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张国焘 > 全文图书 > 张国焘传记和年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十七、欲回大陆
路海江

  1949年冬,张国焘举家到了香港,他化名“凯音”。鉴于过去的政治波折,到港后,他企图采取超然的政治态度,拒绝与一些所谓的左派或右派接触,专与第三立场者交往。不久,他参与了顾孟余等人的第三势力运动,创立了“民主战斗同盟”,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创刊了《中国之声》杂志.张国焘自任社长,不久,张国焘和主编李微尘发生分歧,相处不洽,就辞掉了社长职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国际黄金市价逐渐上扬,张国焘见猎心驰,即以其仅有的全部家产五千元美金作押金,到香港金融市场上干买卖黄金的生意。岂料,国际金价暴跌,张国焘的老本全部亏蚀,一贫如洗,仅靠大儿子张海崴在香港“圣士提反学校”任教薪水维持全家粗茶淡饭。其妻杨子烈为生活奔波摔断了臀部盘骨,成了跛子。①
  此时的张国焘,早已没有了早年那种骄横跋扈的资本,虽然心里极不愿意,但是在处处受人冷遇,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考虑回大陆定居的问题。他曾对张之楚说:你可以先在九龙做几年生意,等国内平静了,再同妻回到北京去,住定了以后再说。②张国焘考虑再三,终于在1953年春托人同新华社香港分社联系,表示“看到中国共产党解放了祖国大地,心里也很振奋。现在他闲居在香港,实在太寂寞,也自感惭愧。他很想回北京去,重新回到党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做一点建设工作。”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将这一情况向北京作了汇报。张国焘还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托人转交给黄作梅。信中说:经过这两三年的思考,我决心回到党的身边,在你们领导下,为党和人民事业尽我一点绵薄之力,鞠躬尽瘁,以赎前愆。黄作梅立即派人把这封信送给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并转中共中央。两三个星期后,刘少奇以中央书记处的名义回话下来:张国焘愿意回来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他必须首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他在历史上坚持自己的错误路线,反对党中央、分裂党中央以致最后背叛党和人民的严重错误,提出改过自新的保证,以表示自己的决心。③可是,张国焘最终不肯答复“公开认错这个先决条例件”。④
  此后,张国焘与大陆联系的线仍不间断。大约在1955年,张国焘通过香港友人向人民政府提出,把他二儿子张楚湘送广州中山医学院学习。经周总理批准,5年后张楚湘毕业,回到香港成了医生。⑤1958年10月,张国焘还向中央表示愿意在香港为新中国政府做点事,并要求给他点生活补助。1959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张国焘最近情况简报》上作了如下批语:“应劝张国焘割断同美国人的关系。如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这里,毛泽东所指张国焘与美国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他从50年代初,向美国堪萨斯大学东方语文系讲师罗伯特·博顿的关系。
  博顿从50年代初就在香港同张国焘取得联系,为了写《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张国焘自传》,长期跟随张国焘。这本书分两卷,第一卷从革命的起因,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止于1927年国共分裂,第2卷从南昌起义开始,讲到1938年4月张国焘出奔为止。1964年才写完这本书的第一卷的初稿,经美国中国学家费正清、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小罗伊·霍夫汉斯审阅并提出意见后,再由州立密执安大学的瓦尔托·哥雷和香港联合研究中心的胡威廉两人进行编辑加工。成书过程中取得了福特基金会和堪萨斯大学总基金会的帮助,1971年和1972年由美国堪萨斯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篇幅长达1282页,凡百万言。这本书虽是以张国焘署名的自传,实则出自博顿的手笔(该书序言指出)。⑥从1966年起,香港《明报》月刊以《我的回忆》为题,先行加以连载,于1971年开始分3册陆续出版中文本。在相当一段时间,张国焘就靠这本书的稿费和杨子烈写的《往事如烟》的稿费维持生计。
  注释:
  ① 雷啸岑:《我所认识的张国焘先生》。
  ② 张之楚:《我所知道的张国焘》。
  ③ 阿牛:《张国焘回大陆未果始末》,(上海)《报刊文摘》1993年7月26日。
  ④ 成仿吾:《记叛徒张国焘》第151页,成说张国焘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提出回到国内的。
  ⑤ 陈清泉:《张国焘叛党经过》,《人物》1994年第4期。
  ⑥ 蔡声宁:《美国版<张国焘自传>一书简介》,《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第49期。
  

张国焘传记和年谱/路海江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