,西北局撤销。暂留西安处理西北局撤销后的干部安排、财物归属等工作。 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上被决定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部长。 11月,奉命赴京上任。12月,出席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风趣地说:“马文瑞同志,从今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都归你管。” 1955年 43岁 5、6月间,主持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并就当时的劳动工作任务和劳动部门的职责范围作重要讲话;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1956年 44岁 3、4月间,主持召开全国工资工作会议,为实现全国性的工资改革作准备。会上,提出了改革方案,经过讨论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在此基础上于同年7月发布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正式进行工资改革。 9月17日,领导劳动部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组织简则》、《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局(厅)组织通则》得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 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58年 46岁 11月,赴四川成都参加推行新劳动制度现场会议,并作总结发言,指出“实行亦工亦农有很多好处”。 1959年 47岁 6月,率中国代表团赴波兰参加波滋南博览会。返回时途经苏联访问,赫鲁晓夫接见了他和中苏友协代表团成员。 同月,回国后即赴庐山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 10月,在劳动部全国工资问题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提出了确定工资政策的五项原则。 1960年 48岁 4月,主持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第四次劳动保护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对解决“大跃进”给劳动保护工作带来的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5月,到海南岛视察。 同月,得悉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因违章突击采煤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数百人,矿井报废。即从海南赶至大同调查、处理,并为该矿的盲目“大跃进”痛心,认为:“这不是大跃进,而是大跃退!” 1961年 49岁 6月,任中央精简职工领导小组成员。此后三年,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与其他同志一道,为实现全国精简职工两千万夜以继日地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1963年 51岁 12月,在无锡主持召开工资问题座谈会。 1964年 52岁 8月3日至9月1日,在哈尔滨主持召开工资问题座谈会,并作总结发言。 1965年 53岁 1月,赴重庆听取劳动工资调查组调查情况汇报。 3月下旬,率工作组赴贵阳参加座谈会,研究有关工作的试点安排。 4月16日至5月下旬,率调查组在遵义第七工程处蹲点。 5月27日,在重庆主持召开西北片工资改革座谈会。 9月,按照中央指示,带领工作组在大连起重机厂和阀门厂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项工作至1966年7月结束。 1966年 54岁 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仍主持劳动部工作。不久受到冲击。先后被造反派批斗120多次,并且无中生有,捏造许多罪名。 12月26日,造反派查封了劳动部办公室,劳动部工作瘫痪,被罢官。 1967年 55岁 是年,被造反派批斗整整一年,遭受种种非人折磨,家属子女亦受株连。孙铭被监督劳动,二女儿被下放到山东劳动,三女儿到内蒙古放羊,小儿子到甘肃牧马,二儿子被部队作了复员处理。 1968年 56岁 1月,被“支左”人员和造反派送到北京卫戍区的一个地方软禁,后关在交通干校,时常被批。其间曾身患高血压等病。后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对同禁人员待遇的过问下,情况稍有好转。 1973年 61岁 6月,经周恩来批示,与孙大光、徐涤新等6名同志一起被解放出来,但仍未安排工作,只是组织起来到全国政协礼堂学习。 1977年 65岁 春,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分管劳动、工资,但仍是有职无权。 8月,当选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9月,参加中央代表团赴内蒙古,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任代表团副团长。期间,带领一批演员到乌海市演出,并下矿井慰问工人。 秋,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养高中级干部和理论工作干部,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任务服务。并围绕这个宗旨开设相应的课程。 1978年 66岁 8月,建议即将就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二书记的王任重向中央申请给陕北拨扶贫经费,以改善老区的贫困面貌,得到中央批准,每年给陕北拨款5000万元用以扶贫。 5月,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署名文章,在全国影响很大,引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 是年,根据中央关于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指示,主持为1964年因错误批判杨献珍而受牵连的40多位同志的平反工作。 12月,出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小组会上发言,认为1959年对彭德怀的批判是错误的,郑重提出要为彭德怀同志平反。这个发言被登在全会的会议简报上。 12月25日,调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上任前,与邓小平、徐向前等领导同志分别谈了话。邓小平嘱咐他去陕西后“应把拨乱反正当作大事来抓”。 1979年 67岁 1月,到陕西上任,并参加全省三级干部会议。