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杨明轩 > 其他资料
|
纪念李子洲同志* |
杨明轩 |
|
|
(一九五一年七月七日) 李子洲同志原名登瀛,一八九二年生于陕西省绥德县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工人的家庭(他的父亲是银匠)。青年时代在西安三秦公学求学,中途因家贫回绥德任劝学所视察员,后得地方公费资助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继续求学,一九二二年取得哲学学士学位毕业。 在北京求学时期,子洲同志就参加了中国无产阶级早期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时,他是北京大学学生会的干事,直接参与了这一伟大革命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一九二一年他和刘天章、魏野畴等,以在北大的陕西旅京学生为中心,创办了《共进》杂志,次年成立了共进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西北的进步青年学生,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斗争。一九二二年他曾在《共进》杂志上著文批判封建教育思想,阐明教育的意义及其发展,积极传播新文化运动。子洲同志是西北先进知识分子中最早参加李大钊同志发起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中国共产党的一个。 北大毕业后,他曾执教于三原渭北中学及榆林中学。一九二四年秋,到绥德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他通过党组织调派并从各方面聘请进步的知识分子充任教职员,亲自给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浅说等课程,并在校内组织《共进》分社,推销《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他一方面以四师作阵地,以师生为核心,批判封建思想,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新文化运动;一方面建立中国共产党绥德特别支部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以四师党、团组织为据点,在陕北各县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和团的组织。还发动和领导陕北一些县的学生成立学生会和陕北学生联合会。同时,为响应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事的号召,组织了陕北国民会议促进会;为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帮助国民党成立了陕北特别党部;并于一九二五年派杨明轩同志到西安参加筹建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的工作。 子洲同志十分重视群众运动和社会教育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四师教职员和学生除星期日经常有组织地向近郊农民和城市手工业工人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外,并利用革命节日(如红色五月要派学生下乡工作一两个星期)和假期大量组织学生下乡。到一九二六年,绥德、米脂等县农村大部组织了农民协会,城市工人和儿童也都有了自己的群众组织。他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抓得很紧,绝不因参加社会活动而有所放松。教学计划周密严谨,经常举行测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为倡导社会教育,他改组绥德劝学所为教育局,清理教育经费。创办简易师范,培养小学师资。解散了有名无实的县议会,以其经费兴办平民学校和成人补习学校。并且利用平民学校校址,举办夜间教学班,由四师学生担任教员,使绥德的贫苦儿童和成年人受到免费教育。推动榆林、米脂等县也兴办平民教育。 一九二六年六月,中国共产党绥德地委成立,子洲同志是地委负责人之一。同年十一月,冯玉祥、刘伯坚(中共党员)率国民军入陕解围西安。党在西安建立陕甘区委后,他被调负责组织工作,还参与了建立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工作;领导建立了陕西省工会、农民协会、学生会、小学教师联合会以及西北青年社等群众组织;他还参加了建立武汉全国农协筹备会的工作。为了培养西北党政、民运、妇女、青年等各方面的革命干部,党决定由子洲同志创办了中山学院,由刘含初和他担任正副院长。 一九二七,子洲同志到武汉,代表陕西省委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回陕后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领导陕西的党组织清算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从思想上、组织上整顿和巩固了陕西党组织。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子洲同志任省委代理书记、组织部长兼军委书记。他参加领导和组织了一九二七年的“清涧起义”、一九二八年的渭华起义、“旬邑起义等武装斗争和“三原缴农”等农民运动。 一九二九年二月间,省委秘密机关被敌人破获,子洲同志被捕入狱,身体遭受严重摧残,于是年六月间牺牲。 子洲同志是西北党的创建人之一。他为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坚贞奋斗,终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很好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善于把革命理论运用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去。不论在任何危急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冷静沉着,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研究,周密分析、洽商,因而能够运用自如地恰当地加以解决。 子洲同志有很强的组织才能和宣传说服才能。他善于团结干部,善于联系群众,善于使用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他善于用谦虚诚恳的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帮助别人改正缺点,因此他在同志中有很高的威信。党内外发生的许多问题和纠纷,别人难以一下解决的,经过他的说服或评判,就会比较快地得到解决,并使大家心悦诚服。 子洲同志气量宏伟,善于掌握革命的原则性和工作中的灵活性、机动性;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及组织形式;善于在自己的工作中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同志们敬佩他深沉练达、刚毅果断;敌人则恨他骂他“阴谋可怕”。 子洲同志有优良的民主作风。他对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十分注意,对重大问题总是先和大家商量,非常重视和相信群众的创造力量,绝不轻率作出决定。他在四师时,校务和教育会议经常吸收学生代表参加;还常把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大胆地选拔到党内外基层组织中担任领导工作,在实际斗争中,培养锻炼他们。 子洲同志牺牲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不朽的业绩,崇高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仍清晰地保存在同志们的脑海中。子洲同志精神不死,他将永远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本文按《群众日报》 (一九五—年七月七日)刊印。原文由杨明轩、赵通儒、常黎夫联合署名。本书收录前,经常黎夫校阅并在文字上略有修改。 |
|
杨明轩/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