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张国焘 > 缅怀纪念
|
1928年 31岁 |
路海江 |
|
|
2月16日 出席叫中共中央为准备六大召开的第二次谈话会。 2月下旬 与瞿秋白在策略问题上发生争执,说瞿如不放弃盲目的暴动政策自己宁可去另外组织一个工农党,来挽救党内危机。 春 经常与陈独秀见面,谈论党内问题。 4月2日 中共中央常委召开会议,任弼时传达了共产国际3月关于召开中共六大的决定,其中要求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参加大会。 5月中旬 邓中夏看望并代表中央通知张国焘:共产国际指示,定于6月在莫斯科召开六大,张和陈独秀、蔡和森、罗章龙、邓中夏由共产国际直接邀请出席。 5月下旬 为参加中共六大,离开上海,经大连、哈尔滨,偷渡满洲里边界进入苏联境内,于6月上旬抵莫斯科。 6月14日至15日 出席中共六大预备会——政治谈话会。谈话会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革命形势问题、党的工作路线问题,城市、农村工作及工人、农民运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对准备提交大会的政治报告,进行了讨论。 6月18日至7月11日 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张国焘出席了会议。 6月21日 作为特约代表,在讨论政治报告时发言。并参加了政治委员会、苏维埃运动委员会、宣传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农民土地问题委员会的工作。 6月24日 中共六大主席会团第五次会议决定成立南昌暴动委员会,由周恩来、李立三、张国焘等组成。 6月29日 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在中共六大上作了长篇政治报告,要求红军分散,高级干部离开红军,调朱、毛去学习,还批评了张国焘和瞿秋白,说他们是大知识分子,要让工人干部来代替他们。 6月下旬 张国焘在中共六大上政治报告讨论中作第二次发言。他认为,“革命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是客观的事实。”“一省革命高潮的现状现在不存在,一省或数省割据之说,目前实是幻想”。“目前的工作重心,是不要放过每一个领导群众争斗或动员群众的机会,以组织广大的工农群众,并进行不断的摧毁敌人势力的工作,肃清群众运动中的不良倾向,同时教育和组织群众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八小时工作制,大企业国有,赶出帝国主义于中国之外,推翻现有政权,统一中国,实现工农民主独裁的苏维埃政权等口号之下。”① 7月2日 在讨论农民与土地问题的报告时发言。 7月10日 当选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7月17日至9月1日 共产国际六大召开。张国焘和瞿秋白、王若飞、周恩来、苏兆征等作为中共代表出席,张国焘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不久,又被选为主席团候补委员。 7月19日 出席中共六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讨论布哈林提出的由瞿秋白、张国焘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问题时,周恩来提议:他们驻共产国际应是短期的,并应(一)在短时间内为中国共产党起草党纲;(二)将近几年中国革命的情况,斗争经验写成小册子向国内外宣传介绍;(三)将各国和国际革命斗争的经验介绍给中国共产党;(四)沟通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以及各国共产党的关系。 7月 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团长为瞿秋白。 8月15日 中共代表团在中山大学“江浙同乡会”问题上与学校当局发生了争执。中共代表团写了《中共代表团致联共中央政治局的信》,表示中共代表团对苏联当局处理所谓“江浙同乡会”的种种意见。 9月 与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库西宁谈中共和中山大学问题时表示,共产国际中国部部长和中山大学校长由米夫一人兼任,不是好事,应撤换。 11月初 斯大林约瞿秋白、张国焘在他的办公室谈中国革命问题,时间长达3小时。 年底 杨子烈到莫斯科,在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 注释: ①《党的文献》1988年第1期。 |
|
张国焘传记和年谱/路海江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