随后到延安地区搞调查,并在延安过春节。 着力于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并开始全省的拨乱反正工作。在省委召开的全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提出:“思想上清理,组织上清理,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8月,带领电力、财经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汉中、安康两地搞调查研究、现场办公。 1980年至1982年 68岁至70岁 清查清理全省“三招三转一住”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198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就此作专题报道,并加编者按予以肯定。同时大抓经济工作,使全省经济形势好转,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总产值指标名列全国十五六位。 1983年 71岁 争取到拨款,开始整修西安古城墙。同年,着手解决陕西民航机场迁于咸阳原空军专用机场旧址的问题,并争得上级批准,定为国家一级机场和开始修建。 是年,在机构改革中,提拔了一批较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同志到省委、省政府班子中。 1984年 72岁 5月,被补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9月,在马文瑞力主下,陕西第一座体育馆建成。 1985年 73岁 5月,率全图政协代表团出访朝鲜,与金日成主席面谈3个小时。 1986年 74岁 6月,应罗马尼亚社会主义阵线邀请,率全国政协代表团出访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党中央大厦中,齐奥塞斯库接见了代表团的主要成员。 1987年 75岁 率代表团出访波兰、南斯拉夫。 1988年 76岁 春,当选为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同时兼任政协法制委员会主任。 1989年 77岁 1月,率政协法制委员会调查组到浙江了解法制建设情况,后形成《关于加强法制工作的几个问题》上报中央,得到肯定。 6月15日至7月中旬,针对当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修定了《关于若干政治理论问题上的自由化一些材料》,同时,经过反复思考,写出了一份建议书,于8月10日一并上报中央和江泽民同志。 10月,率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回国时途经莫斯科,再次瞻仰了列宁遗容。 1990年 78岁 2月9日,主持召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一次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修改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章程(草案)》和《成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倡议书》。 3月16日,主持召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二次筹委会会议。 4月23日,与彭真商谈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事宜。 5月12日,主持召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三次筹委会会议。 5月18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成立大会,作题为《重振延安精神,发扬民族正气》的讲话。并被选举为会长。大会收到了李鹏、李瑞环等同志的题词。 5月23日,带领调查组到吉林实地考察该省廉政建设的经验。回京后写出《关于吉林省廉政建设的调查报告》上报中央。 6月27日,在京主持召开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9周年座谈会。 1991年 79岁 是年起,多次过问并督促检察机关调查天津大邱庄禹作敏违纪违法问题,直至禹被绳之以法。 1992年 80岁 3月,率全国政协代表团出访非洲喀麦隆、加蓬两国。 5月,到福建作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前后去了该省的八个地方。回京后写出《关于福建党风廉政建设考察报告》和《关于三明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 1993年 81岁 1月1日,处理两封来信。一是陕北老区榆林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关于榆林经济发展中困难问题的反映,请求代向中央交涉:投资修筑铁路、给煤炭开发以资金及设立特区的优惠政策。他就此信给朱镕基、邹家华写了信。另一封是《东方红》故乡陕北佳县一位团支部书记反映村办小学校舍年久失修,学生无法上课的问题。他将此信批转希望工程办公室。两件事随后都不同程度得到解决。 2月某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家里看望,亲切交谈一个多小时。 5月10日,赴陕西耀县参加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后在《求是》杂志发表纪念文章。 1994年 82岁 4月,赴山西太原参加全国劳动模范李双良事迹表彰会并讲话。 1995年 83岁 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公仆原则,永葆公仆本色》的文章,强调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5月,赴陕西西安、汉中、宝鸡、咸阳等地考察,关注国营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农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问题。 8月,在北戴河审定《马文瑞回忆录》打印稿。 9月,应邀赴陕西韩城参加“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落成典礼,并发表讲话。 10月,召集李力安、张邦英、何载、杨克等陕西籍或在陕西工作过的老同志商议陕西连年干旱,粮食大幅度减产,部分地区农民生活困难问题,提出联名致函国务院并李鹏总理,请求中央予以救济。后中央下拨陕西6亿斤粮食用于救灾。 11月,在京参加陕西省副省长王双锡代表省政府召开的陕西经济工作汇报会。就“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振兴陕西”作了发言。 12月某日下午,国务院对台办负责人受江总书记委托向马老通报对台工作的有关情况。 (秦东宁) |
|
马文瑞回忆录/马文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