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十八章 “军神”生活中的艺术情愫 三、盛世书怀唱大风
《萧劲光传》编写组




  作为开国大将,萧劲光的文韬武略,赫赫战功,世人皆知。然而,萧劲光的灿然文采,豪放诗作,却鲜有人闻。当年,同样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赋诗赞称陈毅元帅道:“将军本色是诗人。”同样,萧劲光本色也是诗人!
  萧劲光上过私塾,有很扎实的文字功底。解放前的几十年,萧劲光基本上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戎马倥偬中,虽然没有太多的诗作问世,但从所能见到的有限诗篇和文稿中,已足可见其非同凡俗的文才。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内称留守兵团)与国民党政府、西北地方政要联系、纠葛繁多,文书往来频繁,基本上都是萧劲光出面应付。萧劲光半文言的函电,字斟句酌,流畅的蝇头行楷,苍劲俊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称赞。几十年过去了,家乡赵州港还流传着萧劲光回乡改对联的轶事。
  1949年秋,萧劲光在战斗的间隙回到了阔别近30年的家乡赵州港。在离村庄还有一里多路时,萧劲光就提前下了吉普车,一边和纷纷迎上来的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一边在大家的簇拥下向村里走去。来到村头一棵大树下的土地庙前,见庙门上仍保留着一副老对联“土生万物,地降吉祥”,萧劲光遂幽默地对大家说;“这副老对联,小时候我们看不懂,现在才明白,土地爷净说半截话。万物不会自己生,吉祥也不会平白无故降。人民得解放、过幸福生活,都靠共产党的领导,靠自己劳动。所以说这副对联应改为:‘土生万物靠劳动,地降吉祥在人为’。”乡亲开心地笑了,齐声称赞改得好。
  由于军务繁忙,萧劲光在解放后很长时间没能回到故乡。他再次回到赵州港已是1970年底。那时,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风的影响下,“赵州港”已改名“红旗港”。初至家门,萧劲光发现门牌上写着“红旗港”,遂对当地党政陪同人员说:“这里原叫‘赵州港’,远近都知道,其实不一定要改。如果改,我认为还是将姓赵的‘赵’字改成照耀的‘照’字为好。毛主席的光辉照九州嘛!”一字之变,既保留了原名,又增加了新意,同时也满足了群众当时的心理。萧劲光话刚讲完,在场的乡亲们就热烈鼓起掌来,齐声说“改得好,改得好”。从此以后,“照州港”门牌便钉在了乡亲们的门楣上。
  1980年1月,萧劲光被免除了海军司令员的职务。虽然在此前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他已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但毕竟不在第一线,闲暇时间明显多了。此后,他虽然身患多种老年病,但胸襟旷达,心情很好。除了继续关注海军建设、关注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外,他还自学英语、复习俄语,在海军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帮助下,撰写回忆录。同时,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一次他到桂林海军疗养院修养,在游历桂林山水后赋诗道:
  碧莲含苞宠妖妍,
  独秀英姿挂紫金,
  欲穷桂林风光美,
  再上阳朔更更新。
  1985年,是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在这年6月初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军委主席邓小平郑重宣布了一项震动世界的重大决策: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对这一重大决策,萧劲光由衷地拥护。“八一”节前,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到家中看望,向萧劲光简要汇报了海军精简整编的计划和进程,萧劲光很高兴,说:养兵是为打仗的,既然近期无大仗打,精简一下,很有必要。减少了人省下钱,才能有条件发展装备。现代条件下,兵贵精不在多,关键是要训练好,要把装备建设搞好。一次例行的节前探望,由于萧劲光关切地询问、谈话,竟然用了近一个小时。刘华清走后,萧劲光依然兴致不减。稍加沉思,吟得“为纪念八一建军节而作”“七绝”一首:
  从来养兵为征战
  卫士戍疆老少安。
  宜将剑戟多砥砺,
  不叫神州起烽烟。
  党的十三大,是一次重要的新老交接的历史性会议。萧劲光等一批开国元勋退出了中顾问委常委,大批新人选入各级领导机构。萧劲光看了报纸上刊载的中央各机构人员选举名单,多次与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们党有希望!我们国家有希望!1987年11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党的十三大胜利闭幕的消息。看罢新闻,萧劲光激动不已当晚写成了《贺党的十三大胜利闭幕》一诗:
  大乐一曲响高音,
  盛会促人长精神。
  纪程丰碑前程远,
  宏图长卷画图新。
  富国强国好国策,
  顺人动人悦人心。
  改革开放花似锦,
  一年四时都胜春。
  党的十三大后一段时间,萧劲光心情非常好。他在看书看报,以至日常生活中,常浮想联翩,写下了不少深邃、典雅的诗句。其中完整成篇的如1987年12月1日写的《朱总逸四海》:
  晴波摇翠浪,
  云海舞长虹。
  三军起高歌,
  满旗卷长风。
  朱总逸四海,
  傲步登云空。
  壮志立功业,
  志在攀高峰。
  时过不久的12月14日,他又连写了《赏心篇》两首。一曰《看盆景》:
  盆景小天地,
  小而寓大成。
  有水看婉转,
  有石赏葱茏。
  飞来增奇秀,
  峰岭自纵横。
  山山水水皆有情,
  游人不在此山中。
  意追九天高飞鸟,
  云海蒸腾战旗红。
  另一首题为《听画眉》:
  画眉原是鸟,
  歌唱悦人心。
  人唱多似假,
  鸟唱都是真。
  1988年1月4日,是萧劲光85周年诞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军及驻京军队各大单位首长,宋任穷、万里、耿飚、杨得志、萧克、王平、陈慕华、于若木、刘华清、李耀文等先后前来祝寿,看望萧劲光。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萧劲光又专门与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继而,他兴致不减地赋诗一首,曰:《八五抒怀》:
  八十五岁不等闲,
  春光依旧在眼前。
  堪笑白发似瑞雪,
  常怀丹心祝丰年。
  阅世已阅险中险,
  识人又识天外天。
  几番潮涌心底事,
  犹自神驰浪里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年叱咤风云、横扫千军的萧劲光,耄耋之年依然壮怀激烈,“气吞万里如虎”。字里行间没有了昔日的战火硝烟,却平添了若干洞天理、悟大道的箴言哲思。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