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贾拓夫 > 其他资料
|
回忆下放抚顺期间的贾拓夫同志 |
魏 敏 |
|
|
1967年5月7日,贾拓夫同志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来,抚顺发电厂的干部群众,每当回忆起贾拓夫同志下放抚顺期间,所表现出的共产党人的气节,无不充满深沉的怀念和崇敬。 (一) 贾拓夫同志是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被批判,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错误,1960年11月下放到抚顺发电厂代理厂长,直到1962年6月离开电厂。那时,我担任抚顺发电厂的党委书记。出乎我们意料,他一到电厂,头一件事情就是找我们党委领导成员,询问了解电厂情况,不辞辛劳地访问厂里的干部。他是那样平易近人,充满了信心。 1960年下放电厂不久,他给家人写了一首诗:“下放煤都原有故,庐山教训信无辜;京中同志如相问,早已投身在火炉。” 抚顺发电厂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整天搞苦战,造成机炉设备长期失修,19台锅炉有半数带病运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般人都噤若寒蝉,不大敢讲真话。而贾拓夫同志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再不能搞这种“大跃进”了。再这样搞下去,劳民伤财,真是不得了!当时职工生活非常困难,很多人都吃不饱。他到锅炉分场与工人谈心,问工人:“你们吃饱了没有啊?”工人不敢正面回答,说:“吃饱了!”贾拓夫同志听后,笑着摇头说:“我看没有吃饱吧,没吃饱就是没吃饱,要讲真话嘛!”他想法积极解决吃饭问题。当时修配分场本来只有几百万元产值的生产规模,在1960年跃进比武时,竟提出当年要增创产值1亿元以上。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但谁也不敢公开表示怀疑。贾拓夫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严肃地批评说,“这完全是浮夸性质的错误”,并用这个事例教育电厂干部要很好吸取这个深刻教训,克服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的毛病。 (二) 1961年,他为了推动电厂的调整工作,除了亲自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和工人家庭谈心访问,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积极组织干部系统的调查研究,先后写出了23个专题调查材料,亲自主持起草了《抚顺发电厂4年基本工作总结与5年工作初步规划》,积极协助党委从开展思想整风入手,狠抓了改进领导方法,修订管理制度,整顿恢复设备,搞好经济核算,使电厂的混乱状况显著好转。而受到严重损伤的设备,得到了逐步恢复。为迅速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他针对当时制度不灵、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坚决果断地减少管理层次,明确职责范围,并组织全厂重新修订了运行、检修、安全3大规程,订立了12种新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各级行政和技术责任制,全厂迅速出现了设备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走上正轨,生产秩序进一步正常的新局面。 贾拓夫同志帮助我们澄清了许多糊涂观念。因为“左”的思想影响,那些年里党委制很不健全,突出表现是包揽行政事务过多,影响了生产行政领导的积极性。贾拓夫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帮助党委成员学习毛主席关于党委“32字”的领导方法,他说:这几年的教训证明,如果不全面正确理解毛主席提出的32字的领导方法,必然形成党务工作行政化,行政工作党务化,事无巨细都要通过党委讨论决定,结果造成简单工作复杂化;而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去处理,又形成复杂工作简单化。他积极倡导根据《工业七十条》的精神,结合电厂实际制订一个工作条例,来理顺党政、生产、管理等各种关系,使电厂工作有一个正确的遵循。他到北京开会时,向敬爱的周总理汇报了自己的体会,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表扬。 (三) 贾拓夫同志在抚顺发电厂期间,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他曾经寓意深长地对我们说:“我们领导干部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意味着脱离实际,正象脱离实际必然脱离群众一样。”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职工生活极端困难,他看了心里十分难过,经常到班组和工人家里去了解群众的疾苦与要求,设法为群众分忧解难。在行政管理科住宅班,他了解到老工人李天福身体不好,家里孩子又多,粮食不够吃,就经常用自己的粮食和粮票接济李师傅。当他看到许多职工因营养不良而患浮肿病时,就请主管生活的副厂长,抓紧到市里申请批拨了2300多公斤黄豆,给食堂为职工磨豆浆喝。在同甘共苦中与工人建立起深厚的阶级情谊。他还建议组织了“康复队”,将身体不好的工人组织起来从事轻微劳动,并分期分批疗养休整。当时职工除生活困难外,住房也很紧,他就亲自给水电部和东北电管局领导写信。并派副厂长谢玉堂和基建科长张玉秀到部反复请批建房资金,终于建起了3700多平方米的新住宅,解决了100多户职工的住房困难。 贾拓夫同志就是这样满腔热忱地关心群众,可是,对自己却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搞特殊化。他刚到抚顺电厂工作时,组织上给他派了一名公务员,但他却坚持要自己照管自己,将公务员安排到电气分场高压班学习技术。 贾拓夫同志虽然离开我们20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高尚品德,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后记:此文系魏敏、周恩光、杨茂林、王宇真、杨立东、 孙文卿等集体讨论,魏敏执笔) |
|
贾拓夫/中国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